為進一步強化新時代青少年權益保護工作,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在全社會營造“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5月14日,石阡法院五德人民法庭開展“與法同行護航成長”法庭開放日教育實踐活動,五德小學100余名學生代表及老師走進法庭,“零距離”了解法庭工作,“開放式”體驗法庭文化,“沉浸式”深刻體會司法的莊嚴和神圣。
課堂中,彭琳法官介紹了校園欺凌的含義、表現形式等基本內容,讓學生們對校園欺凌有了一個基本認識,又通過講解典型案例,以案釋法,使學生們明白校園欺凌的危害以及應對方法。同時,重點講解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學生對與自身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了解,最后通過知識問答的方式與學生們互動,引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與同學為善、與同學為伴,既不欺凌他人,也要保護好自己,受到或發現欺凌時及時報告老師、家長或直接報警,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健康成長。
課后,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依次參觀了法官辦公室、訴訟服務中心、調解室、圖書室等工作場所,在法庭干警介紹下,通過聆聽、觀摩等方式詳細了解了法庭的歷史沿革及工作成果和法院法治文化,充分感受法院的法治文化建設和法治文化氛圍。
“同學們,歡迎大家來到石阡法院五德人民法庭,同學們知道法院是干什么的嗎?法院有哪些部門嗎?”在審判庭,法庭干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了法院職能、法庭的布局和功能,詳細講解了法徽、法袍、法槌和天平的象征和設計寓意。并組織同學們參與旁聽一起合同糾紛案件庭審,整個庭審過程規范嚴謹、秩序井然,面對面的“普法課堂”,讓在學生們直觀了解法院庭審流程,感受司法權威。
庭審結束后,學生穿上法袍、坐上審判席積極開展了模擬法庭,通過扮演合議庭成員、公訴人、辯護人、原告、被告等不同角色,感受法槌的“一錘定音”,當了一次“小法官”,親身體驗到了法庭的莊重和威嚴。同學們表示,這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案件審理過程,通過這次活動,更直觀地感受到了法庭的威嚴,并表示今后要加倍努力爭做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法院、觀摩庭審,真正感受到了法律的莊嚴和神圣,我會懷著對法律的敬畏之心,努力學習,長大后也到法院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前來參觀的學生許欣宇說道。
此次活動受到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法庭開放日”活動,讓同學們“零距離”參觀法院,體驗“模擬法庭”,無形中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法治的種子,讓學生們在“看得見、摸得著、受得教”的法治教育中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在法治的陽光下健康成長。”活動結束后,帶隊老師曾維麗說。
下一步,石阡法院將持續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加強誠信建設,營造良好環境,通過法治進校園、法庭開放日等活動,積極開展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教育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紐扣”,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