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月的美國畢業季,紀念一代中國才女林徽因在美國文化古都費城拉開序幕,紀念慶典熱潮綿延海內外,影響深遠。費城是林徽因留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所在的城市,5月和林徽因相關的紀念活動連續了四場,如同交響樂四大樂章此起彼伏。從5月2日開始,到5月18日,19日達到高潮。她的美國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在林徽因入學百年之際,自豪地為她追授其應得卻久違的建筑學學士學位,以此紀念她作為現代中國建筑先鋒的成就。100年后的今天賓夕法尼亞大學見證了她的優秀學子們報效祖國,為推動中國建筑發展走入國際化的巨大貢獻。
本報深度采訪了承辦方執行人中圖集團美國分公司總裁肖廣祿先生和美國女神藝術博物館館長,著名雕塑家艾倫趙瓊博士。將持續一個月的多場紀念活動匯總,以饗讀者。
序曲連綿:林徽因千瓣的花朵跨越世紀
5月2日,為了紀念這位“福州的女兒”,“第一代中國現代建筑師”,尤其為紀念林徽因誕辰120周年以及她入讀賓夕法尼亞大學100周年,為同時慶祝福建省與賓夕法尼亞州友好省州關系15周年,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福建省藝術館、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千瓣的花朵——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遺產守護者林徽因”主題展在費城市中心喜來登福朋酒店10層盛大開幕,活動一直持續至5月21日結束,后續將在紐約等地舉辦展出。
林徽因是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學家和中國建筑先驅;她是詩人和作家;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她是中國古建筑、景泰藍等文化遺產的偉大守護者。
美麗的福州,是林徽因的故鄉,福州坊巷的深處,有林氏家族的祖厝。2021年第 44 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在福州舉辦之際,福建省藝術館(福建省非遺保護中心)以“林徽因——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遺產守護者”為主題,向大家展示了林徽因與福州古厝的淵源和她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承傳所做的偉大貢獻。林徽因外孫、原中國貿促會副秘書長于曉東先生,林徽因外孫女于葵女士等人曾來榕出席啟動儀式并參觀了展覽。展覽從故園福州坊巷中、壯懷激烈家國情、文化遺產守護神、一身詩意千尋瀑四個部分進行梳理呈現。
福州是林徽因的故鄉,這里滋養了她的精神血脈和文化之根,而賓夕法尼亞大學則是她人生和事業的重要驛站。此次展覽,從福州跨越千山萬水,來到美國費城,旨在讓更多的人能深入了解這位偉大的“福州女兒”。
此次展覽旨在向美國觀眾展示林徽因與福州的深厚淵源,以及她對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杰出貢獻。
在開幕式前,福建省藝術館館長陳秀梅女士介紹了展覽的籌備情況,并對各方的支持表示了誠摯的感謝。更向親自到來的各界嘉賓,包括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江爾雄女士、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總領事黃屏大使、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副總領事錢進先生、中國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吳新斌先生、中國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副主任陳國全先生、福建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劉思一先生、斯坦福大學哲學博士、美國瓦薩學院教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講習教授萬百安先生、美籍華裔著名油畫雕塑家、美國女神藝術博物館館長艾倫趙瓊女士、賓大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大衛DavidDettmann先生、美中企業總商會會長林明華先生等的到來表示感謝,這使開幕式更具意義。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林麗永女士主持了本次活動,并宣讀了林徽女兒梁再冰女士的賀信。
中國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吳新斌副廳長代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并介紹了本次展覽的背景和意義。他強調,希望通過展覽,讓更多人了解林徽因這位杰出的中國女性代表,以及她為文化遺產保護做出的貢獻,同時進一步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文化交流。
斯坦福大學哲學博士、美國瓦薩學院教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講習教授萬百安先生作為中國思想史研究者,表達了對林徽因的敬佩之情。他回顧了林徽因的生平事跡,并特別強調了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對中國古建筑保護的卓越貢獻。他還表示,林徽因的一生體現了中美學者及學術界如何可以相互學習、互利共贏,他期待著未來中美兩國能夠回到友好合作的狀態。
天普大學法學院助理院長桑國亞(John Smagula)教授分享了他對林徽因的兩點體會:首先,林徽因是20世紀中國現代女性的典范,她的獨立性、智慧和自我成長,為下一代女性提供了啟發和靈感;其次,林徽因的成功也得益于多元文化的熏陶,她曾在法國和美國留學的經歷,開拓了她的視野,也啟示著我們要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學習和成長。他表示,天普大學也秉持著包容開放的精神,提倡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鼓勵女性不斷自我成長和培養獨立精神。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江爾雄女士、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總領事黃屏大使、副總領事錢進先生、斯坦福大學哲學博士美國瓦薩學院教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講習教授萬百安先生、美國女神藝術博物館館長艾倫趙瓊博士、賓大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大衛(David Dettmann)先生共同為展覽剪彩,標志著“千瓣的花朵”正式與美國觀眾見面。
剪彩儀式后,福建省藝術館館長陳秀梅女士向費城市議會全區市議員吉姆·哈里蒂(Jim Harrity)先生等來賓進行了展覽導覽,天普大學法學院助理院長桑國亞(John Smagula)教授擔任中文翻譯,詳細介紹了林徽因的生平事跡和成就。同時,福建省藝術館非遺保護部主任譚雪剛、福建省藝術館非遺博覽苑副主任馬靈、福建省藝術館非遺傳承人林潤立、福建省藝術館非遺傳承人戴秀慈、美國銀河會獎總經理林松等幕后工作人員也為來賓提供了展覽導覽服務。
“千瓣的花朵”展覽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跨越世紀的文化交流與對話。林徽因的精神和貢獻將繼續激勵著中美兩國人民,促進彼此的理解和友誼。
血脈相連:林徽因宗親參觀千瓣的花朵主題展和座談會
美國時間5月18日上午10點,林徽因的外孫女于葵(梁再冰的女兒)、林徽因弟弟的孫女林紅、梁啟超的孫女梁紅(叫梁思成伯父)、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曾孫女梁周洋等林徽因宗親和賓大師生代表蒞臨展覽現場參觀并出席座談會。
座談會上,林徽因宗親代表暢所欲言,共同回憶林徽因的光輝一生,氣氛熱烈感人。于葵作為林徽因宗親代表發言表示,此次展覽活動的舉辦非常成功且具有重要意義,是來自林徽因故鄉的問候和紀念,客觀公正地評價了林徽因的學術地位,并且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展覽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林徽因。福建省藝術館代表表達了福建人民對福州的女兒林徽因的尊敬和愛戴,希望林徽因在世界各地的宗親能常回故鄉看看。
為了此次展覽,福建省藝術館(福建省非遺保護中心)特別配套出版了《初見——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遺產守護者林徽因》書籍(中英文),制作了林徽因主題紀念郵票和首日封。觀展時,林徽因宗親在展覽簽名墻前簽名、合影留念,并為書籍《初見——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遺產守護者林徽因》(中英文)題字簽名。
此次活動得到了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美國分公司、美中企業總商會的大力支持。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美國分公司總裁肖廣祿受福建藝術館的委托,向林徽因宗親代表贈送了紀念品。出席座談的雕塑家艾倫趙瓊博士談到了林徽因生平圖片在紐約等地后續的展覽,以及美國羅丹國際藝術家基金會計劃在費城為紀念華人學子學者的榜樣林徽因和梁思成雕鑄兩件青銅塑像。
高光時刻:畢業典禮上遲到的百年榮譽
2024年美國時間5月18日晚上18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一年一度的常規畢業典禮上,韋茨曼設計學院特別舉行了林徽因入學賓大百年暨建筑學學位追授儀式,向賓大畢業生林徽因頒發遲到的建筑學士學位,表達對她的致敬。林徽因外孫女(梁再冰女兒于葵)做為林氏宗親代表上臺領取了證書。這份遲來的學位記錄著一百年前林徽因在賓大的求學艱難歷程和對建筑學孜孜不倦的癡情。
追授緣起于賓大韋茨曼設計學院對歷史的撥反糾正。
林徽因和梁思成1924年秋入讀賓夕法尼亞大學,當時他們都想攻讀建筑學位。但彼時出于必修課有男性模特寫生的美術課和傳授施工技術的建造課等不適合女生的考慮,賓大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只好在美術系注冊。然而,她不但修了所有建筑設計課,學習了設計理論、繪畫和建筑史,還擔任了建筑設計的助教,學業表現優于多數男同學,在她的成績單上,許多課得到“卓越”(Distinguished)等級的評分。林徽因1927年畢業,獲藝術學士學位。返回中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一道工作,為重塑中國的建筑史學、教育和實踐做出巨大貢獻。
1934年,賓大建筑專業才開始招收女生。自此,美術學院(韋茨曼設計學院在20世紀的原名)為之前在賓大學習建筑學的女性補頒建筑學學位,其中包括費城城市建設部第一任女主任喬治亞娜·波普·伊特曼(Georgiana Pope Yeatman)。但是,林徽因的情況一直被忽視,即使她完成了比同時期其他女學生更多的建筑學課程。
韋茨曼設計學院院長弗里茨·斯坦納(Fritz Steiner)從2022年對林徽因的學位發起了調研和審閱程序,他認為“隨著我們研究的不斷深入,她沒有被授予學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這是一個歷史遺留錯誤,是時候來糾正它了。”
高潮迭起:韋茨曼設計學院特別紀念慶典儀式
5月19日下午兩點,美國藤校賓夕法尼亞大學費舍爾美術圖書館四樓克萊曼講壇大廳座無虛席,連走道了擠滿了觀眾,一場別開生面的林徽因紀念慶典活動在賓大舉行。樓下聚滿了遠道慕名而來的訪客,當他們被告知名額已滿,無法入場參加活動時,面露遺憾,仍堅持等待,希望能有機會進場赴約,和一代才女進行隔空對話。
因5月18日林徽因學位被賓大追授儀式只是畢業典禮的一小部分,韋茨曼設計學院決定5月19日舉辦專門的慶典活動,來特別紀念林徽因這位卓越的校友。選擇她入學賓大百年這個時機,這也是主辦方的良苦用心。整個會場,左右各有一片巨大的平板大屏幕,上面滾動播放著記錄林徽因在賓大求學時期以及她人生中每個有紀念意義時刻的照片。
紀念儀式開始是韋茨曼設計學院院長,帕利講席教授弗里茲·斯坦納Fritz Steiner講話,他特別介紹了此次活動的來龍去脈和林徽因作為杰出校友對賓大的意義。
與會演講者還有賓大建筑系主任胡如珊 Rossana Hu博士,副教授林中杰博士,賓大博物館中國藝術策展人東亞藝術教授夏南悉 Nancy Steinhardt,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院長,健康城市科學與規劃責任教授王蘭 Wang Lan,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王麗方 Wang Lifang,賓大建筑檔案館館長威廉·維特克 William Whitaker和古城保護學者,哈佛CAMlab客座研究員張琴 Zhang Qin,以及林徽因家族代表于葵 Yu Kui女士。
賓大建筑檔案館館長威廉·維特克還展示了在賓大的一些檔案圖片和手跡,并分享給參會者查看,引起現場一陣陣轟動。一百年前,賓夕法尼亞大學見證了中國建筑走向國際化的一個轉折點。林徽因于1924年來到賓大,師從享有盛譽的設計教授保羅·菲利普·克雷特,學習美術學院派的建筑課程。在1918年至1941年期間,共有23名中國學生在這里的建筑項目中就讀,成為后來被稱為“現代建筑第一代”的最大一批學生。林徽因的賓大成績單記錄了她在賓大的優異學術成就。
演講者和現場圖片也把與會者的思路拉回過去漫長的一個世紀。返回中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以及他們這些留美同學,創建了國內的建筑高等教育,致力于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并設計了許多具有國家重要意義的建筑物。雖然他們的作品受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當時的美術學院教學法影響,但這些建筑師積極嘗試融入中國建筑風格,后來在他們實驗性的現代主義實踐中也進行了探索,這也是全國社會進步努力的一部分。從20世紀20年代末到50年代,這些建筑師的開創性實踐取得了成果。他們的作品不僅反映了在賓大的嚴格建筑訓練,還體現了對國際現代運動的擁抱。他們為現代中國的建筑話語、城市發展和設計教育鋪平了道路,而他們發起的國際對話也在21世紀的中國延續著。
賓大追授林徽因建筑學學士學位儀式是一份遲到的榮譽,更是對林徽因在建筑學術和輝煌一生的肯定和致敬。整個5月份慶祝活動見證了林徽因輝煌的一生。她先生梁思成按照其遺言,在她的墓志銘上,雕刻了林徽因自己最在乎的頭銜:建筑師林徽因。賓大的這份遲到的學位是對她的亡魂最崇高的致敬和最有價值的慰藉。
走訪林徽因故居
一百年前民國女神林徽因在留學賓大時曾住在費城的這個小樓,自1971年至今50多年由Debbie和她先生在此經營書店。與店主交談,他們介紹到這個小樓分上下兩層樓,有六七個房間,但現已查找不到當時林徽因所住房間的記錄信息了。隨著賓大在百年之后向這位傳奇女性追授建筑學學士學位,來訪的人士越來越多。
照片中是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紐約的肖總,他是福建省藝術館代理美國林徽因生平圖片展覽的辦方負責人。書店訪問者還有美國女神藝術博物館館長、羅丹國際藝術家基金會副主席艾倫趙瓊、美籍華裔作家胡曼荻。
美國羅丹國際藝術家基金會計劃運作林徽因、梁思成的肖像銅雕放在費城林徽因百年留學舊居門前。
(特約記者胡曼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