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叫“不能/不許唱衰中國經濟”。到現在為止,關于“唱衰中國經濟”的準確含義,我還沒有看到令人信服的解釋,由這個說法引起的一系列可笑乃至可怕的誤解、歪解、亂解倒是隨處可見。甚至可以說,在有些人那里,“唱衰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一根不折不扣的隨意打人的棍子。為此,有必要認真討論一下如何對這個說法的含義進行必要的限定。
1、“唱衰中國經濟”不等于批評中國的某些經濟政策,或指出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乃至危機;也不同于對中國經濟將會下行乃至大幅下行做出的預測。如果對中國經濟存在問題乃至嚴重問題的判斷、分析,以及對于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失誤的反思、批評,是實事求是、基于科學分析的,那么,它就不是什么“唱衰中國經濟”,恰恰相反,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這樣的分析、反思和批評。同樣,如果預測或判斷中國經濟將會或已經下行就是唱衰中國經濟,那么,唱衰中國經濟的豈不是中國政府?
2、“唱衰中國經濟”不能成為動機推測或整人借口。中國人從來喜歡搞動機推測(可能與其唯道德主義傳統有關),把動機看得比效果更重要,走到極端時就是只講動機不講效果。有時候,“好動機”成為為壞行為開脫的借口,盡管該行為導致了駭人聽聞的災難;也有時候,“壞動機”成為否定好行為的借口,盡管該行為帶來了利國利民的結果。前者的最典型例子,就是有人認為“大躍進”雖然導致很多人餓死,但是其動機是好的。后者的典型例子,則是XXX雖然把經濟搞上去了,但其動機是“復辟資本主義”。為了防止滑向隨意的動機推測,我認為有必要杜絕從動機角度理解“唱衰中國經濟”,不能認為凡批評中國經濟的人都是動機不純,對中國充滿仇恨,看不得中國經濟好,想“唱衰”它。這就像不能把批評中國的人全部說成是“亡中國之心不死”,都心懷叵測,只有贊美中國的人才有一顆鮮紅的“中國心”?!爸袊摹笨床灰娒恢?,最好是通過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客觀上為中國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加以判斷。動輒拿“心”做文章的人,常常倒是居心不良的。實事求是地批評中國的人也可能出于對中國的愛,而違背基本事實、不負責任地贊美中國、扯著大嗓子唱盛中國的人,倒很可能是真正的居心叵測。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故事、烏鴉與狐貍的故事,都在說一個極為簡單的道理:唱盛有時候比唱衰更危險,唱盛者很有可能比唱衰者更希望中國完蛋。
3、無論唱盛還是唱衰,都不能無限和無知地夸大其效果。有些人天真地認為,因為有人批評了中國經濟,或者預測中國經濟面臨嚴重問題,結果中國經濟就真的不行了。這種人天真地夸大了唱(無論是唱衰還是唱盛)的力量,把中國經濟當成了氣泡,或者一唱就衰(破),或者一唱就盛(脹)。一個國家的經濟是靠每個中國人踏踏實實干出來的,而不是唱出來的,它既不可能被輕易唱盛,也不能被輕易唱衰。中國的經濟韌性如何、前景如何,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問題,是需要科學回答的問題。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夠被輕易唱盛,那么,“大躍進”早就將我們帶進了天堂。同樣,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夠被輕易唱衰,美國早就不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了。
陶東風,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廣州大學學報》主編,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文化研究》叢刊主編,曾獲“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研究領域為文學理論、當代中國文化研究。已經出版相關專著《社會轉型與當代知識分子》、《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當代中國的文化批評》、《新時期文學三十年》、《當代中國的文藝思潮與文化熱點》《當代中國文藝學史》《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價值觀研究》等2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成果曾獲教育部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