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原生家庭創傷的跡象
1.(1)自己無法控制情緒的波動
原生家庭創傷的人,在外人面前表現得平靜,但是他們獨處或進入親密關系時候,情緒極其不穩定,自己無法控制。
面對爭論時候,淚水不禁地往下流,認為自己很委屈,別人不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誤解越來越深。
因為長期處于被責罵與被貶低的氛圍里面長大的孩子,情緒一直被壓抑著,有嚴重者會形成邊緣性人格。
(2)總是表現悲觀厭世的態度
他們經常思考在世上活著的意義的是什么,認為人生沒有什么意思,凡事往壞處思考,聯想到最壞結果,所以很容易產生悲觀情緒,自己很難釋放情緒。
2.非常渴望被認同 — 討好型人格
他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優秀和取得成就,以換取他人對自己的贊賞和認可。盡管他們已經很努力了,很優秀了,但是依然覺得自己不夠好,認為有很多人在否定自己。
他們經常委屈自己,以換取別人的認可。
因為從小到大父母很少給予正向反饋,即使你取得進步,父母總是能挑出問題,并告訴你還有一定的進步空間。父母對你的愛有較高條件,只有你聽話、事事順應,父母才會夸獎你,久而久之自己也習慣了。
根本看不到自己本身內在價值,長期處于被貶低和諷刺的狀態,眼里沒有光芒,不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人和事情,也就不相信自己人生是美好的。
3.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想法
習慣將事情憋在心里,別人是無法打開自己心結,很多事情最終無法消化,導致產生抑郁情緒。
長大之后會很小心翼翼的揣摩別人心思,反復斟酌和猜測別人想法,隱藏自己內心的情緒和需求。
4.不配得感
面對別人的禮物或示好,自己會覺得非常不好意思,一定需要加倍還回去。
面對別人對自己的贊揚,總會使自己無所適從。
因為從內心覺得自己不應該和不值得收獲別人的東西和評價,你從來沒有免費得到過這些東西。
5. 社交圈很狹窄,幾乎沒有什么朋友
他們習慣和喜歡獨來獨往,很多時候寧愿委屈自己也不愿意麻煩別人,也害怕被麻煩。
因為從小到大缺乏照顧,所以他們長大之后不會很擅長處理人際關系,一旦與別人親近,會馬上想逃離,習慣了自己相處,容不下別人存在。
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痛,并非短暫而猛烈的暴雨,而更像是一種漫長而深沉的潮濕,我深受其困,無法自拔。這潮濕無處不在,它悄然無聲地侵蝕著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清晨空蕩的廚房,晚歸時漆黑的窗戶,每一個看似平靜無波的日子,都可能在我內心掀起狂風驟雨。
我們常常以為,中國父母的愛總是那么恰到好處,既不會讓我們感到過分的寵溺,也不會讓我們在缺乏關愛和鼓勵的環境中成長。他們總是能夠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既不會讓我們饑寒交迫,也不會讓我們對他們心生怨恨。然而,這種恰到好處的愛,卻足以讓我們在一生中飽受痛苦和糾結。
最終,我們都如同美麗卻又無助的蝴蝶標本,被固定在父母想象中的某個畫面,無法掙脫。我們越是掙扎,色彩便越是暗淡,直至完全失去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