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防曬季,如何選擇安全又有效的防曬產品成了消費者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盡管防曬研究已經擴展到防護可見光、紅外光等新領域,但有效防曬的主要共識仍然是防護紫外線(UVA、UVB)。
美妝浪潮發現,達人和品牌在宣傳時,通常依照傳統分類,將防曬產品分為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兩類。然而,這些標簽可能會讓人誤解防曬產品的實際保護機制。
截圖自珀萊雅天貓旗艦店
在物理、化學防曬的二元分類體系下,品牌通常介紹純物理防曬時,會稱化學防曬通過吸收紫外線實現防曬,容易滲透、易致敏,而物理防曬劑主要通過反射、散射紫外線來達到防曬效果,對肌膚負擔更小。
這種說法其實并不嚴謹,有專家表示,純物理防曬可能是偽概念,更像是防曬品牌刻意營銷的品類。研究表明,以二氧化鈦、氧化鋅為主要成分的所謂物理防曬劑,其防曬作用主要還是通過吸收紫外線實現的,這與普遍的營銷宣傳不符。
物理防曬的謊言
在上個世紀,研究人員就已經意識到二氧化鈦和氧化鋅對紫外線(280-400 nm)的吸收性1,但當時并未對其反射和吸收的數據進行詳細分析。
2016年,強生公司參與的一項研究2,對上述無機防曬劑的「反射」和「吸收」紫外線的效果進行了量化。
結果顯示,在整個紫外線范圍內,氧化鋅和二氧化鈦的平均反射率僅為4-5%(不足SPF2),其余紫外線防護效果主要通過「吸收」實現。
《中華皮膚科雜志》收錄的皮膚防曬專家共識(2017)也提到,“二氧化鈦、氧化鋅等無機防曬顆粒具有類半導體性能,其內電子躍遷過程可選擇性吸收UV而發揮防曬作用。”
從產品使用的角度來看,物理和化學防曬的主要區別在于防曬劑是否可溶,也就是常說的是否「泛白」。因此,早有專家建議,將防曬劑分類為“化學”和“物理”可以替換為“可溶”和“不溶”防曬劑,以更好地消除誤會。
但發展至今,專業領域更傾向于將防曬劑分為「無機」和「有機」防曬,這也是皮膚防曬專家共識(2017)中使用的主要分類方法。
無機防曬劑通過吸收而非反射紫外線來實現防曬功能的發現,對于防曬產品的使用和配方設計實際上沒有影響,但品牌通過不準確的信息進行營銷,可能給競爭對手帶來不公平的市場競爭壓力,這種誤導性宣傳可能導致消費者在選擇防曬產品時做出不完全知情的決定,增加皮膚受損的風險。
盡管一些品牌聲稱物理防曬對敏感肌膚更安全,但科學研究表明,物理防曬(尤其是納米級二氧化鈦和氧化鋅)同樣可能引發皮膚刺激。因此,敏感肌膚使用物理防曬是否可以“盲選”還需要仔細甄別,消費者應更關注產品成分和皮膚反應,而不僅僅依賴產品的營銷標簽。
關注科學證據而非僅憑營銷宣傳
觀察市面上宣稱純物理防曬的產品,不難發現這些產品大多打著“溫和親膚、低致敏”的標簽。例如,銷量較高的戴可思倍護物理防曬乳、珀萊雅云朵防曬霜、TIZO2物理防曬霜和Dr.G柔潤溫和修護物理防曬霜等,都通過這樣的宣傳來吸引消費者。然而,這樣的宣稱容易導致消費者產生誤解。
截圖自戴可思天貓旗艦店
截圖自天貓店鋪
防曬產品的安全性不僅取決于其防護機制,還取決于產品成分的純度、穩定性和制造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從產品有效性上講,只要擁有良好的紫外線吸收效果,就是一種好的防曬劑。例如,國家食藥監局列明的中國化妝品準用防曬劑,都擁有較好的紫外線防護功能。為了同時覆蓋UVB和UVA,市面上多數產品選擇復配不同作用機制的防曬劑來實現全面防護。
從皮膚使用特性角度來看,無機防曬劑的缺點主要在于不易涂抹,影響美觀;而有機防曬劑輕薄的質地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一缺點。
傳統的有機防曬劑光穩定性不如無機防曬劑,且易透皮吸收,有一定致敏性,可能導致接觸致敏和光致敏反應。但近年來,大量新型有機防曬劑上市,這些防曬劑克服了傳統有機防曬劑的缺點,通過異構化、微粒化等方式顯著提高防曬劑的溶解性和光穩定性,且不易透皮吸收,安全有效,備受市場青睞。
截圖自玉澤品牌小紅書
需要注意的是,從安全性角度來看,有機防曬劑確實較無機防曬劑更易有滲透風險。例如,二苯酮-3和4-甲基芐亞基樟腦等有機防曬劑近年來在安全性上有爭議。
而近年市面上流行的大分子防曬劑因其良好的穩定性和不易滲透性,似乎成為一種安全防曬的新解。譬如玉澤清爽倍護防曬乳。對此,東方美谷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婉萍教授曾表示,就目前而言,對于大分子防曬劑的安全性尚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無法簡單地將大分子防曬劑與產品安全等同。
因此,有專家建議,消費者在選擇防曬產品時,無需為了過分的安全性而盲目選擇純物理防曬產品,應更關注科學證據而非僅憑營銷宣傳。面對炎炎夏日,遮陽傘、太陽帽等物理遮擋仍然是最優選擇。在一般的城市通勤和戶外活動中,選擇SPF25-30/PA+++的產品已經能夠提供較好的防護效果。
與此同時,隨著對于UV的研究加深,防曬產品的研發也在不斷推陳出新,新型防曬劑、天然植物萃取的防曬劑以及各種防曬增效劑正不斷面市,一些優質的防曬產品也會選擇在產品中添加有保濕舒緩、抗氧修護功效的成分,使防曬與修護協同并進,譬如花西子推出的新品小蓮傘防曬(參考鏈接:“做一款好防曬”,花西子打了一場翻身仗)。
“防曬是一個需要科學和理性對待的重要護膚環節。通過了解防曬產品的實際成分和作用機制,選擇科學、有效的防曬產品,我們才能在享受陽光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的皮膚健康。防曬,不僅僅是防止皮膚曬黑和曬傷,更是保護皮膚免受長期紫外線損傷,減少皮膚癌風險的重要措施。因此,科學防曬,任重道遠。”
注:文章中出現的品牌及產品僅作為例子使用,本文并無暗示以上品牌及產品有致敏或使用安全風險。
1.Sayre RM. Kollias N. Roberts RL. Baqer A. Sadiq 1. Physical sunscreens.jSoc Cosmet Chem. 1990:41:103-109.
2.C·ole, C., Shyr, T., & Ou-Yang, H. (2016). Metal oxide sunscreensprotect skin by absorption, not by reflection or scattering.Photodermatology,Photoimmunology and Photomedicine, 32, 5–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