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車里的每一個人下跪,求他們借我一下手機打個電話回家……”
這么一段回憶,賈玲每次提起,都會淚流滿面。
用“票房女王”來稱呼現在的賈玲一點都不夸大,誰能想到她竟然還有如此悲慘的一面。
風光無限的背后,賈玲有著怎樣的經歷?
賈玲,出生于湖北省某座大山的一個普通家庭。
如果光聽口音,恐怕很多人會以為她是一個東北人。
賈玲的父母都只是普通工人,家里的孩子除了她之外還有一個姐姐。
家庭經濟狀況跟“有錢”不沾邊,用貧窮來形容更貼切。
饒是如此,全家也把她當“明珠”來珍愛。
因為自小對表演有著極大的熱愛,12歲的時候父母把她送到藝校去學習表演。
賈玲對學校的表演課程得心應手,回到家信誓旦旦地宣布:“以后我一定會成名,一定會很有錢,到時候給咱家每人買一棟大房子。”
學表演的錢是全家勒緊褲腰帶省出來的,家人對她日后能否成為大明星沒有什么期望,只是單純地想讓這個孩子的童年不留遺憾。
誰也沒有想到,賈玲的一番“童言壯志”日后竟會成真,只是她的母親李煥英沒能看到。
2000年,十八歲的賈玲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
到了高手如云的考場,還沒等到大展身手,她就被刷了下去。
落選的賈玲并沒有灰溜溜地跑回老家,她開始在北京給人刷盤子當服務員,為下一個沖刺蓄力。
次年,馮鞏在中戲開設了一個大專班,看到消息的賈玲做了兩手準備。
2001年3月3日,馮鞏邀請了姜昆、侯耀文等人到中戲來站臺,宣布要開設相聲表演大專班,也叫喜劇表演大專班。
賈玲做了兩手準備,同時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的戲劇表演專業,以及馮鞏的喜劇表演大專班。
這一次,賈玲如同錦鯉附體,兩場考試都順利通關,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取舍。
先將好消息送回家吧!
那時候的賈玲還用不起手機,留的是家里的電話。
接通電話后,招生辦的老師讓李煥英給賈玲從戲劇表演專業和喜劇表演專業(相聲班)之中選一個專業。
本來李煥英說的是戲劇表演專業,但因為她有著濃重的襄陽口音,招生辦把她說的戲劇聽成了喜劇。
就這樣,賈玲誤打誤撞地進入了馮鞏開設的大專班,進入了男多女少的相聲專業。
可就在開學一個月之后,賈玲收到了家里傳來的噩耗。
2001年的九月收割季,家里的爸爸開著拖拉機拉稻草回家,當時李煥英坐在稻草上。
在距離家還有五分鐘的路程時,坐在稻草堆的李煥英突然從拖拉機上摔了下來,磕到了腦袋。
送到醫院后,李煥英搶救無效去世,當時賈玲才上課不到一個月。
正在專心上課的賈玲,突然接到家里的電話,是姐夫打來的。
電話那頭的姐夫說:“玲兒,咱媽沒了,你趕快回來看一眼。”
聽完之后她整個人是懵的,什么叫沒了,什么叫最后一眼?
顧不得其他,賈玲立刻沖出校門,買了回家的火車票。
直到坐上了回家火車,賈玲還是沒能理解姐夫說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當時賈玲連手機都沒有,心急如焚的她很想知道媽媽到底怎么了。
在火車的車廂過道里,賈玲跪下了。
向車廂里的每個人逐個下跪:“大哥大姐好心,借手機打個電話回家,求求你們了。”
哭到淚流滿面終于有位好心人愿意借手機給她,電話那頭的堂哥告訴她:“人已經沒了。”
母親的離世一家人都無法釋懷,賈玲回到家,發現父親頭發全白了。
料理完母親的喪事后,頹靡不振的賈玲沒日沒夜地躲在房間里哭泣,甚至想跟著媽媽一起走。
姐姐賈丹看不下去,隔門罵道:“天塌了由我替媽給你頂著,給我振作起來,媽在天上看著呢!”
被姐姐罵醒后,賈玲懷揣著無盡的悲痛,踏上了返校之路。
此后,姐姐賈丹接替了媽媽的位置,將自己工作賺來的大部分錢,用來供賈玲上學。
母親李煥英去世兩年后,賈玲在北京首屆相聲大賽中一鳴驚人。
2003年,在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上,21歲的賈玲與比她大9歲的郭德綱狹路相逢。
彼時的德云社還沒有太大的起色,郭德綱拉著搭檔于謙參賽好賺點生活費。
結果,只拿了個第三名。
那時候的賈玲體重百斤出頭,梳著高馬尾活力無限,表演相聲《怎么了》。
憑著出色的表演,打敗了郭德綱和于謙的《你好,北京》,把獎杯給抱回了家。
雖然擊敗了郭德綱,但是賈玲的命運并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
家人勸她:不行就找個班上吧。
雖然在相聲比賽中拿到了冠軍獎杯,但是這并不能當飯吃。
比賽結束后賈玲也畢業了,在清一色都是男性的相聲領域里,并沒有人肯用女相聲演員。
接不到相聲演出,賈玲開始四處找工作。
為了在北京生存下去,賈玲干過很多工作。
兼職當主持人、給藝人當臨時助理、到劇組里跑龍套等,她都做過。
姐姐賈丹看不下去,給她找了一份到高速公路當收費員的工作,但她沒有干。
賈玲不甘心,寧愿住地下室也不愿意去上班,不能就這么算了。
在相聲這一塊賈玲算不上天賦異稟,但勝在毅力過人,且勤奮好學。
2005年,賈玲考進了中國廣播藝術團,同年拜師馮鞏,兩人的關系也從師生到成為師徒。
在賈玲的成名路上,馮鞏給予了她莫大的幫助。
嚴師出高徒,在表演這一塊,馮鞏對學生、徒弟們的要求很苛刻。
有一次到外邊吃飯,馮鞏突然要對詞,賈玲對了六十多次仍達不到要求。
馮鞏直接在眾人面前開罵,把賈玲罵得躲到廁所里嚎啕大哭。
私底下,馮鞏也有慈祥的一面。
有一次送賈玲回家,看到她住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他心疼不已。
唏噓過后馮鞏說道:“我不能說每帶一個徒弟直接給你們錢,以后你跟我一起演出吧,起碼先讓你掙夠一年的房租。”
像賈玲這樣的新人,一場演出只能賺個兩三百塊錢,但是馮鞏每次都給徒弟們好幾千塊。
跟著馮鞏演出幾個月,十年的房租都掙出來了,生活安穩之后賈玲并沒有在舒適圈里躺平。
在馮鞏的指點與鼓勵下,賈玲開始大膽創作。
2008年,與人合作創作出酷口相聲作品《大話捧逗》。
帶著與搭檔白凱南,在北京各個小劇場演出80多場,觀眾反響熱烈。
一次表演完后,馮鞏把兩人給叫住了:“我打算推薦你們上春晚。”
2010年,賈玲與白凱南如愿登上春晚,這次的機遇也讓這兩位相聲界的新人嶄露頭角。
春晚過后,賈玲的名氣傳了開來,身價相較之前更是翻了十幾倍。
也是在這個時候,賈玲心中有了轉型的想法,畢竟相聲這個行業對女性太不友好了。
相聲演員男性居多,大多數演出舞臺連女性更更衣室都沒有,連換衣服成問題。
于是,賈玲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喜劇表演上,她開始走上了綜藝的舞臺。
之后,在《百變大咖秀》上總能看到賈玲的身影。
為了模仿火鳳,在臉上貼滿了胡子,卸妝時一撕,臉上火辣辣地疼。
扮演夢露時臉還只是中規中矩的圓潤,到了模仿劉歡時整個人都胖了一小圈。
為了逗觀眾一笑,賈玲使出了渾身解數,甚至不惜危及到自己的健康。
為了演好一個角色,賈玲在第一季就把自己折磨垮了,不得不退賽。
沒有了賈玲的《百變大咖秀》就像吃面少蒜,不少網友惋惜:賈玲沒有來,總感覺好像缺了點啥。
累歸累,再怎么說,賈玲也算是火了。
也是在這個時候,試鏡屢屢受到打擊的張小斐“逃出”了劇組,跨考成為了中央廣播藝術團的主持人。
在廣播藝術團里,賈玲和張小斐相遇了。
因為張小斐寡言少語,讓賈玲對她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但并不影響她們后來發展成好閨蜜。
不久之后張小斐成了賈玲的助演,兩人在排練的過程中很合拍,漸漸地拉近了距離。
沒多久,賈玲和張小斐一起站在了春晚的舞臺上,兩人搭檔表演小品《女人N次方》。
有了一起征戰春晚的經歷之后,關系更進一步的兩人成了交心交肺的好姐妹。
她們時常會在深夜推心置腹,不管是傷心的還是快樂的,無話不談。
每當提到母親,賈玲總會兩眼放光地說個不停:“你知道嗎,我的媽媽李煥英,她可厲害了……”
不管賈玲說多少次媽媽李煥英的故事,張小斐都不會有絲毫的不耐煩,總是嘴含笑意靜靜地聽著。
賈玲比張小斐大了四歲,但是在張小斐面前的時候,賈玲表現得更像一個小女孩。
比如賈玲搬了新家,深夜一點鐘把張小斐拽出來繞著小區一圈又一圈地走著,就是為了得到一句夸贊。
張小斐的真誠與包容,讓賈玲日后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有了女主角。
但是在成為導演和老板之前,賈玲還需要經歷一些“風暴”。
賈玲開始規劃自己的演藝生涯,正處于摸索轉型的狀態中。
2012年的春節前后,一張模糊的照片讓她深陷輿論風暴的中心。
照片中,已經開上了嶄新奧迪的賈玲被交警攔停在路邊,傳她酒駕被拘。
身正不怕影子斜,沒多久賈玲就在社交平臺發出自拍,力證自己的清白。
這點小插曲不算事兒,既然走上了喜劇演員這條路,早就有了這份覺悟。
錄制《喜樂街》時候,有一男粉絲沖上臺朝著賈玲單膝下跪求愛,賈玲尷尬地婉拒了。
隔日就上了娛樂版塊,其中幾個字眼怎么看怎么別扭:在我眼里你最瘦。
字語言間,怎么看都是對她身材的揶揄。當然,為節目“獻身”也可以理解。
這個小插曲不算什么,但接下來的事差點讓她成為眾矢之的。
2015年,賈玲與沙溢、李菁和瞿穎等人帶著小品《喜樂街》上了春晚。
隨后有網友曝出,小品中“女神與女漢子”部分抄襲了韓國某檔綜藝節目的片段。
一時之間,賈玲和瞿穎被推向至風口浪尖。
瞿穎的回應很委婉:“只看過一眼,不能說是抄襲,只能說是借鑒。”
而賈玲的回應則很直白:“這不是抄襲,是直接把它的東西拿過來用。我有抄襲的東西,但不是在這個作品里。”
后來此事不了了之,但賈玲很快又陷入了另一場風波中。
那一年,賈玲在喜劇競賽節目《歡樂喜劇人》上COS了花木蘭。
在節目中,賈玲將花木蘭惡搞成了胸無大志、貪吃膽小的傻大妞形象,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不少專家開始對她口誅筆伐,木蘭故里的人民更是要求賈玲向全國人民公開道歉。
一個人在干大事之前,難免要經歷一些挫折,賈玲也不例外。
事情越鬧越大,老搭檔《喜樂街》的制片人公開表示:我覺得賈玲應該道歉。
迫于輿論的壓力,賈玲不得不站出來道歉,稱自己無知和疏于學習辜負了大家。
嘗到了被“背刺”的滋味的賈玲,干了一件大事:開公司自己當老板。
2016年,賈玲開公司當老板了,公司取名:大碗娛樂。
公司成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有兩件:
其一,是先把張小斐簽下來。
其二,給去世多年的母親李煥英寫一個劇本。
于是,在公司開張的這一年,創作出了小品《你好,李煥英》。
飾演李煥英的角色,幾乎不用多想,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張小斐。
劇本一完成,便迫不及待地將這個小品帶上了《喜劇總動員》的舞臺。
但賈玲顯然不滿足于此,她還要將這個小品改編成電影。
2021年,耗時三年,賈玲導演的首部電影《你好,李煥英》上映。
票房超過50億,讓張小斐拿下了金雞獎影后,也讓賈玲成為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
這一年,賈玲和張小斐都贏麻了。
這一年,也剛好是賈玲母親去世的第二十年。
2024年,未見賈玲人影,與之相關的熱搜鋪天蓋地。
為了電影《熱辣滾燙》,賈玲先增重40斤,后再減肥100斤。
賈玲為了電影減肥100斤的“狠”勁兒,震撼了一部分人。
但鋪天蓋地的宣傳,也迎來了一部分的“反噬”。
《熱辣滾燙》上映截止至今,評分從最初的8.0分掉至7.9分。
口碑下降是擺在眼前的事,其中一星到三星的差評加起來差不多接近30%。
其中大部分三星差評,也是圍繞“減肥”這兩個字。
“電影后半段幾乎是減肥vlog了,不明白我為什么要花錢去看別人減肥。”
“明明可以直接給你看減肥vlog,還附贈了一些劇情給你。”
電影上映到現在,《熱辣滾燙》的票房已經突破33億大關。
其中,有位網友的評論可謂是一針見血:失敗的電影,成功的賈玲。
確實,今時今日的賈玲是成功的。讓人心理平衡的是,她的成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19歲那年給車廂里的每一個人下跪,只為打一個電話回家確認母親是否還在人世。
21歲在幾乎都是男性的相聲舞臺上,一舉擊敗郭德綱卻也沒能換來功成名就。
30歲開始走上明星模仿秀節目,在增重與減肥之間徘徊好幾年只為博得觀眾一笑,終于算是熬出了頭。
38歲成為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41歲為了一部電影減肥100斤的同時再收割三十多億票房……
一步一腳印走到了今天,縱使口碑兩極分化,她的人生也足夠勵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