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梁 麒
編輯 | 符 敏
近日,百度CEO李彥宏受邀出席歐洲最大科技大會VivaTech(歐洲科技創新展覽會),并在主論壇發言。距離上次李彥宏受邀參加VivaTech已過去8年,如今他正在帶領中國AI走出擁抱全球的第一步。
“我很?興?到許多?朋友,我期待著有機會結交?些新朋友”,在這樣一個科技盛會上,李彥宏既與Meta 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老友重逢,也為崛起之中的中國AI結交更多“新朋友”。
在生成式AI步入深度競爭的階段,兩位AI領袖的再遇難能一見。與會者用圖像記錄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刻,楊立昆亦于社交媒體回復:“闊別11年!”
視域自國際轉回國內,短短一周時間,國內的基礎版大模型調用經歷了從“元”到“厘”再到“免費”的跨越,推理成本下降、模型蒸餾剪枝、云計算規?;燃夹g降本的紅利正在釋放。
但更需要留意的是,價格戰也意味著賽道競爭已經到了亟需突破需求天花板的階段。
正如去年的一個業內共識,中國大模型的確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內追上GPT3.5,這甚至一定程度上讓AI大模型進入同質化競爭——而今的GPT3.5已不再具備里程碑的意義,而主流大模型之間的能力代差也難以通過通用模型感知。
當基礎技術不再稀缺,AI的核心價值的展現便在于如何進入更多場景并迭代。無論是尋找落地場景,還是沖破同質化競爭的囹圄,都需要中國的AI勢力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進入更廣闊的全球市場。而不是自困于學術與競爭語境中,相互比拼刷榜和論文的水花。
因循該邏輯,如果我們希望在生成式AI,這條自誕生起便天然全球化的賽道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將視域拓寬至全球,打造屬于我們中國市場的AI名片。這意味著中國大模型走出“追趕者”的陰影,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中國企業一般,把握屬于自己的話語權乃至敘事權。
中國AI需要一個向全球傳達聲音的“代言人”,更需要一個發聲的舞臺。
AI春晚的中國聲音
5月22日,VivaTech 在法國巴黎凡爾賽門展覽中心如期舉辦。
VivaTech 全稱 Viva Technology , 由 Publicis Groupe(陽獅集團)與 Les chos(法國回聲報業集團)于2016年創辦,自誕生之日起,其便是是歐洲最大的致力于創業公司成長、數字轉型和創新的展會。在生成式AI代表未來的共識下,全球頂尖的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相互碰撞,盛況空前。
早在AI大模型于國內嶄露頭角的2023年,第七屆VivaTech便收獲了參觀人數的新紀錄,吸引了來自174個構架的15萬名參觀者、1.14萬家初創企業和2800家參展商,同時還有40.5萬人通過網絡在線觀展,9億多社交媒體用戶關注。
值此盛會之下,李彥宏作為唯一受邀發言的中國企業家,其觀點與經驗將與亞馬遜 CTO Werner Vogels、Mistral AI首席執行官 Arthur Mensch、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Meta 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Salesforce AI首席執行官史宗瑋等,匯聚成為當下生成式AI的最新思潮。
無須諱言,帶領百度從2013年開始就投入到AI領域的李彥宏一直是中國創新的重要名片,“李彥宏”與“百度”可以說是共同構建了海外創業者對中國AI與創新者的認知圖景。
早在2018年1月,李彥宏便作為封面人物登上了《時代》周刊亞洲版,彼時恰是百度基于百度大腦、深度學習等底層技術的支撐,開始進軍更上層的應用平臺并形成AI整體戰略的時候。《時代》周刊將李彥宏定義為“The Innovator (創新者),以“幫助中國贏下21世紀”的贊譽形容其帶領百度自移動互聯網邁進AI的全新周期的創舉。
百度開始投資AI時,移動互聯網還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而百度宣布ALL IN AI時,移動互聯網風頭正盛。恰是李彥宏對AI的信仰與前瞻性預判,讓百度以10年近1700億的研發強度,最早拿下了進入大模型時代的船票。2023年3月,百度發布全國首個大模型產品“文心一言”,并定義了迄今為止的國內大模型主要技術落地方向:MaaS 模型即服務、 行業模型精調與應用開發。
由此,李彥宏再度與《時代》周刊結緣,成為中國唯一入選其評選的“全球百大AI人物”,與特斯拉CEO Elon·Mask、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Open AI CEO Sam·Altman等被視作全球AI發展的領袖。在他的帶領下,百度亦入選《財富》評選的“人工智能創新者50強” ,其評語高度認可了百度在搜索引擎與人工智能的優勢地位。
正如本次大會主辦方Viva Technology 形容的一般,李彥宏是“長期的AI支持者”和“中國AI的頭號玩家”。借由這個全球矚目的“AI春晚”,李彥宏與百度可以向世界介紹中國AI的技術進展、應用落地。
過去一直處于OpenAI與谷歌兩大AI“寡頭”與眾多估值百億AI的獨角獸的光環下的中國AI,終于能讓世界聽到它的聲音。
生態是百度邁進廣闊場景的底氣
VivaTech 主論壇上,其聯合總裁 Maurice Lévy 發起“爐邊對話”,與李彥宏談及中國與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高速發展。
自2013年建立起自己的第一家深度學習研究所,到成為全球為數不多、進行全棧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并規?;度雽嶋H應用,百度在過去十年時間里的變化折射出中國對人工智能自“懵懂”到“熟悉”的轉變。
“中國AI與西方的最大區別是應用”,在李彥宏的觀點里,應用驅動了中國AI的快速發展。在美國、歐洲,大家專注于推出最尖端的基礎模型。但是在中國,盡管也有數百個基礎模型,但人們越來越多地在討論什么是AI時代的超級應用。
從市場表現來看,中國市場對AIGC報以極大熱情,基于大模型打造的移動產品需求處于飛速增長的階段。據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2024年1月,TOP10 AIGC APP聚合活躍用戶規模達5376萬,同比增長3725%。
李彥宏認為,“應用的進步,可以推動基礎模型的創新,也有助于加快從互聯網時代向人工智能時代的轉變?!彼园俣人阉鳌⒅辈ル娚虜底秩说葢门e例說,應用端獲取真實的用戶需求和問題后,可以持續反饋模型,并由此推進基礎模型的技術迭代。
而作為一家技術公司,百度的角色定位就是盡可能地為大家提供先進的生產力工具,不斷提升整個社會的創造力,讓更多的人能參與到AI時代,釋放出生成式AI的潛力。
文心大模型系列就是百度提供的基礎設施之一。經過多輪迭代和優化,文心大模型的推理成本已經降至原來的1%;日前,百度更是免費開放旗下輕量模型的API調用,以更低的門檻推動生成式AI應用進入大爆發周期。如今,文心大模型API每天的調?次數達到2億次,較上季度環比增加了300%。
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在選擇文心大模型。繼2024年初,百度與中國三星、榮耀合作后,24年Q1季度,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均接入文心大模型API。文心大模型的落地場景還開始從手機向PC和電動汽車領域拓展,百度已與蔚來汽車達成合作,基于文心大模型打造蔚來座艙AI伙伴,首批上線蔚來NT 2.0/2.2平臺所有車型,目前已推送近20萬臺車。
更重要的是,百度于Create 2024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3款AI開發工具,包括智能體開發工具AgentBuilder、AI原生應用開發工具AppBuilder、模型定制工具ModerBuilder,形成了Finetune、App與智能體三位一體的體系。閉環之內,用戶、開發者與企業側三種角色都能共享生態內的計算資源與模型能力來進行高效開發。
與OpenAI直接指向AGI的技術頂峰不同,百度選擇在底層技術和它在實際場景中的應??式之間取得平衡,通過場景轉動AI飛輪。在通往AGI的道路上,百度向世界交出了獨特的中國答卷。
中國AI引領創新
百度的AGI道路,亦折射出中國AI走向AGI的航道,應用在其中的重要性無需多言。但需要理清的是,關注應用并非忽視基礎模型的發展,與之相反,AI應用與基礎大模型的發展相輔相成。
比較典型的是前文提到的文心大模型推理成本在短短一年多內便降低至原先的1%,較低的推理成本肯定會導致模型調?的增加,從而促進AI原生應用生態的繁榮。從百度重構其搜索業務的進展看,現已有11%的搜索結果由生成式AI生成,從?對?戶復雜的搜索查詢做出更?效、更直接、更準確的響應。
無論是對更高門檻技術革新的捕捉,對中國獨特市場的認知還是對人工智能長期價值的研判,我們能自百度上看到中國AI正在擺脫既往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引導下的發展路徑,從而快速適應大模型時代的創新節奏。直觀體現便是,擺脫了“追趕者”的身份,中國AI不再時刻盯著OpenAI,而是通過應用層面的創新走出屬于自己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OpenAI與谷歌發布的大模型也取得了飛躍式的進展,尤其是較低延遲的實時推理,這將為??智能解鎖新的場景和應?。
OpenAI發布旗艦模型GPT-4o,其最快能夠在232毫秒內響應語音輸入,平均響應時長約320毫秒,通過將響應時間從秒級加快到毫秒級,將AI陪伴提升到了全新高度。而微軟則發布了“Copilot+PC”專用端側模型與Windows 11 AI PC,旨在重塑人類與硬件之間的交互。
在不同的技術路徑上,中美兩個Key players給出了不同的落地方式。生成式AI的第三幕甚至第四幕即將拉開,百度與中國AI也為即將到來的顛覆性創新做好了準備。透過VivaTech這個窗口,中國AI做好了擁抱全球的準備。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