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望族留原籍,家貧走他鄉(xiāng),水滸傳作者施耐庵700年前寫下的這四句話,在今天依然有一定的適用性。
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山東省人口流出最多的十個縣城分別是,
第十位,臨沂沂南縣,18.9萬。
第九位,菏澤鄄城縣,19.1萬,
第八位,日照莒縣19.2萬
第七位,聊城莘縣21.0萬
第六位,臨沂莒南縣 23.4萬
第五位,臨沂沂水縣 23.5萬
第四位,臨沂平邑縣 24.4萬
第三位,菏澤單縣25.4萬
第二位,菏澤曹縣33.2萬
第一位,臨沂蘭陵縣 36.8萬。
這十個縣人口流出總和為244.9萬,比東營市全市人口還要多。
從區(qū)域分布上看,人口流出大縣基本集中在魯南、魯西南地區(qū),山東人口流出最多的十個縣里,臨沂四個,菏澤三個,日照兩個,聊城一個。
山東人口流出最多的20個縣
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你的老家為什么留不住你呢?
施耐庵說,族望留原籍,家貧走四方。
相信漂泊在外的打工人對這兩句話會有所感觸。
特別是在縣城一級這種特別講人情的地方,但凡是自己的家人或者家族,在原籍當(dāng)?shù)赜行┰S人脈或者資源, 又有誰愿意孤身一人在外地闖蕩呢?
有人說這句話片面了,但是我們反觀自己的大學(xué)、高中同學(xué),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原籍縣城,或者考公或者進入當(dāng)?shù)貒螅@些人當(dāng)中的大部分,他們的父輩們在當(dāng)?shù)囟嗌偈强梢缘模辽倏梢詭椭麄冊诨氐皆罂梢灾\得一份比較體面穩(wěn)定的工作。
那么除此之外,導(dǎo)致一個地方人口大量的流出的客觀原因,個人認為還有以下三點。
第一,機會少。當(dāng)?shù)亟?jīng)濟不景氣,缺乏足夠的就業(yè)機會。
第二,賺的少。同樣的工作,工資水平偏低。
第三, 資源少。公共服務(wù)資源能力不足。
總結(jié)起來,就是當(dāng)縣城的年輕人去過有更多就業(yè)機會,工資水平更高,公共服務(wù)更優(yōu)秀的城市,如果他們在當(dāng)?shù)赜譀]有特別的宗族資源支持,普遍的會主動流動到經(jīng)濟活力強的大中城市尋求生存機會。
而作為人口流失大縣,怎樣才能留住這些年輕人,讓他們回流到原籍,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wù)。
你是人口流出還是留在原籍,又從事什么工作呢,歡迎留言評論。
【本文為自說自話的考拉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作品,全網(wǎng)分發(fā),禁止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