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之爭一直都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要說起“癌王”,胰腺癌當之無愧。它是一種主要起源于胰腺導管上皮及腺泡細胞的惡性腫瘤,惡性程度極高,起病隱匿,早期診斷困難,進展迅速,生存時間短,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
據胰腺癌行動網絡(PanCAN)統計,胰腺癌是美國與癌癥相關的第三大死亡原因,僅次于肺癌和大腸癌,且有望在2030年成為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死因。2019年中國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胰腺癌位列中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第10位,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6位。在男性和女性腫瘤相關死因中居于第6位和第7位。
胰腺癌患者往往在被確診時,只有20%的人處于早期或中期,這意味著約有80%的患者沒有機會救治,5年生存率僅有10%,預測2030年胰腺癌死亡率將僅次于肺癌。在很多人眼中看來,這無疑就是宣判了“死刑”,生命開始倒計時!
今天無癌家園小編就來介紹下這個被稱為“萬癌之王”的胰腺癌到底有多兇險,以及應該采取何種方式來防治胰腺癌,最大限度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定期隨訪復查,防患于未然
臨床認為早期胰腺癌患者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可以進行外科切除手術,結合放化療、免疫治療等輔助治療可能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且術后也要按要求定期復查。
無癌家園專家建議,胰腺癌患者術后兩年內每3個月就要按時回醫院復查,復查的目的是確認術后恢復情況;兩年之后健康狀況無異常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半年回醫院復查1次,5年后就可以延長至1年復查1次,復查的目的是判斷癌細胞有無轉移或復發。
另外,胰腺癌患者第一次復查需要接受全面的腹腔CT檢查,另外還包括肝功能、血常規等血生化檢查,特別是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對胰腺癌的預后判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這些檢查項目不僅可以查看到胰腺癌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所得的數據也可以作為下次檢查的參考。
NK、CAR-NK療法聯合治療可提升胰腺癌療效
NK、CAR-NK療法在癌癥的治療過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今天無癌家園小編就帶領各位癌友們詳細了解下。
1
NK細胞療法
2023年2月23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建設全球"新藥智造"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發布,其中明確支持的領域包括T細胞、自然殺傷(NK細胞)、樹突狀細胞(DC)等免疫細胞干預。
近兩年來,除了CAR-T療法備受萬眾矚目外,基于自然殺傷(NK)細胞的免疫療法已成為治療實體瘤和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一種有前途的治療方法。研究人員說,NK細胞作為一種細胞抗癌療法更具潛力,它可能會更安全、更便宜、更快速。
腫瘤病灶接近完全緩解!NK療法聯合化療、靶向治療晚期胰腺癌療效驚艷!
除了傳統療法外,免疫療法可能是一種有效且毒性較低的癌癥治療方法。《Oncol Lett》曾介紹過1例患有多發轉移的46歲IV期胰腺癌患者,在診斷時不能選擇根治性手術。該名患者在接受1個周期的化療加尼妥珠單抗(Nimo)后,患者接受了14次輸注擴增活化同種異體淋巴細胞 (EAAL) ,從相關供體獲得,結合7個周期的吉西他濱加奧沙利鉑化療和 Nimo 靶向治療。對患者進行了8個月的隨訪。在細胞輸注前一天,進行靶向治療,在細胞輸注后 48 小時,進行化療。
在兩次輸注 EAAL并結合化療加靶向治療的一個周期后,評估了患者的反應。2012 年 12 月的 CT 掃描顯示胰腺、肝臟、肺部和腹部淋巴結的病灶略有縮小。此外,CA 19-9 水平從 4,136 U/ml(治療前)降至 758.50 U/ml,根據 RECIST 標準,患者病情穩定。
患者繼續接受6次EAAL輸注,并結合3個周期的化療加靶向治療。通過 CT 掃描評估反應,顯示肺部和肝臟的轉移性病灶明顯減少,胰腺中的病灶略有減少。此外,CA 19-9水平降至113.6 U/ml并實現了部分緩解 (PR)。
最后,患者又接受了6次大劑量(200ml)EAAL輸注以及3個周期的化療加靶向治療。進行PET/CT評估反應,顯示幾乎所有沉積物的代謝值均顯著降低甚至消失;此外,所有病變的大小都顯著減小,CA 19-9水平降至24.09 U/ml(正常范圍:0.1~37 U/ml) 和部分緩解以及接近完全緩解 (nCR)。
(A) 第1周期化療加靶向治療前患者的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計算機斷層掃描和 (B) 第 8 周期化療加靶向治療聯合 14 次輸注擴增活化同種異體淋巴細胞治療后,胰腺、肝臟和腹部淋巴結沉積物的代謝值明顯下降,甚至消失。此外,與治療前的病變大小相比,肺部沉積物以及所有病變的大小都顯著減少。
2013 年7月的最后一次隨訪揭示了一種靜態非進展性疾病,無進展生存期 (PFS) 為8個月,并證明所有參數,包括腫瘤標志物,都在其正常范圍內。在 EAAL后偶爾會觀察到輕微的不適出血。
本研究表明,將基于同種異體細胞的免疫療法與常規療法相結合是有效且安全的,即使對于晚期胰腺癌患者也是如此。
2
CAR-NK療法
CAR-T細胞療法取得的成功激發了人們對用CAR基因修飾NK細胞來增強其殺腫瘤能力的熱情。CAR-NK就是利用基因工程給NK細胞加入一個能識別腫瘤細胞,并且同時激活NK細胞殺死腫瘤細胞的嵌合抗體。
2017年開展了一項I期臨床試驗,構建了針對MUC1和PD-1的CAR-NK細胞,將CAR-NK細胞輸注于8名患有PD-1和MUC1陽性表達的不同癌癥類型(包括胰腺癌)的患者中。在接受治療及隨訪期間,有7名患者病情穩定;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以及隨訪期間沒有嚴重的不良事件。之后陸續開展了II期臨床試驗,進一步的臨床研究數據有待輸出。
CAR-NK另一個有希望的靶點是ROBO-1,目前有三項I/II期臨床試驗,旨在評估 ROBO-1導向的 CAR-NK細胞療法在胰腺癌和其他實體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些結果備受期待。
2022年1月6日,在國際胃腸病領域權威雜志《Gastroenterology》刊登了希望之城國家醫學中心和細胞療法創新公司CytoImmune Therapeutics合作開發的重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以前列腺干細胞抗原(PSCA)為靶點的“現成”的CAR-NK療法能夠顯著抑制胰腺癌。
這款被稱為CYTO NK-203的治療方法,是一種現成的同種異體 CAR-NK 細胞療法,源自臍帶血,并具有提高 NK 細胞安全性和殺傷功效的一種潛在的療法。
CYTO NK-203在人類轉移性胰腺癌小鼠模型中效果顯著,在小鼠體內持續存活超過90天,顯著延長其壽命,且未顯示出治療相關毒性,這項臨床前研究支持該療法在今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研究團隊認為這種CAR-NK療法對胰腺癌治療充滿希望,原因有兩個:首先,該療法基于精準醫學方法,靶向胰腺癌患者的特殊靶點——PSCA;這是一種免疫療法,使用工程化的人類自然殺傷細胞,被改造為專門攻擊癌細胞。
此外,由于前列腺干細胞抗原(PSCA)在胃癌、前列腺癌中也同樣高表達,因為這款CAR-NK細胞療法同樣對胃癌和前列腺癌的治療充滿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