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以為美國依然是光彩炫目的人類燈塔,是地表最強的超級大國;但實際上,了解國際政經局勢,尤其是懂戰略的人,其實大都已經看出來,現在的美國,已經衰落到岌岌可危的地步;它的全球霸權,也正在迎來終局——這一次以中國領銜,中俄伊大三角為核心的全球反霸聯盟,已經在戰略層面,將美國拉入了陷阱,美帝雖然竭力掙扎,但迄今為止依然無法掙脫,反而越陷越深。如果這種趨勢延續,可能短短三五年內,我們就會看到全球格局的根本性改變,美帝在中東、東歐、東亞三大板塊的霸權將極有可能走向覆沒。
而在喪失了亞歐大陸世界島的霸權后,美帝的全球霸權——哪怕是最理想的狀態,也只能退回美洲西半球,淪為一個區域性霸權。而如果美國內部無法消化東半球霸權淪喪帶來的重大利益損失,國家的內亂乃至內戰,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那么,為什么堂堂美帝,會走到這個地步?當然,這個可以從各個角度來解釋——國內的去工業化,經濟金融化,種族矛盾,價值觀淪喪;外部的中國崛起等等,這些都是美帝衰落的原因。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美帝,或者說英美一脈傳承下來的這種資本型霸權模式,其實天然就存在弊端,垮臺其實是歷史的必然——而現在的美帝,只是正好走到了謝幕的這一步而已。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英美流的霸權,本質上是一種掠奪性的文明開拓模式。歷史上的文明擴張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融合,一種是掠奪。前者以華夏文明為典型代表(伊斯蘭也有相應特征,但沒有華夏明顯——或者說做的沒有華夏成功),后者則以羅馬——基督教文明為代表。
融合式擴張,其實強調的是高度融合,以將被擴張對象徹底融入自己文明體系為終極目標。這種模式的好處是一旦成功,綜合效益就非常明顯——被擴張對象與自身主體完全融合,被融合對象的財富生產和創造潛力能夠最大限度的為文明體系所用,凝聚力很強而反對力很弱。
而壞處也很明顯——就是這種文明擴張模式進展很慢——畢竟你既然追求的是完全融合,那在這個過程中,遭受的反抗也會更強烈。所以即便是貴為農耕時代地表最強文明的華夏文明,其經過幾千年的文明擴張,在整個農耕時代,其核心范圍也只觸及到了東亞大陸的農耕區,至于其他——別說漠南漠北、西域、青藏等受地理環境和生產力限制,在當時無法吸納的地區了,哪怕是同樣作為農耕區的越南、朝鮮、日本等等,也只能在朝貢體系下作為外藩存在。
而羅馬——基督教文明,或者說歐系文明,他們是一種另一種套路。它并不太追求融合——或者說,它雖然也追求融合,但它的發育模式,并不是先融合吸納然后全力對被擴張地區予以充分開發,而是直接掠奪。在這種模式下,融合并不是主要手段,而只是為了更方便的掠奪而所使用的一種配套工具。反映在文明擴張模式上,它也不太追求領土的直接擴張,而更喜歡羈縻或者霸權模式——華夏模式下的通常是力不能及下的羈縻是迫不得已,而西方模式下的羈縻則是有意為之。
這種套路的好處,就是文明擴張速度快,華夏文明吭哧吭哧干了幾千年,才搞定個兩京十三省(明朝有效管理版圖)——其他地區,哪怕是中原王朝將他們納入版圖,但實際上也都沒法有效吸納,更沒法有效開發利用,經濟上都是賠本——相當于花錢換他們別搞事,別來影響我中原漢地的生產生活;而西方文明的掠奪式擴張,不需要費心勞力去融合,只需要以武力為支撐,逼當地讓渡一定的經濟利益給自己就好了;至于融合,也僅限于對當地上層利益集團施加影響,其目的也不是為了由上到下對它們的文明體系進行改造,而是讓這些上層利益集團更好的與自家文明銜接,進而充當自己掠奪當地的買辦。
這就是東西方強勢文明的擴張套路,一個是重資產模式,一個是輕資產模式。那么,這兩種模式,誰更優秀呢?這個其實各有優劣,每一種都有每一種的好處,也各有壞處,而最終怎么選,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資質稟賦,以及所處時代環境下的生產力條件。
當然,這里我們不是來比較兩種模式的優劣。只不過英美既然選擇了這種輕資產模式,就必須要面對它所帶來天然弊端:
由于不想干融合這種苦臟累活兒,這就意味著,英美在文明擴張——也就是構建霸權后,它對天然就會遭遇強大的反抗勢力——畢竟你從一開始就沒想過人家當成你的自己人,而只想著低價獲取當地原材料,把對方當傾銷市場,這么搞當地自然會不滿,進而會反抗。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霸權成本問題。雖然融合這種重資產擴張也會面臨成本問題——但只要它熬過了前期的高投入階段,融合進展順利,后期投入就會越來越??;而輕資產霸權式擴張,由于其從一開始就沒有高投入,那自然霸權成本問題就會貫徹始終。所以不管你霸權維持的多久,一旦你衰落,霸權成本很可能就會高出收益。
而且,輕資產擴張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它的出發點是掠奪,這也就決定了,它從根本上,是沒有幫被擴張對象發展生產的義務的。
當然,實際操作中,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有時候霸主也確實會帶動一些被擴張對象的發展——比如基于美國資本利益最大化的全球化產業分工合作,就確實帶動了很多后發國家的發展。
但這種帶動,并不是其初衷。畢竟美國建立霸權體系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掠奪更多的資源和財富,并不是帶動人類文明共同進步——如果真是想帶動全人類進步,那站在它的角度,它應該是搞融合,力爭將全球都融入自己這個發達文明體系中。
由于帶動后發國家并非霸權初衷。所以,即便因為自身攫利需要,而順帶著帶動了被掠奪對象的發展,美國也不會輕易放過,而是會用政治壓迫、金融和科技收割乃至軍事打擊等手段,不定時的將對方的財富奪走。
這是沒辦法的事。畢竟人家搞這套霸權的目的就是為了掠奪。這是美國霸權的本性,刻在它基因里的本性。所以當你有了錢,還不讓它掠奪,那是不可能的。
但這么搞,又會進一步加劇被掠奪者的反抗——你掠奪的越狠,人家的反抗欲望和動能就會越大。
這就是美帝霸權的痼疾——他的掠奪基因,決定了它天然會遭遇強烈的反抗;反抗就意味著霸權成本抬升,而要消除這種成本,唯一的辦法只能是融合——將對方徹底納入自家文明體系,把他們當自己人。但這么搞成本太高時間太長,中間風險其實同樣也不小——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前期投入就會打水漂,所以美國不愿意干。既然它不愿意干,那霸權成本問題會困擾這套體系的始終。這個在霸權強大時還好說,但一旦霸權衰落,那問題就會凸顯。
這就是美國現在面臨的問題。由于自身衰落,所以需要憑借霸權更加多的掠奪全球;但由于美帝掠奪加劇,各地反抗也勢必加劇——這又進一步抬高了美國的霸權維持成本。而且這二者互為因果,搞成了死循環。
而美帝霸權的另一個無法解決的死循環,就是存量財富的有限性,與掠奪欲望無限性的矛盾。霸權是美國和西方資本掠奪全球的工具。
由于輕資產擴張模式下,西方文明只側重于對其他地區掠奪,而不注重于被掠奪地區的生產,這就決定了,這種掠奪必然是有極限的。當到了這個極限,再掠奪下去,被掠奪地區也不可能再貢獻出更多財富——相反,越逼近極限,對方的反抗欲望和動能越強大,破極限后反抗動能更是不可遏制。
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到這一步,維持霸權所獲得的收益越來越低,成本越來越高。當這二者突破閾值后,形勢就會反轉——霸權就不再是一種收益,而成為一種負擔。
那么,怎么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一般來說,是適可而止。但這短期或許可以,但長期來看,是不可能的。畢竟嗜血是資本的天性。作為資本主義構建的霸權,它不可能違背資本的天性。
而具體到現實中,美國和美國資本也不是鐵板一塊;民眾要更好的生活,各資本集團也都有各自的利益擴張訴求——這些都需要不斷的財富擴張來滿足。而滿足他們,就需要更多的財富掠奪。如果對外掠奪的增長速度下來了,民眾的更好生活訴求滿足不了,他們就會轉而尋求打土豪分田地——階級矛盾就會激化;各資本集團的利益分配也會擺不平——各個集團都想要更多,但又沒法從外部獲取更多增量,那就只好存量互割。
當然,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生產力進步——也就是我們說的科技革命。一旦科技革命爆發,人類財富天花板被打破,那不光美國內部的生產力會大幅提升,連帶著被掠奪國家,也會因為美帝的落后產業和技術轉移而分到一杯羹——這樣內外財富都大量增長,霸權就又穩固了起來。
這也是美國現在瘋狂押注AI的原因之一——短期來說,通過炒作AI,維持大家對美股的信心,對美元的信心,對美國的信心。而從長遠看,AI爆發——尤其是在美國首先爆發,是維持其霸權的救命稻草。
但問題是,科技革命爆發有其客觀規律,不是你想它爆,它就爆的了的。有可能確實你走狗屎運,在你霸權還能維持期間爆發;但也有可能直到你霸權因為成本收益倒掛而崩掉,它依然沒爆發。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這邊AI還沒爆發,你的競爭對手——比如中國那邊,AI就先爆發了,那你同樣霸權也維持不下去。
所以,科技革命能不能救霸權的命,這個是說不準的。美國現在是沒辦法,只能賭——賭它在自己霸權解體前,在自己手上爆發。但能不能成,這個真不好說。
而且,就算賭科技革命,也是有問題的。就是美國的這套霸權體系,很有可能會成為其賭科技革命的阻礙。
為什么這么說?原因很簡單——科技革命說到底是建立在足夠的財富和資源基礎上的。說簡單點,你要拼這玩意,你除了要時間,還要大量的財富和資源做基礎。而且科技革命越高級,需要的財富和資源就越多。
這恰恰對美國來說很要命。表面上看,美國是霸主,可以調用全球資源為己所用。但問題是,美國的霸權,本質上是一種掠奪式財富獲取方式。而掠奪它是有上限的,你掠奪的再多,也不可能超過被掠奪的財富總量——何況你掠奪的越狠,反抗就會越厲害,霸權成本就會越高,這回抵消你掠奪的成果。
由于常年只掠奪不建設,這就導致被掠奪對象普遍貧窮——老子隔三差五被你收割,哪還有資源創造增量?
所以雖然美國可以掠奪全球,但也正因為它常年掠奪,所以這個掠奪收益存在上限,再要更多就沒有了——甚至原先的最大掠奪對象中國,這些年在被掠奪的過程中也韜光養晦,現在還反而成了它的競爭者。
為什么中國會成為美國競爭者?因為中國所處的華夏文明是重資產模式。這種套路雖然慢,幾千年也就搞了東亞大陸這么一塊,但質量高——華夏文明是把擴張對象徹底融合,徹底當成自己人,然后對占領的土地充分開發,讓它能夠不斷的生產財富。
這就導致了一種現象——雖然美國是全球霸主,可以調用全球資源;中國只能調用本國資源,但發展到現在,兩國居然已經成長為同一個檔次——甚至中國的潛力還在美國之上。
這就是用農耕式精耕細作,反超游牧式的四處打劫的典型案例。
所以搞到現在,美國就很無語了,它只有打敗中國,才能把霸權維持下去。如果打不敗,鑒于美國的四處掠奪打劫已經到了上限(再打劫掠奪,能獲得的增量財富越來越少,支付的霸權越來越高,不劃算),所以它已經無法再籌措更多的資源和財富。而反觀中國,由于其玩的是精耕細作套路,從現在來看也還沒有到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國都還沒吃干抹凈呢),所以中國在國力方面極有可能反超它。而一旦國力反超,中國就可以構建自己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對其他反霸國家提供支持和保護,這樣美國能打劫的國家越來越少,能掠奪的財富和對象越來越少。此消彼長之下,美國霸權的解體,就勢在必然!
這就是美國必須搞死中國的邏輯。不搞死的話,自己的霸權就必死無疑!
但問題是,且不說美國現在已經沒有能力搞死中國,就算中國自己做大死犯大錯,讓自己被美國搞死,從長遠看,美帝霸權依然是無法維持的。因為霸權體系下的掠奪模式不會改變,既然財富和資源以掠奪而非生產創造為主,那它就必然有上限。但資本的貪欲是沒有上限的。以有限的財力,來滿足無限的嗜血逐利,這種模式總有玩不下去的時候。至于寄望于科技革命生產力爆發——鑒于科技革命需要的成本越來越高,這種在全球范圍內以掠奪為主,而非廣泛開發的模式,其資源利用效率無疑是低下的,總有支付不了科技革命成本需要的一天。而如果科技革命遲遲不至,霸權依然會在資本嗜血的無限性和人類財富有限性,在成本和收益無法平衡的死循環下最終走向崩潰。
這就是美帝霸權必然走向滅亡的原因。有沒有中國,它都會滅亡,中國的橫空出世,只是讓美帝霸權的滅亡時間,大大加速了而已。
說到底,美國的霸權,其實已經不適應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了——以前科技革命和生產力進步需要的資源有限,靠簡單的的資源掠奪就可以滿足。而現在科技革命越來越高階,要想實現突破,完成生產力爆發,需要更多的資源和財富支撐。而要獲得這些資源和財富,光靠簡單的掠奪,已經不敷所需;必須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廣泛的生產開發,將地球的資源、財富和人力盡可能的充分利用和開發,這樣才能實現。而能實現這一點的,絕不是掠奪式的霸權,而是,建立在人類整體合作共贏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然,美國是不會接受這種現實的。哪怕心里知道結局不可避免,但行動上,它們依然會竭盡全力拯救。尤其是,美國拯救霸權的能力沒有,毀滅世界的能力卻是有的。一旦發現自己黔驢技窮,它會不會狗急跳墻,拉著全世界給它們的落日霸權陪葬?而作為反霸聯盟的主導,以及新秩序的最主要構建者,中國又該如何應對美國的發瘋?以上種種問題,關注微信公眾號:云石,云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云石海外風云系列2425節。喜歡的讀者,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云石,收看全部云石海外風云系列全部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