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山東省通信管理局發布關于APP侵害用戶權益問題的通報(2024年第4批),通報稱,截至5月13日,有23款存在問題并被我局通知限期整改的APP、小程序未按要求在限期內完成整改,現予以通報。5月21日前,上述23款APP、小程序開發運營者務必完成整改與情況反饋工作。如再次逾期仍未整改到位,我局將視情采取下架、關停、行政處罰等措施。
這些軟件中包括海創匯科技創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鯨準APP(華為應用商店),違規事項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
企查查顯示,海創匯科技創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為新三板上市公司海創匯(873899.NQ)的主體,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劉長文,穿透后海爾集團間接持有公司79.2%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海創匯目前市值約6.73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海創匯是海爾集團旗下的創業加速器平臺。4月26日,海創匯披露了2023年年報。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海創匯實現營業收入8803萬元,同比增長65.5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523萬元同比增長238.54%。
年報顯示,海創匯營收主要來自四部分,產業創新服務實現收入3259萬元,同比增長17%;產業鏈融通服務營收2508萬元,同比增長53%;科技咨詢服務營收1628萬元,同比增長3829%;創投智能交互服務營收900萬元,同比增長17%;其他收入507萬元,同比增長488%。
年報稱,2023年產業鏈融通服務收入增長較快,主要是因為本期服務中小企業客戶數量增幅 60.23%,該類服務營業收入相應大幅增加;科技咨詢服務收入增長迅猛,主要是因為公司科技咨詢服務業務發展順利,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較快。
不過,海創匯2023年的主營業務名稱已經與2022年完全不同。2022年上市時,海創匯披露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城市新經濟服務、創業生態服務以及企業創新加速服務。一年之內,三大業務全部改名,而海創匯并沒有披露改名前后不同業務之間的異同,讓投資者看完如墜霧里。單純從財報專業性角度看,海創匯的CFO是失職的,推出這樣一份讓人看不懂的年報,對投資人也極不友好。
鯨準創始人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值得注意的是,海創匯發布年報前,其投資的“鯨準?極速融資”的創始人被江蘇地方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企查查顯示,2024年4月24日,南京江北新區人民法院向江蘇鯨準數科信息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達限制消費令。2024年1月,徐某因執行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爭議一案,因江蘇鯨準數科未執行法院判決,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柴源均被法院采取限制消費令。
企查查顯示,江蘇鯨準數科信息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2023年6月-2024年5月7日先后14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涉案金額約130萬元,案由大多是勞動合同爭議。值得注意的是,鯨準法定代表人柴源受公司訴訟影響,合計有3條限高信息。
公開信息顯示,江蘇鯨準數科信息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此前名稱曾為北京創業光榮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17-04 至 2021-02)、北京氪非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至 2017-04))成立于2016年,最早是36氪旗下的三大子品牌之一(36氪傳媒、氪空間、鯨準)。企查查顯示,江蘇鯨準數科法定代表人為柴源,大股東為響水鯨眾啟航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柴源及36氪集團創始人劉成城最終受益股份分別為8.69%和6.13%,柴源擔任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劉成城為公司董事長。
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8月,海爾集團旗下海創匯與鯨準達成協議,將鯨準旗下“鯨準?極速融資”產品納入海創匯服務體系。
海創匯對外宣傳資料顯示,“鯨準·極速融資” 擁有3萬+認證投資機構和5萬+投資人注冊用戶,可幫助項目方精準、快速、高效的匹配投資人,主要服務內容包括項目咨詢、投融資對接、數據分析、BP定制等。“鯨準·極速融資”累計對接融資次數超百萬次,融資金額近百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柴源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曾擔任36氪旗下鯨準業務負責人;在加入鯨準之前,先后擔任金山辦公軟件產品總監、阿里云前端工程師。
不過,就在海創匯出手收購“鯨準?極速融資”時,有媒體報道稱,2023年7、8月間,鯨準已暫停業務,很多業務人員離職。但36氪當時表示,鯨準已不在集團旗下。
收購軟件成本約400余萬
那么,海創匯為何要出手收購一家暫停業務的公司產品呢?
2023年年報顯示,海創匯2023年7月26日與江蘇鯨準數科信息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鯨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鯨準數服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廈門鯨準數服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鷹潭鯨準科技有限公司簽署《資產轉讓協議》《許可使用協議》,受讓(及在完成權屬轉移前獲授權使用)鯨準APP / WEB、小程序等軟件產品及相關知識產權(以下簡稱“鯨準產品”),并通過鯨準產品為有融資需求的創業公司提供融資資訊及咨詢服務(包括融資文件顧問及撰寫、路演輔導、精準匹配對接投資人等服務)、為產品用戶提供一級市場投融資信息服務(以下簡稱“鯨準業務”)。
年報稱,鯨準業務模式屬于為客戶提供咨詢或信息服務,相關服務內容均由公司業務人員或自有產品提供,以收取咨詢服務費或信息服務費的方式實現盈利,而不是服務傭金。相關融資端及投資端用戶不存在相互依賴關系,除鯨準app可實現用戶間的聊天功能外,產品用戶主體間均未發生其他直接交互行為,亦不存在其他第三方通過公司線上網站等向客戶提供服務的情形。
海創匯年報沒有直接披露收購鯨準APP / WEB、小程序等軟件產品及相關知識產權的成本,但從年報數據大概能推算出來。
年報顯示,2023年末,海創匯無形資產余額較上年年末余額增加 417.69 萬元,增長了 1864.21%,主要為本年度采購軟件相應確認無形資產所致。
此外,2023年海創匯無形資產增加了約472萬元,原因為購置軟件及著作權支出,這應該就是收購鯨準APP / WEB、小程序的成本。
不過,海創匯上述收購似乎不是完全現金收購。年報投資活動現金流顯示,公司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僅350萬元,與上述470萬元有較大差額。
企查查顯示,海創匯持有的軟件著作權中,包括鯨準APP(IOS版)、 鯨準APP(安卓版)、鯨準Cloud平臺以及鯨準拼圖管理系統。
另外,海創匯收購鯨準APP / WEB及小程序的同時,似乎也接收了鯨準的部分團隊成員,尤其是銷售及執行團隊。年報顯示,2023年,海創匯新增員工55人,其中新增研發技術5人,銷售及項目執行47人,行政財務3人。截至2022年末,海創匯員工總數只有58人,其中研發技術11人,銷售及項目執行30人,截至2023年末,海創匯銷售及項目執行共有67人,同比增加了一倍多。 人員的大幅增長也體現在費用支出上。2023年,海創匯銷售費用約1034萬元,2022年為454萬元,增幅227%。
不過,海創匯收購鯨準APP / WEB及小程序后,后者部分核心團隊成員選擇了出走。企查查信息顯示,鯨準原資管業務副總裁侯冠男、鯨準原市場副總裁魏薔于2023年6月注冊了新公司閱微知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閱微知行對外宣傳資料顯示,公司是鯨準聯合飛書共同孵化的業務,對外提供股權投資管理系統,該系統適用于私募股權投資公司(VC/PE)投資機構。旗下產品飛書投資云是一站式 VC/PE 數字化辦公平臺,為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提供從日常辦公、溝通協同、項目管理、基金管理的全功能SaaS方案。目前服務頭部投資機構客戶超過100家,其中包括上汽金控、蔚來資本、云啟資本、高成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BOSS直聘上一則招聘廣告顯示,北京閱微知行科技 ·鯨準VP兼產業創新負責人魏女士正在招聘投資機構數字化咨詢顧問,要求應聘者“洞察投資機構的業務場景需求以及業務流程,調研機構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及IT能力差距,為客戶提供投資全流程數字化轉型,并根據業務場景問題匹配解決方案的思路和方法;結合投資機構對數字化辦公平臺的需求,積極與投資機構對接,嫁接產品價值,實現相應經營目標的達成;對潛在行業客戶進行跟蹤、拜訪,促成簽單,與售前/客戶效能/產品/研發部門協作,迭代行業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