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如果有收獲,可關注本號
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新增火鍋相關企業1.14萬家,但卻注銷了1.27萬家,而且頭部品牌也在紛紛降價,一向熱火朝天的火鍋餐飲賽道,吹來了陣陣寒風。
與此同時,上游的火鍋食材供應商們,也開始感受到了絲絲寒意!
01
1.27萬家火鍋企業“陣亡”,春天并沒有如約而至
今年以來,以往作為餐飲中最熱辣沸騰的火鍋賽道,越來越“冷”了起來。
前不久最受關注的事件,就是大量火鍋餐飲關店,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新增火鍋相關企業1.14萬家,期間注銷吊銷企業數量1.27萬家。
餐飲作為一個高增長高淘汰的行業,其實企業新增或注銷都很正常,但這次不同的是,關停數量超過了新增數量,也就是說火鍋餐飲企業出現了負增長。
其實行業的“寒意”早已經有跡可循。
據不少餐飲老板反饋,今年火鍋圈從開業到倒閉能堅持半年的都算幸運兒,不少開業三個月就陷入營收困境。追根究底,火鍋人氣開始斷崖式下滑的背后,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才是主要原因。不僅創業店鋪,就連曾經風頭無兩的火鍋巨頭連鎖也逐漸開始平價化。
數據顯示,2023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水平創下近年新低,跌破百元達到99.1元。作為對比,2022年的人均消費為104.9元。而和太二酸菜魚同屬九毛九集團的慫火鍋,人均消費則從2022年的128元降至2023年的113元。
5月15日,呷哺呷哺官方宣布,套餐價全線下調。醇香肥牛套餐原售價64元起,現售價56元起;人氣牛羊雙人餐原售價148元起,現售價134元起。這意味著呷哺呷哺新菜單套餐均價降幅超10%。
曾經貼著海底撈打、主攻毛肚等明星產品的巴奴,一度推出桃娘下飯小火鍋,后者主打的6款小火鍋均在30元以內,配菜則在10元以內,主打一人食。
消費降級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曾經的食客們會把“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掛在嘴邊,如今他們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方式來滿足味蕾。“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每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火鍋行業在這種大環境之下也難以延續往日的輝煌。
02
火鍋進入下半場,高速增長時代已成過去時
根據不少業內人士反饋:2018年到現在,不少餐飲企業的利潤率連年下降,單店營收下降,開新店的投資成本卻不斷升高。火鍋作為餐飲業很重要的一個分支,自然也不可幸免。
火鍋餐飲賽道進入了競爭的下半場。
1.告別高增長
通過走訪很多火鍋店,我們發現不少門店客流量下滑嚴重,即便是周末也很難再見到人聲鼎沸的景象。以前需要排隊的店,現在就餐高峰期依然有很多空位。
不少火鍋行業的同行也反映,從開春到現在,門店客流量下降嚴重,營業額直接腰斬,生意越來越難做。
“原來每天的營業額能到1萬左右,從今年開始每天能有4、5千就不錯了,不知道到底怎么了。”
“從上半年到現在一直這樣,進店的人明顯變少了,人流量、營業額下降都在30%—40%,再這樣下去快撐不住了。”
很多業內專家也表示,經濟進入新的發展周期,消費趨勢變了,消費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餐企業之前的人口紅利期已過,再加上面臨食材成本持續增長、人力成本逐年遞增等多重挑戰,中國餐飲業已經由高速發展期步入了成熟期,跑馬圈地、拼命開店、拼速度已經是過去時。
如今火鍋的閉店潮也再次驗證了餐飲的暴利時代已過,進入到高競爭、低利潤時代。
2.低價時代來臨
尼爾森中國發布的《2023年中國消費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顯示,對價格不敏感的年輕消費者明顯減少,從去年1月的30%降低到15%。而他們為之停留、消費的商家,也開始學習適應一個全新的消費時代。
當餐飲消費降級的風刮起,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下沉風波”,許多火鍋連鎖品牌都開始了調整客單價,不少品牌都推出了價格頗為誘人的團購套餐。
比如鄭州的鍋大俠市集火鍋推出的74元的雙人套餐,81元的2到3人餐等低價團購。甚至很多火鍋門店還用“塊塊錢”“葷菜19.9”的價格來招攬顧客。
2024中國火鍋經營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火鍋消費主流客單價主要集中在60-80元之間。火鍋主流客單向下遷移,是大眾追求“質價比”的體現;在消費下行,大眾普遍對價格、份量更為敏感的當下,幾乎家家都想透過產品品質與價格爭奪流量。無論在餐飲端還是消費端,高流量、高客單在短期內將難以實現。
此次餐飲品牌的大降價,是趨勢,也是不得不為之的選擇。
03
火鍋供應鏈的新挑戰
在過去十多年間,火鍋一直是餐飲領域中最火熱的賽道,在5萬億的餐飲市場中,火鍋高居首位,占據了13.7%的市場份額,而且多年來一直高歌猛進。
火鍋餐飲的快速發展,自然也拉動了上游火鍋食材相關產業。近年來,在牛羊肉、蝦滑、毛肚、丸類等細分品類上,更是涌現了一大批代表性的企業,他們也借助火鍋餐飲的紅利快速成長,不少企業也成為了細分品類上的頭部。
英國經濟學家馬丁·克里斯多夫曾說過:“21世紀不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這句話早已不是一句輕飄飄的名人名言,而是在不斷被證實。
特別是在火鍋餐飲內卷越發嚴峻的當下,火鍋品牌們紛紛卷向“低價”,供應鏈幾乎成為決定餐飲品牌生死的利器。
這也在倒逼上游的火鍋食材企業,做出相應的調整。如何更好地滿足新形勢下火鍋餐飲的需求,成為每家火鍋食材企業的必修課。
1.降本增效
在全方位、多維度的競爭壓力的影響下,餐飲業開始逐漸步入微利時代,降本增效需求愈發迫切。
而這背后最終比拼的是餐飲企業的供應鏈能力——誰可以率先推出性價比高的好產品,誰就能領跑行業,享受到更多流量紅利,提前實現品牌曝光及收入增長的正循環,反之一旦落后就容易在激烈的“低價”競爭被淘汰出局。
因此,供應鏈越強大的餐企,越能通過穩定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提供高“質價比”產品,化“低價”為進攻策略,實現品牌的高速逆襲發展。
如何能幫火鍋餐飲實現降本增效,也成為對食材供應商們提出的挑戰。
對于如今的火鍋餐飲來說,各種各樣的食材已經極其豐富,哪個供應商的產品質價比更高,哪個產品顧客評價最好,哪個供應商能幫門店節約成本,都將成為火鍋門店考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食材供應商們的競爭優勢所在。
2.產品創新
在整個火鍋的產品品類中,經典款、大眾化的產品自然是銷售榜的前列,但從長遠角度看,常規產品的利潤空間必然越來越透明,餐飲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帶給消費者新鮮感,同時也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火鍋行業內卷嚴重,其實像牛肉、毛肚這類經典菜品相對穩定,挖掘新產品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不少火鍋品牌開始對基礎菜品進行微調,打造差異化,形成記憶點。
在形狀創新上,有的火鍋店創新了改刀方式,做出了深受終端喜歡的“金榜魷魚”,形狀和寓意都很受歡迎。
在食材組合上,將紫衣山藥和蝦滑完美結合,堪稱蝦滑中的顏值擔當。比一般蝦滑多了一層淡淡的紫色,煮熟還能吃到細碎的山藥。
海底撈還創新了一個綠色的“翡翠墨魚滑”,同樣是樹葉的形狀,也成為餐桌上最耀眼的那顆星。
在擺盤呈現上,土貨九大碗、茶碗九宮格,以拼盤組合方式出道,葷素搭配,讓顧客一次性吃到更多的菜品,同時自帶傳播因子。
再比如,巴奴火鍋直接將供應鏈打造的食材升級優勢,“能冷鮮就不冷凍,能天然就不添加,能當天就不隔夜”,作為新品創新的核心。
可以說,供應鏈已經成為當下餐飲品牌構建競爭優勢和壁壘的高效武器,如何幫餐企更好地推出新品,獲取更多利潤空間,也是供應商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結語
餐飲行業有一句話,“前端決定強弱,后端決定生死”。
近年來,餐飲成本居高不下,不斷壓縮著門店利潤,讓餐飲人生存更加艱難。而“價格戰”持續的現狀,更是讓品牌幾乎難從前端“擠出利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供應鏈就成為決定品牌們生死的關鍵因素。
“低價團購最終比拼的是餐企供應鏈能力,誰能夠拿出更低價套餐,誰便能率先享受到線上流量紅利,實現品牌曝光和銷量雙贏,否則火鍋店很容易被低價“拖死”。”一位業內人這樣表示。
在火鍋餐飲不斷內卷的當下,這種內卷也必然會傳遞到上游的供應商身上,如何適應新的行業形勢,成為每家企業都要認真考慮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