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兩份出版行業的“聯合聲明告知函”:一份是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10家北京出版機構發出的;另一份是由上海出版社經營管理協會代表46家會員單位發出的。
兩份“告知函”均表示,針對江蘇圓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即京東圖書)提出的618促銷活動方案,即“全品種圖書價保2-3折(售價為原價的20%-30%)參與5月19日至6月20日期間累計8天的促銷活動”,出版社不參與,也不承擔活動期間產生的任何返利費用。落款日期也均為5月20日,也就是各大電商平臺開始618大促銷的日期。(報道來源: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報道截圖
那么問題來了:出版社抵制某東的行為真的可取嗎?讀者朋友:不論誰贏,讀者都是輸家
我覺得不可取。現在這個事件讓人感覺就是出版社和某東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拿讀者消費者當成籌碼去博弈,某東想靠自己的平臺地位搞活動,出版社就聯合起來進行抵制,跟當年的3Q大戰很相似,某東要是贏了,出版社把書一下架,讀者朋友們在網上就買不到書了,出版社要是贏了,讀者朋友們就買不到便宜的書了。不論他們雙方誰贏,輸的都是讀者朋友。
出版社和某東都是參與競爭的買賣方,是需要靠市場的供需關系來調整價格的,現在的各種各樣的書籍價格動輒就是40、50一本,貴的上百元的也很普遍,出版社可以定高價,只要消費者愿意買單,這沒什么問題。問題是你出版的書,一開始定了高價,賺版權費,這也無可厚非,但這個價格定了之后,就沒有見過降過價的,甚至還漲價。出版社要是在版權費等成本掙回本之后,你價格慢慢降一降也行,就是沒見過掙著版權費,還維持著高價書,甚至是不是的漲價的,難怪有很多忠實的紙質版讀者朋友也開始直呼,書是越來越買不起了,也讀不起了。
回頭再說某東的問題,讀者朋友們不乏大批的某東的擁躉,因為他們搞活動,能讓他們既能買到正版的書,還能少花錢,只要是正常人,誰愿意拒絕這種好事兒。平臺的問題在于,他們賺錢的點是來自于出版社書籍書面定價和讀者打購買的折價格之間的差價,如果這個差價能給出版社再返點利,可能就不會有這次雙方掐架事件的發生。
說到底,還是利益之爭,但是雙方都忽略了最終買單的讀者朋友們,一邊是年復一年讀紙質書籍的用戶越來越少,一邊是出版社日復一日的經營日漸式微,這其中最根本的問題并不是讀者的問題,而是平臺和出版社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雙方不去正視根本問題,反而變相的以讀者朋友們作為籌碼,去換取對方的妥協,這不是一個明智之舉,只會是一個飲鴆止渴的短視行為,甚至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讓紙質書籍和讀者最終放棄這種閱讀方式。
因為讀者朋友們并不是沒有可選擇的空間,他們完全還可以去選擇電子閱讀這種方式,這種方式因其方便快捷,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閱讀,紙質閱讀能夠有功能它都有,沒有的功能它還有,之所以還有一部分紙質書籍的擁躉,更多的是一種情懷。這一點請出版社和平臺尤其要明白。
當年機械相機使用的膠卷,怎么都沒有想到會被數碼相機給取代了,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切,當人們有可以替代你的產品的時候,連個招呼都不會給你打。同樣,作為平臺方,讀者并不是只有在某東一家購買的選擇,他們完全可以去當當網,一樣可以買到正版的圖書。現在你們雙方還能有這么一批紙質書籍的擁躉讀者,你們應該加倍的愛護,而不是視如敝履。
縱觀出版社與某東平臺之間的“掐架”行為,也暴露出平臺一方的強勢地位,和出版社一方的無奈,否則也不會祭出聯合幾十家同行發聲明,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一方考慮過讀者的感受。他們在自己還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現在選擇的仍然是信任,并沒有拋棄你們,我覺得真是你們的幸運和福氣。
寫到最后,讀者朋友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某東平臺的活動該有還得有,幾十家的出版社格局應該大一點,該上架的圖書還要上架,讀者們要的是個方便實惠,某平臺也不能不考慮出版社的合理訴求,最后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歡喜。而不是你們雙方為了一時之氣,鬧得雞飛狗跳,讓讀者沒有書讀,成為最大的輸家。
#多家出版社抵制京東#?#頭條創作挑戰賽#?#妙筆生花創作挑戰#?
本文為【鄭觀微鑒】在今日頭條號原創首發,且是騎士維權簽約客戶,未經作者本人同意或授權,任何組織或個人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