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淄博、哈爾濱、天水的陸續走紅,再到最近被“王婆說媒”推上輿論風口的開封,郭有才唱火的菏澤,大家逐漸對于文旅網紅與城市經濟之間的關系從一開始的狂熱追捧走向現在的理性思考。尤其是不久前,中國各城市一季度GDP公布,淄博、哈爾濱、天水等紅城市并沒有因為文旅消費火爆給城市經濟帶來實質性助益,于是大家開始反思:
文旅網紅帶給城市的流量有價值嗎?
應該鼓勵城市去發展文旅網紅經濟?
如何正確看待文旅網紅與城市經濟?
圍繞上述話題,勁旅君特邀兩位資深人士深入探討: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 鐘櫟娜;
甘肅省文旅集團項目預審委員會委員、景區實戰培訓學院院長 張功贊;
勁旅君:郭有才讓山東菏澤爆火之后,我們更關心背后暴露出來的兩個新問題:一是從去年開始,大眾情緒似乎更容易被點燃;二是網紅達人與文旅經濟的結合更加緊密。以郭有才為例,他并非首次在網絡上爆火,但此前更多是個人作為網紅而火,菏澤并未引發太多關注。然而這一次郭有才一曲《諾言》唱火之后,各方力量似乎都在將其塑造為“文旅網紅”,還有意無意與菏澤文旅捆綁在一起,這是為什么?
鐘櫟娜:法國精神分析學家和哲學家雅克·拉康提出過一個心理學現象——“凝視與被凝視”,一旦一個人感覺到自己“被凝視”,那么他所展現出來的情緒會與無人“凝視”他時完全不同。
現在大眾普遍有一種感覺,好像自己的生活和內心非常容易就被其他人“凝視”,作為“被凝視”的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又非常容易受到一股無形力量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大眾情緒更容易被快速點燃”。
導致這一現象的關鍵因素就是社交新媒體,每個人的的一舉一動透過社交新媒體被“凝視與被凝視”,導致大眾情緒在某些點上快速引爆。
網紅達人與文旅經濟越來越密切的結合,是大眾情緒被點燃之后迫切需要一個情緒釋放出口的結果。以往大眾看到類似新聞,感覺這事情或許有趣,但跟自己沒有什么關系。現在不一樣,便捷的交通和發達的信息傳播,讓普通人具備參與熱點事件的能力。
菏澤郭有才火了,很多人不遠千里都要去看一眼,因為去一趟菏澤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并不高,再加上這兩年各城市都重點發力文旅經濟,在吸引客流方面擁有更敏銳的意識和動作,所以大眾情緒需求與城市文旅供給形成完美對接,出現網紅達人與文旅經濟結合愈發密切的現象。
張功贊:大眾情緒更容易被網紅達人點燃,本質上是網紅達人成功引發了情緒共鳴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大眾在這些網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網紅達人成為了自己的某種“替身”,能夠做出/說出一些自己想做/想說而無法在現實中實現的事情,這些網紅達人實質上扮演著大眾情緒宣泄口的角色。
網紅達人與文旅經濟愈發緊密關系的形成,有三個關鍵因素:一是在當下講求眼球經濟時代,相較于其他領域,文旅經濟是相對容易引發大眾關注且能夠保持輿論正向引導效應的領域;二是在當下大經濟環境撲朔迷離前提下,大眾在房產、汽車等大宗消費上呈現保守態度,文旅消費是少有的花錢不多卻能夠獲得更大快樂的消費之一;三是社交新媒體平臺線上流量日益觸及天花板,于是開始轉向線下尋找新流量來源,網紅+文旅的組合成為平臺百試不爽的流量抓手。
勁旅君:從“王婆說媒“到郭有才的《諾言》,一個城市對網紅達人過分積極的迎合,是否也意味著地方政府存在嚴重的文旅焦慮?它們文旅焦慮的核心是什么?
張功贊:一個城市發展的根本是不斷向好的地方經濟。然而這兩年大經濟環境變化莫測使得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時普遍出現一個難題,就是缺乏讓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抓手”。
縱觀一二三產業,目前地方政府能夠快速找到,而且還容易出成績的“有效抓手”,只有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其中這兩年消費旺盛且發展勢頭欣欣向榮的只有文旅經濟。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淄博、菏澤這些典型的工業城市也在賣力發展文旅經濟,歸根到底是希望借助文旅春風給當地經濟帶來更多的新機遇罷了。
這兩年先是文旅局局長們內卷,接著是文旅局們內卷,現在是城市直接內卷,雖然各個城市基礎條件不同,發展方向不一,但沒有一個城市敢忽視文旅經濟,大家都想著萬一能夠透過這種方式給當地經濟帶來點什么好處呢?
鐘櫟娜:我倒是認為現在國內城市因為文旅焦慮出現的一系列內卷現象,反而要更看重給城市經濟帶來的積極影響。
“內卷”本身不是一個貶義詞,它有“內在進化”的含義,我們也可以把“內卷”理解為一種積極競爭或者進化方式。
過往這些年,國內文旅經濟的發展不是太過激進,而是相對保守,對比日新月異的其他經濟領域或者產業,文旅發展的反而有些慢,甚至有些落后。文旅網紅的出現以及由此引發的內卷,倒逼每一個城市必須去學習、適應和習慣大眾快速迭代的消費習慣和行為,從而保持一定程度上旺盛的文旅消費活力,這是內卷帶來的積極促進作用。
地方政府的文旅焦慮更多源于對短期目標的追求,例如,短時間內帶來多少客流、完成某個KPI……我更建議地方政府在一些中長期目標上去內卷,也就是說一些原本就需要相對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利用這種內卷去加速推動,可能短期內不會見效,長期來看卻對當地文旅產業甚至是整個地方經濟都帶來利好,這才是內卷的正確方式。
勁旅君:去年以來,網紅城市淄博、哈爾濱,和天水今年一季度GDP都沒有因為文旅經濟爆火而顯著提升,尤其是淄博,去年僅僅是在有限程度上提高了當地社會零售數據水平,對這個工業城市的轉型似乎沒有任何實質性幫助?
張功贊:文旅網紅沒有給一個城市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數據增長,是因為很多城市為了吃到短期流量紅利,而在諸多操作手段上違背了基本市場經濟規律。
一個最簡單的事實,不少城市為了讓集中涌入的外地游客有好的旅游體驗,強制要求當地所有酒店不能漲價,要按照平日的價格賣給游客。看起來這是當地政府誠意滿滿的貼心服務,實際上卻是嚴重破壞文旅市場正常經濟規律的行為。
價格由市場供需來決定,供大于求,價格下跌;供小于求,價格上漲。市場有一套自發調節機制,這保證了一個城市整體經濟的平衡與穩定。當地政府的職責不應該是去直接干涉價格制定,而是維持市場秩序、確保公平公正交易以及打擊違法亂紀市場行為。
此外,淄博燒烤和天水麻辣燙都存在同一個問題,就是消費產業鏈太短,無法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當地政府不應該去一味引導大家多吃燒烤和麻辣燙,而是應該將流量引導到更具有消費潛力的地方或者場景,這樣才能刺激就業和產業鏈企業生產,為GDP帶來貨真價實的貢獻。
文旅網紅目前在拉動文旅經濟以及當地更長產業鏈生產方面有局限性,這是導致網紅城市GDP表現不佳的直接原因。
鐘櫟娜:從淄博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是否快速增長來評判淄博高調推動文旅經濟的戰略是否正確,這本身存在很大漏洞和錯誤。這種將兩件事簡單進行因果聯系的方式是不嚴謹的,尤其是在衡量經濟發展的時候,畢竟很多因素原本就是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例如,“聽勸的服務型政府”就是淄博率先捧紅的概念,大眾廣泛為淄博提意見和建議,只要政府認為有價值的就馬上改進和調整,從宏觀層面來說,這是淄博為改善國內營商大環境做的一次卓越貢獻。
因為這種城市營商環境改善所帶來的紅利是潛移默化的,在淄博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知名度與好評度也在持續提升,進而吸引更多人才、企業、游客到來,當地經濟發展逐漸會更有活力,這不是幾個月、一年就能在GDP數據上體現出來的。
勁旅君:現在全國的城市都在爭做文旅網紅,都希望通過文旅經濟這個抓手實現城市經濟的破局。但是所有城市都適合將文旅作為城市經濟破局的抓手嗎?
張功贊:并不是每個城市都適合將文旅經濟作為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抓手。文旅經濟的發展實際上有非常高的門檻,一個城市要么文旅資源稟賦非常好,通俗來說就是擁有獨一無二且舉世聞名的旅游資源,名山大川也好,人文古跡也罷,就能大力發展文旅經濟;要么非常有錢,可以依靠“鈔能力”打造出一批優質文旅資源,將文旅產業打造為當地核心支柱產業,這方面全球最典型的就是沙特。
如果一個城市既沒有文旅資源稟賦,也沒有“鈔能力”,還存在區位優勢不明顯,基礎設施跟不上等通病,最好不要輕易押寶文旅。
鐘櫟娜: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每一個城市都好比一名學生,他需要學習很多門功課,有些是必修,有些是選修,文旅這門功課,我認為就像是語文,是必須課。
但是學語文這門必修課并不代表著學生一定要當作家或者精通詩詞歌賦,而是會從根本上提升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內在品行。
中國的每一個城市都擁有悠久歷史,深厚的人文自然資源沉淀足以支撐一個城市發展具有特色的文旅經濟。有時候一個城市并沒有想要打造文旅網紅,反而因為獨特的氣質被大家追捧成文旅網紅。今年五一假期,浙江就有多個縣城成為最受年輕人熱捧的新旅行打卡地,我相信這些小縣城就從來沒有高喊過要當文旅網紅的口號。
所以,流量機遇來了,城市一定要抓住,利用現有的機會去發展文旅經濟,但不一定追求當文旅網紅,這是正確的心態。
勁旅君:我們是否還要警惕一個趨勢,那就是城市被流量平臺綁架。現在很明顯,一個城市是否能夠獲得更大流量,通過精心策劃和流量平臺輔助,是能夠人為制造文旅網紅的。久而久之,城市想要獲取流量就必須牢牢依靠流量平臺,否則就一點流量都吃不到,城市文旅經濟的發展反而要高度服從流量平臺的邏輯?
張功贊:現在已經出現這種趨勢,社交新媒體平臺的確綁架了城市,透過大數據算法和信息繭房效應,社交新媒體平臺具備了“想讓哪個城市火,就能讓哪個城市火”的能力,導致各個城市不得不在營銷宣傳時向這類社交新媒體平臺投入更多資源、資金和精力,整個城市的文旅營銷都要圍繞著平臺的規則和邏輯在進行。
社交新媒體還不斷造出新網紅城市來刺激其他城市,尤其是同一區域內的城市之間,這種網紅焦慮格外嚴重,逼迫更多城市加入這場惡性競賽。
很多城市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大家對于社交新媒體的變相綁架產生厭惡和抵觸情緒,這一點從很多城市開始強調要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旅經濟中顯露無疑。
國家層面也注意到了這一不良趨向并著手整頓,近期一批社交新媒體大V被整頓就是一個清晰信號。
鐘櫟娜:至少在現階段,社交新媒體對城市文旅經濟發展還是利大于弊的。就文旅經濟來說,每一個時代都存在類似的問題,當年OTA出現之后,也是與酒店集團、航司等旅游企業進行了多輪博弈,然后形成一個動態平衡。
平臺也在不斷迭代,攜程之后,美團崛起,再后來小紅書發力,到現在抖音爆發式增長,未來還會有其他更符合彼時文旅消費特征的新平臺出現。
一個城市的文旅經濟很難完全被某個平臺徹底綁架,這是一個動態博弈的過程。我建議在當下發展文旅經濟沒有更好方式方法的前提下,城市可以嘗試積極擁抱這些平臺,這不是一個零和游戲。
勁旅君:文旅網紅與城市經濟發展下一階段的新趨勢又有哪些,國內城市又應該如何去抓住未來新趨勢的機會?
鐘櫟娜:文旅網紅給了中國城市一個躍遷式發展的機會,撐起了城市發展一個新想象空間。在這個想象空間里,有兩件重要的事:首先,城市必須要對自身文旅資源與服務持續打磨,這是根本也是基礎。其次,要建立一套網絡流量與城市經濟之間正確的評估體系,架構城市文旅經濟發展的新模型。城市需要準確了解,自己需要哪些流量,如何讓流量與城市文旅經濟良性互動,如何讓流量推動城市健康發展,這個模式大概率是適用于所有城市的,只不過網紅城市率先實現。
張功贊:大家需要注意三個趨勢:其一,現在的文旅網紅出現一個不良趨勢,就是“媒體繁榮”,也就是在網絡和輿論上,一個城市作為網紅看似火得一塌糊涂,各種圖片、視頻和小作文讓所有人覺得這個城市好的不得了,然而當大家真正去這個城市之后,卻發現網紅濾鏡碎了一地,心理上產生了巨大的落差感。因此,未來的網紅城市想要繼續長紅,必須去濾鏡化,否則很容易遭到流量反噬;其二,每個城市都需要去思考,如果自己因為某個點火了,自身文旅經濟是否有足夠大的縱深接住潑天富貴,或者說要通過哪些方式來真正留住潑天富貴,否則流量就會像大水漫灌,來得快,去得更快;其三,城市文旅經濟最終比拼的事城市文旅品牌,為什么成都、西安和長沙這樣的城市一直是網紅,而淄博、菏澤這樣的城市只能是短期網紅呢,因為前者一直在不遺余力打造整個城市的文旅品牌,而非一個點或者一件事,這才是長紅的根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