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間,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大致經歷了眾所周知的兩個時代,目前正向第三個時代演進:大運營時代。
這個時代的典型特征是:
1)強者恒強、龍頭定價;
2)“不動產開發+運營”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代表性房企是保利發展、華潤置地、中海地產。
雖然方向已明,但對于正在到來的第三個時代,巨頭之間由于戰略選擇的不同,導致當下的發展狀態也不一樣。
行業的大格局與房企的小棋局
從巨頭的戰略取舍來看,目前大致有以下3種路徑。
1、先規模,再經營性資產
代表性房企:保利發展、中海地產
作為中國房地產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兩家企業,保利發展和中海地產有著大致相似的戰略選擇——穩健擴大住宅主業,逐步孵化以商業地產為代表的第二曲線,即經營性資產。
以保利為例——
從銷售規模的維度,2021年-2023年,保利在行業的位置從TOP4-TOP2-TOP1,穩步前進。
2023年,保利發展實現了全口徑銷售額4222億元,市場排名升至行業第一,是行業唯一一家過4000億的房企。
在以商業為代表的經營性業務上, 若以2009年落子佛山的首個商業綜合體算起,保利在商業領域已摸爬滾打了15年。
在業內,保利的戰略引領性一直有目共睹。
早在2012年,保利便提出了“住宅+商業”雙輪驅動戰略,商業公司成重要一翼。
至2023年底,保利的總資管規模達到了435萬平方米,在管商業資產(包含商場、公寓、寫字樓、酒店、會展和養老等)總計135個,比2022年增加28個。
在經營性資產的規模上,保利與華潤相比,雖然還有差距。但差距背后,與保利的戰略定力和戰略取舍有關。
一個明顯的特征是,保利一直憑借著自己對市場的敏銳感知和前瞻判斷,目標是不動產開發+運營, 但在如何達成這一目標上,保利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發展節奏:
1)順周期里,規模為先。 保利合理搭配住宅主業和經營性資產的資源配比,把有限的資源更多配置到住宅開發主業,做大規模,建立護城河;
2)發展與安全并重: 在規模穩步擴張的同時,也強調不動產和資產運營的規模比例要與市場相匹配,遵循市場規律,并不盲目追趕風口;
3)謹慎決策: 從當下的市場環境來看,長租公寓和商業是好的賽道。但好賽道也得挑選好的時機。很多時候搶跑不一定就是先發優勢。保利的做法是先跑通模型,再大規模復制,這樣的安全系數會更高,成功的概率也會大大提高。
2、先經營性資產,再規模
代表性企業:華潤置地
以后視鏡看,華潤置地的戰略取舍,體現在先以商業為代表的經營性資產而后住宅規模。
在經營性領域,由于較早的布局和更多的資源配置,華潤置地優勢明顯。2023年,華潤的利潤構成中有接近1/3是由經營不動產業務貢獻的。
但把更多資源配置在經營性板塊上的副作用也非常明顯。在規模上,華潤一直處于追趕者的狀態。
2023年,盡管華潤置地的銷售規模已突破3000億,行業排名第四,但與行業排名第一的保利相比,仍有近1200億的差距。
3、規模、經營性業務同時發力
代表性企業:萬科、龍湖
2014年,萬科提出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開始試水多元化業務:斥資收購印力集團大舉進軍商業地產,收購新加坡的知名物流地產企業普洛斯等等。但業務多點開花的另外一面,也導致多元化的戰線過長,資金面承壓。
如今的萬科,陷入資金困境,正在大力甩賣資產自救,包括尋求出售物流地產的全數股權和深圳灣超總地塊等。
綜合來看,盡管戰略取舍不同,但華潤置地、保利發展和中海地產基本是殊途同歸,未來的行業基本會由這三家來定義。
而到底該如何定義,保利給出了答案。
從“房地產”到“不動產”,保利重新定義行業
我們常說,大多數今天的結果,其實源于昨天的選擇。
從目前來看,保利發展的戰略節奏一直都比較明確。
2018年,從保利地產升級為保利發展,是保利“不動產生態發展平臺”的第一次亮相。當時,保利的不動產戰略,是以不動產投資、開發、運營、資本運作為基礎,提供基于行業生態系統的綜合服務。
這是保利的第一次戰略先手。隨著不動產生態發展平臺的提出,保利在戰略推進的節奏上也并不激進,而是按照“整體并重”的原則,在資源配比和營收結構上逐步調整。
隨著保利經營性業務的持續發展, 開發+運營的收入結構持續優化,資產經營的比例會逐步提高。
如今,保利將這種不動產+又做了新的升級。
在2023年的白皮書中, 保利提出目前行業正在形成一個全新的“不動產生態”:
這是一種基 于不動產空間之上,以服務為鏈接、多元業態有機融合的,能夠生生不息、不斷進化的不動產行業生態。
怎么理解?
我們把這個概念拆解一下,保利的“不動產生態”包括兩個層次:
底層: 物理空間的不動產開發,包括住宅在內的多種業態;
表層: 在不動產開發之上,附加商業、酒店、寫字樓、長租公寓、養老等服務業態,即地產+美好生活服務。
如果你還覺得不能理解,我這么給你翻譯一下吧:
1、保利不僅要做不動產,提供服務的物理空間,也要直接提供服務內容;
2、用高質量的不動產開發來解決新時代的購房需求;
3、用高質量的服務鏈接多元業態,形成生態閉環。
值得注意的是,保利對于運營服務的理解,也有所升級。在服務層面上,保利也劃分為兩個服務主體。
一是圍繞居住社區,對服務內容進行延伸, 包括為業主提供家裝家居、房屋交易租賃等增值服務,發展商業、養老、托幼等業務;
二是從社區走向城市,圍繞不動產的各類業態,擴大服務外延。 探索公共服務、產業園區、商旅、會展和體育等服務及消費,挖掘市場價值。
換句話說,保利的“不動產生態”服務范圍更廣,既包括了居住社區的服務外延,也包括了成城市服務內容的外延。
這對房企的綜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單一的產品提供者,而成為集成服務提供商,原本以產品為中心的制造業得以向服務增值業務延伸。
可以說,不動產觀的提出, 是保利在行業進入大資管運營時代的又一次戰略預判。
“不動產觀”之下,保利如何作答?
我們在前面說了,隨著行業的出清,地產行業的眾多企業,可能會出現兩條截然不同路徑。
一邊是具備生態能力的頭部房企規模繼續擴大,盈利繼續增強,并平臺化;
一邊是沒有生態能力的小型房企仍舊堅持開發業務本身,偏向于項目制,機會主義。
這就決定了未來的行業競爭,屬于具備不動產運營能力的房企: 既能建造好房子,也能建造好空間,提供好服務;既能做社區的服務,也能做城市的服務。
在不動產開發+運營的大趨勢之下,保利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人文社區+人文服務。
保利將不動產運營服務做了升華。這個在保利今年最新的不動產白皮書里體現為,“不動產觀”的提出。
基于不動產觀,保利推出了“人文服務”的服務品牌理念。人文服務的理念核心,是將人文精神注入到了保利的整個服務鏈條,并在保利的多元服務業態中都深度落地。
綜合來看,“不動產觀”是保利對于行業新周期的觀察和判斷,而好產品+好服務=好生活,這也是新周期里保利提出的解決思路。
結語
大部分企業都以基業長青作為經營目標,但這取決于企業經營假設是否具備長期主義的價值實現。
那些 能夠超越時代、超越變化的優秀公司,真正有價值的部分是他們對于顧客的用心服務。
而保利無疑是這里面走地最快,也最穩的那一個。
?星標樓市頭條,好內容不錯過?
免責聲明: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花椒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