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分時間 吃得對減少心血管風險
總結發現
晚上少吃點含鈣食物,換到早上吃可以降低6%心血管疾病風險!
鈣與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影響心臟和(或)血管,包括心肌梗死、心絞痛、心力衰竭、中風等,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超每年全球死亡人數的30%。
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了現代人非常普遍的慢性病,影響近40%的成年人,是造成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負擔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飲食因素作為一種重要的調節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鈣,它是人體內必不可少的常量元素。鈣不僅對維持骨骼健康非常重要,也有著調節血管、肌肉收縮、神經傳導、激素分泌等重要作用,對心血管健康同樣關鍵。同時,膳食鈣可以改善血脂、體內脂肪量和血壓,這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關鍵危險因素。
我們的生物鐘控制著晝夜節律,使內部生物功能與環境變化保持一致。許多心血管功能,如內皮功能、血栓形成、血壓和心率,是由生物鐘調節的,而飲食是影響生物鐘的重要外部因素。研究表明,鈣的攝入可以影響晝夜節律起搏器型神經元細胞的生理變化,改變生物鐘基因表達。
所以,不僅鈣的攝入量,鈣的攝入時間也是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
鈣攝入時間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
發表在《BMC公共健康》的一項新研究分析了36164名參與者的數據,根據參與者分別在早上和晚上攝入的膳食鈣含量分為5組(晚上和早上的鈣攝入比Δ=晚餐的鈣攝入量/早餐的鈣攝入量)。
在矯正混雜因素后,研究人員使用邏輯回歸計算早晚鈣攝入量百分比與心血管疾病之間關系的比值比(OR),發現高分位數的參與者比低分位數的個體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更高,OR值為1.16,晚早鈣攝入比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呈正相關。簡單來說就是晚上鈣攝入越多,早上鈣攝入越少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
在保持總鈣攝入量不變的情況下,用早餐中的鈣攝入代替晚餐中5%的鈣攝入,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6%。
所以,合理分配早晚兩餐中的鈣攝入是有必要的,含鈣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豆漿、豆腐等豆制品;油菜、薺菜、卷心菜等綠葉蔬菜;以及芝麻蝦仁等更應該在早上吃。
日常早餐可以多來一杯牛奶或者酸奶、一份蔬菜沙拉、一份滑蛋蝦仁、黑芝麻抹醬吐司或者多加一塊奶酪,就能很好增加鈣攝入,滿足一天所需!
信息來源
https://bmcpublichealth.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89-024-18587-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