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財安
最近一個多星期以來,的士業界與Uber網約車之間的多年矛盾突然急劇惡化,不但傳媒廣泛追蹤報道,就連很多市民也在網上議論紛紛。網民的意見主要分成兩派,一派支持的士業界,另一派則挺網約車商,雙方各執一詞,論點也相當兩極化。至今為止,事情仍然在發酵當中,特區政府則表示,最快會在7月份推出研究文件,供社會各界討論及探討何去何從。
這次矛盾突然升溫是因為早前一批自稱是普通市民的疑似的士司機故意搭乘網約車,在旅程完畢時向警方舉報,稱有關司機非法載客收費,要求警方按其提供的所謂證據秉公執法。這種行為已經先后導致13名網約車司機被警方登記在案,事件暫時被列作交通投訴處理,警方已就如何處理正在尋求律政司意見。支持的士業界的市民表示,根據現行法例,營運網約車本身是違法行為,更沒有購買商業保險,對乘客與路上行人沒有任何保障,也不繳交牌照費及年檢費,運作成本很低,行為很不負責任,也構成不公平競爭。
至于力挺網約車的市民就表示,的士司機一直有不少害群之馬,經常出現揀客、兜路、宰客等性質惡劣的事件。再加上這些的士司機服務態度低下,部分的士車廂殘舊骯臟,不但損害香港得來不易的好客之都名聲,形同竭澤而漁,也等同把乘客推向網約車,因此生意走下坡只能怪自己。一些市民更明言,因為疑似的士司機的“放蛇”行為,自己以后一定會選擇網約車出行,以實際行動來支持網約車司機。這樣一來,這些疑似“放蛇”的士司機實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弄巧反拙,更有可能引起對方的類似“放蛇報復”,形成一個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惡性循環,損害社會整體利益。
實事求是地說,的士業界的境況相當值得同情。他們以重金投得或買得的士牌照,每年的年審、牌照等費用相當不菲,卻突然冒出一個成本非常低,而且越來越普及的不對稱競爭對手,其不滿可想而知。再加上去年警方只對33臺網約車作出檢控,阻嚇效果極低,聊勝于無,因此生出幫助警方執法的“放蛇”行為,此舉相信也是無奈之舉。但是,如果真的是一些的士業界中人對競爭對手使出如此昏招,那就是格局太低,等同自毀道德高地,因此被市民(很多都是網約車用家)詬病,惹來民意反彈也就不意外。
在1930年12月第一次反“圍剿”戰爭前夕,善于在逆勢中尋找取勝機會的毛澤東主席說:“不能只看到敵人的強大,沒有看到自己的力量,不敢與敵人斗爭?!?strong>的士業界現在面對的不是拼生死的敵人,只是瓜分市場份額的競爭者,但毛主席上述說話中的智慧還是非常適用,的士業界要看到自己的力量,并且敢于發揮。
的士業界已經經營了幾十年,各大的士商與集團資本豐厚,經驗老到,如今卻面對今天這個吃癟的局面,確實應該自我檢討,思考如何才可以挽回市民的信心。筆者認為,他們應該摒棄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做法,把力量集結起來,成立統一戰線以規劃并統籌業界的各種改革行動,統一步伐,敢于競爭,才有機會搶回失去多時的主動權。
只要的士業界能內外如一,同氣連枝,團結一致地引入一系列徹底改革行動如以人工智能提升網約服務,大量改用噪音很少、加速暢順平穩的電動車,保持車廂更加清潔,對客人保持適當禮貌,向警方提供“黑的士司機”違法資料,杜絕宰客行為等,以此大幅度增強業界的競爭力,就能憑借主場之利,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的士業界需要注意的是,特區政府將會在今年7月份推出研究文件,就目前的大趨勢與香港主流民意來看,當局以規管方式把網約車合法化的機會應該不會太低。那就是說,剩給的士業界的回旋時間已經不多,如果再不團結起來,循正確的戰略方向推進,依舊糾纏在小打小鬧上,或者是團而不結,各懷鬼胎,那如何能與那些極為專業的國際競爭者掰手腕?倘若錯失這個最后的改革窗口期,的士業界恐怕就會繼續如“神臺桔”般隨著時間的消逝而“陰干”,生意凋零,到時候再追悔也莫及了!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