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江蘇”是近年來一大熱門網絡梗。
在“散裝”的江蘇省中,提起“蘇北”,似乎總讓人與“窮”這個字聯系在一起。
這個話題在互聯網一直是持續不斷的爭論焦點,讓蘇北人覺得格外委屈。
確實,僅從GDP來看,蘇北在全國不僅排名靠前,甚至碾壓很多省會城市,實力更超越全國絕大多數地區。
因此有人說,蘇北的“窮”,只是相比長三角區域內的上海和蘇南,經濟有些落后而已,實際并不“窮”。
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首先搞清楚一個概念,“蘇北”究竟是哪?
其實,“蘇北”從來沒有一個固定概念。
通常認為,蘇北主要是徐州、鹽城、淮安、連云港、宿遷5個不靠江的城市。
如果以長江為界,過了江就算是蘇北,那么長江以南的南京、無錫、常州、鎮江和蘇州這五個城市則可以算蘇南。
而夾在南北之間的南通、泰州、揚州,就是蘇中。
所以,我們今天談的“蘇北”,是指徐州、鹽城、淮安、連云港、宿遷這蘇北五市。
蘇北到底窮不窮,不妨先看下經濟。
按照GDP總量來計算,2023年蘇北五市GDP總值約為29717.47億元,占全省比重23%;蘇南五市GDP總值約為72864.1億元,占全省比重約為60%。
相比之下,蘇南和蘇北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2023年江蘇各市GDP
即便是公認的蘇北“一哥”徐州,其8900.44億元的成績,相比蘇州的2.47萬億元和南京的1.74萬億元,也相去甚遠。
而GDP只有4363.6元的連云港,更是在“十三太保”中墊底。
然而放眼全國,徐州GDP總量卻超過了海南、寧夏、青海、西藏。
徐州風光
雖然上述四個省份人口稀少,經濟發展動力不足,但能以一市敵一省,蘇北“一哥”這個排面還是賺足了。
而且,徐州人口還不到千萬,卻緊隨于各省會和計劃單列市,成為全國第35個可建設地鐵的城市。
因此,這也成為蘇北人民覺得蘇北近年來逐漸發達的有力證據。
緊隨徐州之后的鹽城,也同樣力壓這四個省區,總量更比揚州和泰州兩座蘇中城市高。
再與國內百強城市相比,蘇北五市GDP都在4000億以上,單論經濟體量足以與國內很多省會城市掰掰手腕。
前面提到的四個省份的省會就不說了,甘肅蘭州(2023年GDP為3487.30億元)、內蒙呼和浩特(2023年GDP為3801.55億元)。
連新疆烏魯木齊也只是剛超過4000億 (2023年GDP為4168.46億元)。
即使是在省內吊車尾的宿遷和連云港這對“難兄難弟”,雖然在省內灰不溜秋,可要放到全國范圍看,幾乎可以“平推”許多中西部省會。
哪怕是排名最后的連云港,可以直接碾壓全國半數以上的城市。
事實上,2023年中國百強市排名中,江蘇“十三太保”無論城市規模大小全部入選。
而經濟總量一直力壓江蘇的廣東省,21個地級市中只有11座入選;江蘇“好友”浙江,11個地級市也只有8個入選。
所以,蘇北是窮是富,關鍵看跟誰比。
而且,蘇北的GDP雖水平不及蘇中、蘇南,但部分城市增速飛快。
比如連云港實際增速達到兩位數,刷GDP的利器石化產業發生爆炸式增長,實際增速為10%,推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高達25%。
就連徐州、宿遷、淮安的實際增速都超過7%,超過江蘇5.8%的平均增速。
不過,說蘇北“窮”也是真的。
不用和江蘇以外的城市比,蘇北的人均收入確實在省內不高。
2023年,江蘇人均GDP排序為無錫(206358元)、蘇州(190964元)、常州(188387元)、南京(183576元)、鎮江(163481元)、揚州(162081元)、南通(152627元)、泰州(149262元)、鹽城(110671元)、淮安(110222元)、徐州(98674元)、連云港(94861元)、宿遷(88315元)。
江蘇各市人均GDP
其中,最高的無錫是最低宿遷的2.34倍。
如果將宿遷的人均GDP放到全國來看,估計要排到一百多名,甚至比安徽的滁州、銅陵都要低很多。
要知道,2023年全國人均GDP為89358元,宿遷要低了1000多元。
注意,這還是人均GDP,如果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蘇北還要低。
2023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而蘇北五市,除了鹽城,四個都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
淮安(39057.8元)、徐州(38089元)、連云港(35983元)、宿遷(32693元)。
2023年江蘇各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順便說下,2023年江蘇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2674元……
其中,人均收入最高的蘇州為74076元,比最低的宿遷要高出4萬多元。
為何蘇北的經濟總量高,可人均GDP相對較低呢?
以前一直有人拿蘇北人口多來對此解釋,畢竟過去對“貧困地區”的概念,總是與“人口基數高”聯系在一起的。
那不妨看下蘇北和蘇南地區的人口。
最新數據統計顯示,蘇南地區3801.36萬人,蘇北地區2993.52萬人……
顯然,“人口多”并不是蘇北地區人均收入較低的主要原因。
相比蘇南地區“城富民更富”,蘇北地區整體上是“城富民窮”。
由于經濟相比蘇南、蘇中地區發展遲緩,民營經濟普遍孱弱,老百姓收入基本都來自工資收入。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既有蘇北五市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同時也有消費經濟并不強的內生因素。
雖然蘇北這些年吸引了大批蘇南及外地企業投資,為當地貢獻了不少稅收。可這些財政收入主要用在了城市建設,并沒有直接提升當地工資水平。
有人可能好奇,城市基建熱火朝天,理論上應該帶動所在地區的整體就業和消費才對,為何對蘇北沒有作用呢?
道理很簡單,蘇北由于消費與就業環境都被富庶的蘇南虹吸,使得本地人無論買東西還是看病、求學都往蘇南跑,打工更是首選離家更近的蘇南城市。
南京站總是人山人海
這也是蘇北即便開通了地鐵,修建了高架,到處也是高樓林立,可為啥人越來越少的原因。
因為現代城市服務業沒能跟上,企業又難以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收入,人們自然會以腳投票。
可以說,無論是對比富裕的蘇南、蘇中地區,蘇北哪怕再窮的城市,城市基建并不差,也看不出“窮”的模樣。
蘇北地區的“窮”,主要還是城市產業單薄、收入低微,才讓人均收入落后蘇南地區一大截,給人造成“窮地方”的印象。
既然說到這里,就要真正點出蘇北經濟不如蘇南發達的核心原因。
蘇北地區的第一產業占比非常高!
第一產業是指農業,因此蘇北地區主要產業是糧食生產。
我們還是以數字來說話:
在全國范圍內,2023年第一產業(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7.12%。這個比例可以視為全國城市第一產業占比的平均水平參考值。
江蘇第一產業占比大約是4.3%。
而蘇北五市,第一產業占比基本在10%左右。
全國范圍內的糧食大省,只有山東和安徽第一產業占比超過了7%。
具體來看,2023年江蘇全年糧食總產為759.5億斤。
其中鹽城為143億斤、徐州為101.01億斤、淮安為98.96億斤、宿遷為825億斤、連云港73.714億斤,包攬了省內糧食產量前五。
顯而易見,蘇北五市的糧食總產,幾乎占了全省60%以上。
這意味著,蘇南5市+蘇中3市的糧食總產加起來也只有約40%,離蘇北還遠得很。
難怪蘇北GDP上不去,因為要保證農業生產。
蘇北不是不知道種地沒有搞二、三產經濟效益高……可沒辦法啊,蘇北是國家多年的糧食種植保障基地,許多土地只能用于農業。
蘇北農業風光
而且,生產出的很大一部分糧食及副食供應,都是優先保障上海等城市。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上海經濟水平高,消費得起。
一邊要保障農業生產,一邊要加快產業布局和建設,這對原本就沒有多少產業基礎的蘇北來說,確實有點難。
雖然蘇北五市的城鎮化建設是在加快,可在當下缺少政策傾斜、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中,想殺出一條血路,難上加難。
蘇北的“窮”似乎找到了原因,可說“蘇北窮”的人又在哪?
在“散裝江蘇”內部,即使爭吵再激烈,也沒人刻意去抬高蘇南,貶低蘇北。
可能除了上海,沒有人會刻意提出“蘇北”這個概念。
很長一段時間,“蘇北”對于上海人來說,等同于一切“外地”概念,也就是上海人俗稱的“鄉下”。
這主要是因為由于戰亂和黃河泛濫,20世紀初,大批蘇北地區難民逃到上海討生活。
20世紀初,在上海乞討的蘇北難民
這群遭遇不幸的人們,在上海無親無故、無依無靠,只能租住在廉價的棚屋或是搭棚棲居,從事最底層的工作。
上海曾經的“三灣一弄”,是著名的貧民窟,主要住的就是蘇北和安徽移民。
而他們本該值得同情的經歷,卻也成了后來上海人對于蘇北刻板印象乃至偏見的源頭。
因為除了“窮”,蘇北話聽上去也似乎“土里土氣”。
上海舊時的電影、滑稽戲,沒少“編排”蘇北話。
1958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三毛學生意》中,主角三毛就是個來自蘇北農村的少年。
影片中,三毛登場的第一句臺詞,就是:哎喲喂,乖乖啊!
《三毛學生意》劇照
還有上海的滑稽戲,“蘇北話”更是經常拿來調侃的內容。
上海廣播劇曾有一個節目《滑稽王小毛》,堪稱“塑料蘇北話”在上海的標桿。
劇中的“王小毛”,人設就是一個頂替母親,從蘇北來到上海的蘇北年輕人。
原因簡單,當年混跡上海大街小巷的剃頭匠、裁縫工、水果小販、保姆等,大部分都是蘇北人。
因此,蘇北話在上海人眼里,就成了不上臺面的“鄉下話”。
《老房有喜》劇照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更決定人們對于方言的認知。
比如寧波、蘇州經濟相對較為發達,上海人很多籍貫又是寧波,蘇州。
因此,這兩地方言在外地人聽來同樣“怪里怪氣”,可卻沒有被上海人視為“鄉下話”。
可如果沒有蘇北這些“鄉下人”種出的糧食,摘下的果蔬輸送到上海,餓著肚子的上海人可能也沒空說這些“閑話”了。
必須要解釋下,這都是老黃歷了。
今天的上海人,其實很少再刻意以“蘇北”來劃分地域,或者當作貧富的評判依據。
畢竟,隨著各地經濟的發展,祖上曾經富過或窮過,都不重要。
今天的日子過得好不好,生活質量高不高,才是人們最關心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