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慶哥。
今天的文章來自職場教練平臺“有意思教練”創始人&CEO高琳老師,作為資深的領導力專家,她的新書《不被定義》有很多真知灼見,金句良言,對我很有啟發,以下的文字和觀點,希望你也喜歡。
最近全網最火的電視劇莫過于《我的阿勒泰》了,我剛看見宣傳海報的時候,第一眼都沒看出來這是馬伊琍,你們看看這能認出來嗎?
被太陽曬得黑紅黑紅的皮膚,編著兩條麻花辮,耳朵上戴著兩個金屬耳環,穿著粗麻的衣服。
這和我們印象中那個白皙精致的馬伊琍差了十萬八千里。
怪不得一開播,#差點認不出馬伊琍#的詞條瞬間就被推上熱搜。
演得了都市麗人,也演得了農家婦女,難怪導演滕叢叢說:“她太有性價比了,在現場才會發現馬伊琍老師的演技有多好。”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馬伊琍,因為我在她的身上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女演員的蛻變,更是一個真實的女性成長和變化的過程。
如何在挫折和困境中尋找內在的力量;如何在自我懷疑和人生低谷中涅槃重生。
馬伊琍出生在70年代的上海,小時候家里其實沒什么錢,但是不妨礙她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父母、爺爺奶奶都非常疼愛她,是名副其實的掌上明珠。
她從小接受到的教育是,即使是女孩子也不要柔柔弱弱的,自己想要的自己去爭取。
這讓她的人物底色就是堅韌、獨立、要強。
從15歲之后,她就沒再管家里要過錢,17歲考入上海戲劇學院。
讀大三的時候,管虎拍攝電視電影《夜行人》,去上海戲劇學院選演員,一眼就相中了馬伊琍。
當時的管虎已經小有名氣,馬伊琍很快就被高大帥氣、才華橫溢的管虎吸引。
在一起之后,管虎也為馬伊琍提供了很多機會,其中讓馬伊琍徹底走紅的,就是《還珠格格3:天上人間》里面的紫薇。
不知道是不是命運的玩笑,起初馬伊琍是想拒絕這個角色的,她的理由是,“她溫柔,但特別傳統,她的世界就圍繞著一個男人。這一點,我做不到。”
而她和管虎分手的原因正是因為她事業上好強,生活上也很強勢。
管虎曾經在一段采訪中表示,有一次,他忙到很晚才回家,想讓馬伊琍給他做點飯。
馬伊琍直接懟回來一句:“我也剛收工,憑什么是我做飯不是你?”
除去生活,兩人在工作上也沒少吵架,矛盾越積越深,最后在2004年宣布分手。
后來管虎娶了梁靜,現在看來 ,其實管虎想要的另一半就是愿意為了男人而放棄事業的,所謂傳統的“賢妻良母”。
而這在馬伊琍看來斷不可能。
幸福的童年給了馬伊琍強大穩定的內核,同時也給了她自信。
所以她明確地知道自己在這個階段想要的就是事業,誰也別攔著我追求事業上的進步。
而就像我在《不被定義》里寫到的:自信,是成就的閉環。
當你越能為自己創造成就就越自信,而越自信也就越敢于嘗試,越相信自己的判斷,如此就形成了正向循環。
比如馬伊琍明明討厭紫薇這個角色,但考慮到演藝生涯的規劃,她最終還是決定接下。
因為她自己知道,這是一部已經名聲在外的大制作,一定會讓她在演藝圈擁有姓名。
事實證明,她賭對了。
正如馬伊琍自己所說,清晰每個階段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其他的都要為這個目標讓路。
明確目標,并為此付諸行動,就是打開自信之鎖的鑰匙。
最近我在做《不被定義》的線下見面會,每次我都會問觀眾一個問題:
自信,自洽,自在,你最想要什么?
我發現大部分30到40階段的女性,最想要,也最難的是 —— 自洽。
什么叫自洽?自洽就是自己想的、說的和做的是一樣的。
為什么難呢?
因為這個階段的中年人,正處于一個非常復雜的關系當中,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顧考慮的事情特別的多。
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而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容易被擠到墻角。
我曾經見過馬伊琍幾面,她的大女兒和我兒子曾經在一個學校,有一次在學校的義賣活動上見到她。
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致。不像有些明星,在屏幕上看一個樣,在下面看完全兩個人。
可能因為她在屏幕上也不屬于那種特別光鮮耀眼的,所以線下看起來,倒也沒啥區別。
但她讓我頗有好感的是另外一件事。
有一次學校組織文藝匯演,家長們都來看自己孩子演出。
她那時候懷著老二,看著已經七八個月了,特別大的肚子,和所有家長一樣都窩坐在小朋友的凳子上。
我發現大部分家長都是只看自己家孩子,別的孩子根本不看,而馬伊俐對每個小朋友的節目都看得很投入,結束后還認真鼓掌。
我當時就覺得,呃,這個媽媽,好有愛心。
再后來就出了“周一見”的事,但那時候我兒子已經轉學了,據說她們也搬回了上海,所以我也沒有再見過她。
很多人都說她當時沒有離婚,是選擇了隱忍和原諒。
對此我有不同的觀點,我認為她選擇的是“重啟”。
任何一段關系,當發生那樣的裂痕,是回不去原來的。就像鏡子碎了,怎么拼也不可能拼回原樣。
這么簡單的道理,她不可能不知道。那為什么都過了5年,最終還是離婚了呢?
我猜大概率是因為重啟后,文章跟不上馬伊琍的腳步。
這也并不奇怪,因為她最底層的核心非常穩,這讓她在經歷了這么大的痛苦之后,依然能夠很快地自我修復,再繼續往前走,甚至走得比文章還快。
有人會說文章止步不前是因為被封殺,這都是客觀條件,而不是他最后事業沒有東山再起的真正原因。
還有人說是因為,作為過錯方,文章所承受的要更多一些。
這就更沒道理。
文章只是接受外界的指責和唾罵,而馬伊琍承受的則是羞辱。
畢竟這段姐弟戀的感情一開始就不被看好,有太多人等著看她的笑話,結果果然被說中了。
一個是為了自己的過錯買單,而另一個是為自己什么都沒做錯而買單。
一個是被外人捅了刀子,而另一個是被自己最愛的人捅了刀子,然后還要接受外人的羞辱。
你們覺得哪個受到的傷害更深?
很難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馬伊琍自我修復的能力要比文章強太多。
當她已經在一邊舔舐著傷口一邊向前走了,文章還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
所以“周一見”事件過去5年后,她發現文章已經跟不上她的腳步了,婚姻自然而然也就無法維系了。
實際上這也體現了一個很普遍的社會現象,就是男性大多焦點在外 —— 向外求多過向內求。
所以當事業受挫的時候,就缺少一個向內的力量去幫他找到恢復的能力。
自洽并不是一個靜態的結果,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是在不斷的自我反思與自我調整中前進的過程。
那么怎么才能夠實現自洽?
為什么這個詞叫“自洽”不叫“外洽”?
因為自洽的核心就是要向內探索,找到力量。
如今馬上48歲的馬伊琍越來越松弛了,不管是戲里還是戲外,她都給人一種難得的松弛感。
她在《我的阿勒泰》中飾演張鳳俠,這個人物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很俠氣。
張鳳俠是一個寡婦,帶著女兒和神志不清的婆婆,在偏遠的地區開小賣部。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但張鳳俠卻永遠都是一副云淡風輕的樣子,好像天塌下來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被渣男騙財騙感情,流了幾滴淚,轉頭就灑脫地說:“男人沒了再找一個嘛!”
女兒文秀在集市上把奶奶弄丟了,她也不惱,大手一揮著說:“沒事,我經常把她弄丟,再撿回來就好了。”
文秀問媽媽自己是不是個有用的人,張鳳俠卻說: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來是讓你服務別人的?
你看這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她的灑脫和大氣一度讓我忘記了,失去愛人、身在異鄉的她曾經經歷過多少風霜雨雪。
而現實中的馬伊琍也一樣,經歷了那么多事情之后,她早已變得更加智慧和強大。
離婚一年后,馬伊琍曾公開表示自己狀態很差,甚至還上了熱搜。
我當時看見的時候還很驚訝,這還是那個強勢果敢的馬司令嗎?
以前的馬伊琍不允許自己把脆弱的一面示人,大家看到的總是體面成熟的她。
但背著沉重的殼偽裝著總會累,把脆弱的一面展示出來,其實反倒會讓人覺得更加真實。
哪有人能一直順風順水,不正是什么都經歷了,才讓我們有了更強大的內心嗎?
正如馬伊琍在43歲那年寫給自己的:
“二十多歲,對手里擁有的一切,只想控制以求永恒,因而為未來的諸多不確定而莫名煩惱,錯過些美好。
四十多歲,知道凡人和事,沒有永恒不變,一念陰陽。唯一把握得住的,便是眼前的時光。”
如今的馬伊琍越來越隨性、越來越放飛自我了,接自己想拍的戲、拿了視后、開了工作室、還當了老板。
不拍戲的時候就待在家里,做一個普通的媽媽,陪孩子上課,參與孩子的成長,或者養養花,享受生活的樂趣。
曾經有人問她,“你覺得一個女人的黃金年代是什么時候?”,她自信地回答:“是40+。”
48歲的馬伊琍,正自由自在地走在人生的下半場。
作者:高琳,職場教練平臺“有意思教練”創始人&CEO,高管教練、職場溝通、領導力專家。20 年世界 500 強高管經驗,曾任摩托羅拉系統公司亞太區高管。代表作《不被定義》《故事力》《職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