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理想汽車有點“多災多難”。
先是爆出理想內部裁員18%,然后又有消息說理想在美國被投資者集體訴訟。
當然,這點兒“小挫折”放在今年來看,對理想來說已經沒啥殺傷力了:畢竟作為去年的新勢力車企銷冠,開年短短5個月內,理想已經被華為問界反殺了3次。與此同時,理想寄予厚望的MEGA,也還是在慘淡的銷售數據面前服了軟。
圖源:AI藍媒匯
另外,昨天理想剛發了一季度財報,美股立馬跌了5%“以示鼓勵”。
只能說理想這波緊隨特斯拉之后的裁員,是一點沒出乎意料。
裁了5600個人,HR先撤?
一個月前理想發布了L6,對這款繼MEGA之后發布的新車,理想可謂是寄予厚望。
大半個月后,L6的首期銷量出爐——4.1萬臺,其中我們雷軍雷總也貢獻了寶貴的一單,也不枉李想給人“關車里”硬控了三分鐘。
MEGA丟出去的面子算是撿回來了一點,于是理想團吧團吧情況,大手一揮開始“搞數據”了。
我們都知道,因為MEGA市場表現“過于亮眼”,銷量僅有3229輛,一季度整體交付量又被問界壓了一屁股,3月底的時候,理想就把自己全年交付80萬輛的“宏偉計劃”,修修改改成了“56萬-64萬輛”。
圖源:定焦
而這被劃掉的16萬-24萬輛帶來的利潤空缺,就有點不太好看,美國投資者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投訴的理想。
于是理想就把主意打在了人工成本上,人話就是“裁員”。
按照2023年度理想汽車單車利潤3萬元估算,80萬預估銷量砍到56萬-64萬輛的話,利潤預估會減少48億-72億元。
而理想這輪“人員優化”比例在18%,根據去年財報中寫的31591個員工、121.4億元薪酬來算,這波裁員大概裁了5600人,省了22億元,至于剩下的可能還要看一波L6的市場表現。
PS:理想公布的4月交付數據25787輛,比3月還少了11%。(但是銷冠)
也就是說,理想現在揮著大刀裁掉了一大波“倒霉蛋”,結果kpi可能最終也不達標。(bushi)
小道消息稱,這次理想裁員受災最嚴重的部門包括:HR、銷售服務、部分研發崗位、以及(永遠躺槍的)外包。
據報道,HR部門已經從200+裁減到50人、千人規模的銷售服務團隊計劃優化超過400人,去年瘋狂高價招人的智駕團隊,因為當時薪資開太高了,估摸著這次也清了不少人(據說縮減至1000人以內)。
網傳2023年理想汽車算法工程師招聘信息
比起特斯拉先讓HR裁一線,再裁HR的動作,也不知道卷鋪蓋先行一步的理想HR和特斯拉HR到底誰更慘了。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N+1的理想確實沒有學到N+3的特斯拉的精髓。(黑馬:嫌棄.jpg)
還有消息說:理想汽車希望在6月15日員工股票解禁之前完成大部分的人員優化計劃,這樣一來可以節省一部分為員工進行股票兌現的成本。
裁員背后,理想還是沒抗住
還是那句話,有因必有果,你的報應……
但如果從去年理想的成績單來看,這個“因果關系”其實有點摸不著頭腦。
2023年,理想共交付37.6萬臺車,全年毛利率22.2%,凈利潤超過118億元,是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后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在造車新勢力里面是獨一份的地位。
按理說這么好的一手牌,不應該打的這么稀碎啊?
那首先還是得怪MEGA。
雖然之前咱已經恨鐵不成鋼了一次,簡單來說就是,擅長做增程+家庭SUV的理想,“躊躇滿志”地給MEGA盤了一通“純電+商務MPV”的標簽。
可在自己不擅長、用戶不對口的領域里大鵬展翅,加上一個丑哭鄰居家熊孩子的外表,還有螺栓固定AB柱等騷操作,理想MEGA“不負眾望”,上市72小時大定3218輛,退訂10297輛。
從昨天理想發布的一季度財報就可以看出,車輛銷售收入243億元環比減少了39.9%,車輛毛利率19.3%(去年四季度為22.7%),自由現金流減少51億。
用李想自己的話來說,高壓純電車和MPV對理想來說,并不是已經驗證過的賽道,But理想對MEGA寄予厚望,完全沒考慮到市場反應,忽略了包括了用戶需求、試駕體驗在內的0-1階段。
但黑馬覺得,真正的0-1階段可不止用戶調教,還包括理想在研發上的投入。
不知道大家關注到了沒:小米這兩天宣布和寧德時代成立合資企業;之前小鵬和大眾汽車合作了EEA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而蔚來也攜手廣汽搞得電池標準體系。
新勢力們都在悶頭合作搞研發,理想也搞,和寧德時代、英偉達都有合作。
可是2023年,理想汽車的研發支出為105.9億元,雖然看絕對值理想研發投入還過得去,但放到理想的收入中來看,占營收比例只為8.5%,比2022年還減少了。
而在剛剛發布的一季度財報里,理想的研發費用30億元,比去年四季度又少了4億元。
要知道同期蔚來汽車的研發占比為22%,小鵬汽車的研發占比也超19%。多少有點“大家都在卷,只有理想在劃水”的感覺。
不過理想劃水也要看其他車企同不同意。
今年硬控新能源車市場長達4個月的“小米SU7”,扛著小米澎湃“人車家”生態和高階智駕,風風火火的上場,不到兩個月鎖單已超過十萬臺,一時間風頭無兩。
那廂問界M7,當年初出茅廬時被理想L7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結果突然就能摁著理想L6一頓輸出。再加上吉利奇瑞對舒適性增程汽車的跟進;哪吒零跑也開始搞“冰箱彩電大沙發”的性價比家庭SUV。
也難怪一直咬死不降價的理想,今年一反常態的大幅度降價,1月的時候老款車型降了3.3-3.5萬元,MEGA上市失利后,2024年新款的L系列哐哐降了1.8-2萬元,MEGA大手筆砍了3萬元。
再加上新款L6也開始搞性價比,價格下探到了30萬元以下,要說理想沒感受到友商的威脅,黑馬反正不信。
理想接下來怎么玩
其實從MEGA失利不難看出,理想是想把目光放到純電賽道的。
理想汽車原計劃下半年發布三款M系列純電產品,但昨天理想已經表示推遲到明年上半年了。
圖注:網傳理想M系列純電車型諜照
前文也提到了,這兩年各大車企都開始加大對混動車型的投入,雖然純電市場本身沒有混動吃香,畢竟成本售價在那里擺著的,但這不代表車企就要放棄純電市場這塊蛋糕,至少對于理想來說,純電產品的缺失,就是最大的短板。
不過李想也提到了對“補能網絡”的搭建,也就是充電樁的鋪設:“自營超充樁是銷售中高端純電 SUV 必要條件,大致要做到特斯拉中國的數量水平——超 1900 座超充站。”
那么可以肯定,純電是未來理想“一定會回來的”領域。
除此之外,智駕理想大概率也不會放,雖然這次裁員智駕團隊是遭了殃,因為短期看不到回報率,還需要長期投入。
但對于已經步入決賽圈的新能源車來說,智駕是必須抓的重點,華為問界、小鵬、就連后起之秀小米,都在智駕上投入頗多,更別說特斯拉All in了FSD。
華為有自研芯片算力出眾,小鵬XNGP的城市NOA是開城最多的,小米前兩天搞的“雷軍副駕”直播也秀了一波智駕實力,那么對理想而言,智駕哪怕無法成為強項,至少也不能成為短板。
最后,小米SU7的出現,也為車企提供了更多用戶感知層面的靈感,雖然很多人吐槽“手機支架是為了防老婆”、“米家全系列上車”,周鴻祎之前也開玩笑讓理想也加裝“棒球棍安裝槽”,但在“內卷”過剩的市場里,這樣的貼心就會成為加分項。
而這也側面說明了,整個新能源車行業已經走入了瓶頸期。
特斯拉、理想接連以相同的策略進行裁員,已經表明行業不再是多推兩款車就能坐享銷售額的“粗放年代”了。
更細致的用戶感知和如何滿足這些需求,既是小米這樣的后來者制勝的法寶,也是行業先行者們“續命”的關鍵。
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