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需求、場景等的本地化,是中國智駕公司出海的一道坎。
作者 | 黃華丹
編輯 | 李雨晨
“為什么要出海?因為我們不得不這樣做?!敝锌萍糃EO宋陽對于智駕出海熱的解讀非常直接。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491萬輛,同比增長近58%,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
汽車出口在快速增長,而國內市場的增速正在放緩。國內市場的嚴重內卷,也在驅使著諸多車企向外尋求更多的可能。海外市場成為汽車行業主要的增量市場。
剛剛復活的愛馳汽車更是被傳將放棄國內市場,專攻海外市場。
而國內的生存環境,對智駕公司來說更加惡劣。破產或被兼并,似乎成為大部分公司的命運。追隨主機廠出海大潮,成為智駕公司一個新的選擇。
國內充分競爭的,正是海外需要的
國內智駕市場已經卷出了新的高度。
從低階到高階,從智駕開城到無圖方案,從BEV+Transformer到端到端,技術潮流在不斷前涌。
資本卻在退潮,來自主機廠的訴求則是更高的要求和更低的價格。一大批智駕公司深陷內卷不可自拔。
而海外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
有業內人士告訴雷峰網《新智駕》,除了特斯拉,海外市場便鮮有智駕做得好的公司。
中國市場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在智能化上走得更為激進,入局企業也更多。而海外市場上,以歐洲為例,車企對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從企業到政策,整體都偏保守,在智能化上的發展也相對落后。
目前,國內市場的主流已經是做包括城市NOA在內的高階智駕,端到端成為新的潮流,而歐洲市場還主要停留在基礎的ACC和LCC等低階輔助駕駛階段。
但歐洲市場對智能駕駛,并非沒有需求。
以德國為例,2021年,德國制定了首部自動駕駛法案《自動駕駛法》。2021年底,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KBA)又創先河,批準了奔馳的L3級自動駕駛系統上路,領先全球。
但即便是L3級別的自動駕駛,奔馳的Drive Pilot功能定義同樣非常保守。
只能在擁堵的高速路段上使用,且時速需保持在40英里每小時以內(約64.4公里),并且無法實現主動變道。
從產品定義來看,奔馳的L3級別自動駕駛甚至比不上國內大部分L2+級別的輔助駕駛方案。
這是由市場和政策決定的,另一方面,整體的行業發展也導致了歐洲在智駕上相對落后的局面。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智駕行業是偏互聯網的,感知算法很多是從互聯網遷移而來?,F有的算法人才,尤其在早期,很多也都來自互聯網行業。相比歐洲,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行業更加發達。而且,手機行業同樣是中美兩國的發展更快,歐洲相對較弱。因此,歐洲在智駕方面的發展節奏也相對較慢。
這就為中國智駕公司出海創造了條件。
尤其對于出海的中國車企來說,在歐洲市場要找到既懂知識,又懂當地市場,還有相關人力資源的供應商并不容易。
一位中德跨國公司的高管表示,按照國內車企的要求來看,這種資源非常稀缺。
從法規到需求,海外市場的差異明顯
但要服務海外市場,首先需要中國智駕公司對當地市場有足夠的了解。
由于不同國家的智能化發展路線不同,因此在政策法規上也會有不同的要求。要進入海外市場,首先就要遵守目標國家或地區的法規標準,滿足當地的產品準入要求。
據宋陽介紹,歐盟地區對智能駕駛的準入法規要求最為全面,在全球其他區域也有一定的通用性,基本可以覆蓋美、日、俄之外幾乎全球其它主要的市場。因此,對出海智駕公司來說,也是最值得參考的法規條款。
歐盟新版GSR法規EU2019/2144從車道保持、盲區監測、前向預警與緊急制動,以及智能車速輔助等方面對智能駕駛的準入做了明確的規定。E-NCAP也同樣對這些功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為符合這些法規,出海的智駕公司就需要對其智駕系統的多項功能進行參數調整。
據上述跨國公司高管表示,德國在審核的過程中,對規范性的要求非常高,前期流程會比較繁瑣,比較長,但后期的麻煩相對少一些。
同時,數據合規也是智能駕駛出海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歐洲對數據安全監管非常嚴格。除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歐盟網絡與信息安全指令》外,歐盟還有數據治理法案、數據市場法案、數據服務法案等,對汽車在數據收集、使用、存儲和隱私保護等方面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例如,相較于國內在數據安全上對國家安全的側重,歐盟更關注的是保護個人的隱私。GDPR就要求在汽車采集的數據中,對人臉和車牌做模糊處理。
同時,數據法規的嚴格監管也使得國內智駕公司在海外采集和使用道路數據時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國內外道路場景的區別,以及交通標志的不同,也會對智駕公司的感知算法提出新的要求。
此外,海外用戶對智能駕駛的需求和使用場景也和國內有所不同。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國內用戶主要的開車場景是上下班,對大部分城市用戶來說,除了部分城市快速路,很少會經過高速。而歐洲正好相反,大部分用戶周末都會出門,往返均需經過高速,而平時,很多人生活在郊區,在城中上班,每天高速使用頻率也很高。這也對智駕系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而且,由于德國高速不限速,不堵車時普遍車速會開到150km/h以上,如何在這樣的速度下做到車道保持等功能的穩定,也是智駕公司在配合車企出海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智駕企業出海都做了些什么?
目前,已經有多家智駕相關公司開啟出海征程。
在2023年的慕尼黑車展,以及2024年初的CES展上,都出現了多家國內智駕供應商的身影。
但相對于國內智駕市場的擁擠,真正實現出海的企業仍在少數。據公開消息,目前包括知行科技、元戎啟行、Momenta、亮道智能和Nullmax等企業,均已開啟出海業務。
以知行科技為例,2023年4季度,知行科技在德國成立子公司,旨在為出海的中國車企提供在海外的本地化服務。
據介紹,知行科技德國公司除了為出海車企提供數據,以及法規和文化方面的合規服務,同時也會做本地研發,以及本地的售后服務及部分銷售拓展業務。
在法規方面,知行科技已經通過歐洲GSR法規和GDPR法規認證,在數據采集、合規交付、物流清關、上牌、車輛改裝、維護等方面也做了許多基礎性工作。
為滿足歐洲數據合規的要求,知行科技成立了德國本土AI團隊,通過當地的專業深度學習團隊,結合對GDPR體系的研究,打造數據閉環平臺,實現完善的數據保護。
AI數據篩選模塊可以在歐洲本地完成對智駕開發所需數據的有效篩選,并進行有效隱私保護后傳回給國內,即在歐洲本地對數據降維處理,大大減少回傳的數據量,在滿足數據合規的同時,也降低了數據泄露的風險。
此外,知行科技也能提供GDPR合規性的咨詢服務,為客戶提供數據合規方面的建議。
在交通環境和用戶習慣方面,知行科技開發了能適應歐洲交通場景的本土化智駕算法,包括感知和決策控制算法,能夠識別歐洲特定的交通場景,并按歐洲的道路和駕駛習慣實現車輛控制,以滿足歐洲的道路條件和用戶駕駛習慣。
在研發流程方面,知行科技已經通過了功能安全ISO 26262、汽車網絡安全ISO 21434、ASPICE等多項認證,滿足歐盟對安全性的一般要求。
并且,知行科技不僅實現了算法的本土化開發,通過德國子公司在海外同步開發,還能開發出適應歐洲市場的地圖、定位和導航等,以確保車輛的地圖、定位與導航系統符合歐洲標準和用戶需求。
另外,在研發體系的數據閉環上,知行科技也能夠提供與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有關的服務,確保車輛數據的完整閉環。
在產品層面,目前,知行科技的iDC域控產品已搭載奇瑞星途攬月、星途凌云、星途瑤光海外版實現智駕量產出海,其他高端域控產品也已完成海外市場的交付。
除了當地的法規、文化等挑戰,進入海外市場,中國智駕公司也需要面對博世等傳統跨國Tier 1企業的競爭。
宋陽認為,和這些企業相比,知行科技的優點是本地服務能力更強,可以靈活配合車企技術需求,并在海外同樣為企業提供這種本地化的服務體驗。同時,在產品方面知行科技也能做到差異化,在某些方案上做到性能、成本優于跨國Tier 1。
對智駕公司來說,出海的挑戰并不低。從法規到數據安全,從智駕能力的遷移到本土化定制,對智駕公司的能力和實力都是一種考驗。但在國內市場白熱化的競爭壓力下,海外市場作為一片藍海,無疑是更值得嘗試的新機遇。
政策護航,自動駕駛的春天還遠嗎?
智能技術日新月異,本土Tier1如何攜芯片廠家“順勢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