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再迎重磅利好!
5月17日,全國旅游發展大會在京召開,領導人對旅游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建設旅游強國,讓旅游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筑精神家園、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受此影響,旅游板塊異動明顯。
說到旅游,不能不提的便是剛剛過去不久的“五一”小長假,整個旅游市場表現可謂極其亮眼。根據文旅部統計,“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95億人次,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668.9億元,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28.2%和13.5%。另有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全國游客平均出游半徑187.6公里,同比增長3.7%;游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徑16.8公里,同比增長5.1%。對于很多人來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美好愿望,在這個小長假終于全部都實現了。
可是,要說最受歡迎的出行目的地是哪里,既不是車水馬龍的繁華大都市,也不是人潮洶涌的名勝古跡,而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縣域小城。
多個出行平臺的數據都表明,三線以下城市及縣域市場的酒店預訂訂單、景區門票訂單、旅游訂單的增速,均高于一、二線城市。這當中,諸如廣西柳州、山東淄博、甘肅天水等城市都備受游客青睞,而貴州西江千戶苗寨、安徽宏村等鄉村古鎮同樣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即便是“五一”小長假已過,相關資訊依然持續霸屏各大平臺熱搜榜。
不經意間,由一個個縣域小城組成的旅游市場,正釋放出強勁的消費新動能,并開始在全國文旅版圖中占據重要位置。
縣域小城緣何能跑贏大都市呢?我認為原因至少有三。
首先,縣域小城的性價比更高,且旅游體驗更好。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縣城更有性價比”,這是很多人都認可的一個觀點。事實上,每逢小長假之際,全國各地景區游客井噴、人滿為患的現象已是見怪不怪,尤其是一些熱門城市的熱門景點,機票、火車票常常一票難求,酒店、餐飲的價格也比平日里貴出不少,不但嚴重降低了人們的出行質量,影響游玩心情,從性價比上講也是極為不劃算。
相比之下,縣域小城就要友好得多。一方面,那里風景雖然不及大城市或熱門景點那般知名,但往往更小眾、更寶藏且更具地方特色。比如說,人們可以在福建平潭縣看看“藍眼淚”的深邃,在湘西鳳凰古城踏踏古樸的青石板,在安徽碧陽鎮體驗采茶插秧與徒步的樂趣等等,這些都是難以在大都市接觸到的別致體驗,大有一種遺世獨立、返璞歸真的感受。另一方面,小城市物價本就不高,即便節假日期間有所上浮也明顯低于大城市,游客更容易接受,再加上那里客流量相對較少,性價比和出行體驗更佳,因而在這個小長假引發了人們的“反向旅游”熱潮。
其次,部分游客的出行動機與偏好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一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過短視頻或直播平臺觸達更多的人群,而人們對于城市的感知和認識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景點或文化,而是要比以往要更加多元化、立體化;與此同時,人們在出游方面也不再以單純的景點游為目的,而是越來越傾向于沉浸式體驗,深入到一座沒那么擁擠喧嚷的小城市里,體驗不同的飲食、人文、生活習慣等等。
這當中,“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群體已然成為了我國旅游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他們注重旅游過程中在各地的生活體驗,崇尚個性與群體認同相結合的出游動機,更加注重獨特化、多樣化的旅游體驗,由此催生了打卡網紅城市、體驗網紅美食、入住網紅旅館等熱門旅游方式。
正因如此,我們看到了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的現象級爆火,小城市實惠的價格、濃厚的煙火氣、輕松熱鬧的氛圍,無不符合年輕人對于生活氣息的向往,特別是日常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各方面壓力陡增的常態下,他們往往會渴望暫時從緊迫中抽離出來,去擁抱“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愜意,在品嘗當地特色美食之余,到其中走街串巷四處看看,去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別有一番情調。
最后,縣域小城的“苦修內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些年,在一系列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政策的落實下,我國三四線城市以及縣域市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例如在硬件方面,縣域小城里的支線機場、直達高鐵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數據顯示,全國約72.3%的民用機場分布在延吉、天水、張掖、果洛、阿勒泰、海拉爾、博樂、伊春、阿爾山等中小城市,極大地方便了外地游客的到訪。此外,縣域小城的星級酒店配置日趨完善,市內交通與共享單車也都非常齊全,這些都讓當地擁有能夠接待大量游客的實力和底氣。
而在軟件方面,越來越多的縣域小城都開始效仿淄博、天水等網紅城市的經驗,并采取種種措施,包括借助新媒體平臺來大力宣傳當地文旅產業特色、著力豐富完善旅游景點、營造更加優質的消費環境、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等等,意圖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來觀光,并帶動當地消費市場的提振。反映到民眾層面,便是假期出游目的地選項越來越多,而各地文旅產業的“爭奇斗艷”、“花式整活”,也極大地激發出了人們前往縣域小城游覽的熱情,都想去感受一下小眾城市的產業特色和風土人情。
正因上述種種原因,近期一座座縣域小城的文旅產業才如此風生水起、火熱異常,而這也為改善當地經濟、繁榮消費市場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不過也應該注意到,縣域小城的旅游市場仍有不少難點痛點需要解決。比如,在全國數以千計的縣域小城當中,目前能稱得上“出圈”的僅占極少一部分,絕大多數小城依然待字閨中,未被大眾所看到;很多地方文旅資源開發意識依舊不足,基礎設施與服務水平尚待提高,等等。
正因如此,想要讓縣域小城文旅產業的興旺成為常態,而不是小長假一結束就人走茶涼、重歸平靜,各地還應從以下三方面持續發力:
一來,擁抱科技旅游機遇,以數字化轉型推動當地旅游產業精細化管理,提質增效,優化消費體驗;積極開拓線上渠道,不斷拓寬收入來源,并繼續開展新媒體營銷,擴大城市知名度及影響力。
二來,進一步發揚資源優勢,深入挖掘不同區域的自然風景、文化古韻及風土人情,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發展特色結合起來;創新文旅融合方式,加強構筑文化場景,引入新的文化元素,并積極打造當地旅游品牌。
三來,積極迎合當前消費升級趨勢,需知人們對于旅游品質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定位精準的高品質、定制類產品正逐步成為行業新方向,為此應針對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消費喜好等特點,設計包裝有特色、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和路線,并配以貼心優質的服務等等。
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縣域小城走進大眾視野,與大都市協同并進,共同在全國文旅版圖上書寫更加絢爛的新篇章!
話說回來,雖然“五一”小長假已漸行漸遠,但端午假期和暑假即將來臨,屆時勢必又有一批年輕的游客群體踏上出游的道路,而縣域小城也有望持續受到廣大游客青睞。再疊加近日領導人對于“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建設旅游強國”的重磅定調,后續大概率會有各項相關政策密集出臺。這對于旅游板塊來說,自然是持續性的大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產業鏈條較長,涉及到交通、餐飲、娛樂、購物等多個相關領域,旅游市場的升溫勢必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各個領域消費的增長,而這也意味著接下來整個大消費板塊可能都有階段性的表現機會。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沿著這一思路加以布局,或許能有不錯的收獲。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