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記 | 渝鄂記行之襄陽古城夜景
【原創影記】渝鄂記行25:襄陽古城夜景
一個多月前,又一次跟隨驢行天下戶外俱樂部來了一次旅行,橫跨重慶、湖北、貴州、湖南四省市,頗有收獲。接續三年前的《渝鄂記行》,現分期整理行程所攝如下,以饗各位旅友和讀者。
行程第一天傍晚,到達湖北重鎮襄陽,安頓好住宿,便直奔襄陽古城而來。
襄陽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因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和氣候交界帶的中心位置,擁有四通八達的漢江水運,被稱為“七省通衢、南船北馬”之地,自古更是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也是名士薈萃的登臨之所。
襄陽古城地處漢水中游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的古城。它始建于西漢高帝六年,約在東漢時期開始作為軍事要塞使用,并在宋代城墻由土城改為磚城,明清時進一步完善,奠定了今天見到的古城格局。
襄陽古城共有六座城門(震華門、臨漢門、拱宸門、陽春門、西成門和文昌門),擁有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體系。古城北以漢水為天然屏障,東、西、南三面鑿有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最寬處達250米,是中國最寬(一說亞洲最寬)的人工護城河。現存的古城墻周長7331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與南京、西安、荊州等地的古城墻聯合申報“明清城墻”世界文化遺產。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曾有172次戰爭發生在襄陽,特別是著名的“宋蒙(元)襄陽之戰”,南宋軍隊依靠堅固的城池堅守長達六年,這里也因此有了“鐵打的襄陽”之稱。此為襄陽古城北門臨漢門:
襄陽古城不僅是軍事重鎮,也是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多次作為州、郡、府、縣治所在地。古城內有許多歷史名勝,如昭明臺、仲宣樓、鼓樓等,以及著名的夫人城。
夜幕降臨后,襄陽古城也迎來了最具魅力的時刻。全長1200多米的北街上,一座座石牌坊坐落其間,兩側雅致的青磚馬頭墻、明艷的朱紅立柱、優美的墀頭朱雀,展示著古城的魅力。讓人稍有遺憾的是,街道兩邊的建筑太過新艷,且商業化氣息太濃,或曰時尚有余而古味不足......
位于襄陽古城正中位置\燈火輝煌巍峨聳立的昭明臺, 也稱鐘鼓樓,原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已成為襄陽城的標志性建筑:
當然,游人漫步在這條店鋪林立、游人如織的古街上,可以觀賞到當地的一些展示著古老而又富有文化韻味的古跡、文物,還有特色店號、雕塑,深挖一下或有豐富的故事傳說,筆者行跡匆匆,也就無所顧及了。
在襄陽古城北街循著巷子東行,便到開放時間不長的管家巷歷史文化商業街區。穿行在管家巷的一家家店鋪里,既能體驗看得見、摸得著的國家級非遺老河口木版年畫,省級非遺熊銀匠手工銀器制作,也能品嘗襄陽人的特色飲食,從小吃到大的牛肉面、太平豆腐,讓人眼饞:
襄陽古城的北門,與漢江對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漢水渺渺,古城巍巍;這邊古城滄桑,北岸高樓林立,浩蕩的江水緩緩東流而去,訴說著這里的風云變幻、世事變遷。
“一座襄陽城,半部華夏史。”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漢江之畔承載著楚文化、三國文化、漢水文化等諸多文化的襄陽古城,外攬山水之秀麗,內得人文之繁盛,在新時代里依然煥發著迷人的魅力與活力。
(本文圖片皆用手機拍攝)
特別聲明:
本網媒“生眼觀景”凡是標注“原創”的作品,皆為本人原作、業經網編審核通過的原創作品,包括文字與圖片,其版權及使用權歸筆者本人所有。
近來發現有人竟然將本人原創整篇文章竊為己作,原封不動地照搬到別處發表,如在“網易號”已發現數次剽竊本人文章;還有人將本媒所發的圖片下載,用于自己的作品。對于這些侵權行為,將依法追究其侵權責任。
在此特意聲明:未經本人授權或許可,任何人不得將本媒所發圖、文用作己用!否則,將依法追究其侵權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