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輿論場上的《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終于回歸了電影本身。
但這兩天出現的種種熱點,又把我拉回到電影上映之前和上映之初的各種爭議中,《火鍋》雖然“下映上網”,但這些啟示,對每部電影,每個人,都同樣適用。
不得不說,輿論和流量的妥協,發生在任何人和任何事上,都是十分可怕的。
今年來,熱度最高的兩件事,一一發生反轉。
“貓一杯”找作業的事,事后被證明是杜撰,當事人被封號。
“胖貓”戀愛詐騙的事,事后被證明兩人確存在戀愛關系,雖然斯人已逝,但譚竹并不是網友們原以為的“撈女”,更不是什么騙子。
《火鍋》雖然在一片爭議聲中上映、下映、上網,但從頭到尾的一切,似乎都脫離了對電影客觀層面質量的討論,陷入了一場具有個體針對性和遷怒性的羅生門。
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們會發現,自始至終對于《火鍋》的討論,都脫離了電影本身。
01、謠言毀排片,坎坷重重的映前之路
上映之前,《火鍋》進行了全國點映,是整個五一檔里點映最早的電影,而且初期點映口碑也不錯,演員們都在盡心竭力跑路演,并沒有什么負面的聲音。
甚至還和不少品牌聯名搞宣發活動,如火如荼。
后來,一件事情的出現,第一次讓大眾對《火鍋》戴上了有色眼鏡,那就是“楊冪美甲”事件。
這件事,事后其實也被證明是有人惡意剪輯杜撰的,但因為楊冪是《火鍋》的主演,所以當時,對電影的影響非常大。
事情是這樣,在這條宣傳視頻中,楊冪與工作人員討論美甲的問題,有人惡意剪輯拼接字幕,傳遞出楊冪“嘲諷和歧視普通人生活”的信息。
這些信息真假難辨,但因為楊冪的緣故,一時間傳遍全網,大眾對藝人和電影口誅筆伐,后來發現是有心者為之。
雖然事實清楚,楊冪清白,片方無罪,但口碑的改變已經不可逆,不少觀眾開始對《火鍋》抱有微詞,甚至開始攻擊和抵制電影。
大家先入為主的觀念,顯然影響了電影上映后的種種,五一第一天上映,電影排片僅有7.9%,之后更是逐漸下降,一直到3%左右。
對一個片方來說,這樣的排片自然是無法接受的,不得已才選擇下映。
02、惡意中傷下艱難翻身的《火鍋》
當然,不僅僅楊冪這一件事,《火鍋》上映時候發生的很多事,都對電影產生了不少負面影響。
比如楊冪的電視劇《哈爾濱1944》,幾乎與電影同時上線,劇中楊冪演技的爭議,被觀眾帶到了《火鍋》里,進而對電影進行攻擊。
比如《火鍋》還未上線,就有不少黑粉帶頭打一星差評,大量一星差評的涌現,淹沒了本該客觀理性的評價聲量。
再比如,因為電影市場表現一般,導演在直播中情緒激動落淚,又招致不少網友對導演“賣慘”的攻擊,進而攻擊電影。
從頭到尾,《火鍋》本身的討論度其實不多,大多數都是大眾針對外界藝人和導演發出的爭議,最終集中到了電影的身上。
這部電影,其實是輿論的受害者。
這對電影,是非常不公平的。
03、“跟風黑”之后,遺憾已無濟于事
雖然《火鍋》不是什么完美的大作,但片中創新的地方和高質量的元素比比皆是,絕對值回票價,是一部值得和親友一起觀看的合家歡犯罪懸疑喜劇。
《火鍋》中幾位主演的發揮也可圈可點。
目前為止,對電影的口碑評價有很多,不少觀眾對電影,依舊抱有喜愛,感興趣甚至二刷的態度。
但事實證明,當下看到這些客觀的聲音,為時已晚,因為事情已經發生,無可挽回。
跟“胖貓事件”一樣,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普羅大眾的判斷,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帶節奏。
就跟“胖貓”姐姐買小號寫話術買流量一樣,她的“賣慘”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大眾的同情心,干擾了大眾對事實的分辨。
當輿論被流量裹挾后,原本真實的聲音被掩蓋,只留下一邊倒的負面情緒,無辜的人和事則成了被千夫所指的攻擊對象。
“胖貓”當事人如此,《火鍋》又未嘗不是如此?
《烏合之眾》說:在烏合之眾的洪流中,個體的思想被沖刷得無影無蹤,盲從與跟風成為主導。
所以,對任何一件事,我們都應該擁有自己的判斷力,在事實明晰之前,不要被帶節奏,不要用情緒決定理性,更不要在輿論的裹挾下,對其他人和事進行網絡攻擊。
社會事件如此,電影也是如此。
作為一枚資深影迷,希望以后電影收到的評論,都是客觀評價電影本身的質量,而不是某些人帶著情緒去把電影當成泄憤的目標。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機會看到更多的好電影,才會有更多,愿意為了拍好電影傾盡全力的電影工作者,中國電影也才能越來越好,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