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無小事,用藥需謹慎。
有小伙伴問,復方氨基酸注射液(3AA)貯藏溫度是“不超過20℃”,出現結晶后卻可以微溫(這個“微溫”有的標記“40-50℃”,有的標記“60℃”,)溶解后再用,為什么?
兩個矛盾的溫度,為啥呢?
從復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備工藝來看,制備過程藥液將至少經歷2次“高溫”,一是溶 解(取注射用水,加熱至95°C 以上), 二是滅菌過程(110℃ 30 min熱壓滅菌)。
這么看,注射液出現結晶后的“微溫”對復方氨基酸注射液成 分的穩定不構成影響。
加熱溫度為什么不直接用制備時的95℃甚至以上呢?
推測原因有二。一是復方氨基酸注射液成品是密封的玻璃瓶,過度熱脹冷縮有可能會導致玻璃瓶破裂;二是能50℃解決的問題還用95℃干啥?可操作性和節省能源多重原因。
那為什么貯藏溫度定在“不超過20℃”呢?
有 研究證實, 5℃貯存時, pH 6.8~7.2的樣品有微量的氨基酸結晶析出,而 在10~20℃貯存即 可避免結晶的析出。 溫度如果再高,在“微熱”——60℃左右貯藏雖然也不會有結晶析出,但長時間會對考驗膠塞的老化。
小伙伴們對于“貯藏溫度是不超過20℃,出現結晶后微溫溶解后再用”有什么解讀?
祝您健康用藥,用藥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