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個月,是萬科成立40年以來最黑暗的時刻。
先是3月,幾十億的債務展期沒談妥,再是股債雙殺,市凈率僅為0.46,跌至十年最低點,評級下調為“垃圾級”,還被爆出被煙臺合作方舉報、濟南公司負責人被帶走等傳聞。
一時間,這個地產標桿、行業底線被巨大恐慌情緒籠罩,大家對地產的未來也悲觀到底。
萬科能活下去嗎?中國房地產還能行嗎?
01
中國的樓市,永遠不缺大起大落。
5月的萬科出人意料的迎來了大反轉,只需要一點利好,立馬回到舞臺中央。
5月17日,隨著一系列的利好消息下放,地產圈掀起漲停潮,萬科更是領銜其中,股債大漲,A股強勢漲停,成交額78.17億元,市值重返千億大關,境內債連日大漲超10%,頗有昔日王者歸來的氣勢。
仔細看最近萬科新聞,回暖跡象板上釘釘!
首先是銀行開始給萬科解難。
5月10日,萬科向郵政銀行申請了13億貸款,13日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北京銀行為萬科提供了共計73.39億元抵押擔保貸款。
5月16日,據兩位內部消息人士透露,萬科已與銀行貸款人就其擬議的800億元人民幣(約合111億美元)岸上銀團貸款的抵押品達成初步協議,而貸款的提取額預計將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
要知道銀行給地產放水是非常嚴格的,要么是央企,像華潤保利招商這種,要么是有優質抵押物的民企,像龍湖那樣。
這次肯給萬科放水,在于萬科的融資戰略轉變。
從統借統還、主體信用為主的模式,逐步轉向以項目、資產信用為主的融資模式,利用手上優質的資源、資產、押品,拿出來去對外擔保貸款。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萬科已新增融資提款168億元,境內新增融資平均成本3.33%。
銀行開始輸血,代表了更高層的授意,萬科不能倒!
02
為了活下去,萬科不僅撕破口子開始去搞擔保貸款,更是把最優質的地塊擺在貨架上賣了。
5月8日,萬科在深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掛出了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公告,該宗地位于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T208-0053),起始價為22.35億,競買保證金為4.5億元,競價階梯為1000萬元。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懂的都懂,是深圳舉全力打造的頂級CBD地段,算是當下最優質的商辦資產了。
這塊地是萬科在2017年12月拿到手的,花了31.37億元,現在以22億賣出,7折的骨折價,沒有升值反而凈虧10億,說明萬科極度地需要現金流,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償債高峰期。
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
其實在3月危機初期,萬科的債主們就表達想要萬科增加資產抵押,通過變賣資產表現自救的誠意,彼時萬科還不肯向現實低頭。
如今,萬科通過變賣深圳灣優質地段,除了能拿到救命錢,更是交出了“投名狀”,給資本、市場注入了強心劑,用搏命的姿態換來了國家隊的信任。
強如萬科背靠大股東深鐵集團,其財務狀況也不是很理想,賣資產、賣股權是短期內快速收割現金流的辦法之一。
現階段,房企與其靠外部支持,不如自救。
03
眾所周知,萬科很早就喊出了“活下去”,很多戰略預判也都做對了,但卻并未堅決的執行。
2020年三道紅線橫空出世,標志著地產正式進入出清階段,而2021年,萬科仍在大舉拿地,規模高達1900萬平米,僅次于碧桂園。
要知道2018年,萬科是行業第一個說“活下去”的吹哨人,實際卻在擴張。
還有,當下的市場情況,比萬科預判的最差情形還要糟糕。
自2023年以來,萬科依然花了500多億在公開市場拿地。
敢拿地,說明當時萬科對樓市還有信心,但這500多億的土地款,再加上蓋樓所需的建安成本,而這些新開工項目目前的狀態要么賣不出去,要么還在建,讓萬科本就捉襟見肘的現金流更是雪上加霜。
在最近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萬科罕見地進行了自我反思,結論跟炸天團的觀點不謀而合——“在宏觀情況和行業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依然維持擴張慣性,未能及時調整”、“意識到高速增長終將結束,但我們的行為未能堅決擺脫行業慣性”、“在不少城市出現投資冒進和失誤”等。
如今,經過了這一波債務危機和輿論風波后,以危機感驅動的萬科,找到了當年超越周期的節奏,明確了活下去的戰略。
先是加快商辦處置,計劃每年完成200億元交易,同時主動完成融資模式轉型,然后將聚焦主業,做精業務,成為行業產品標桿、服務標桿。
現在萬科融資通了,資產賣了,下一步就是盤活去化,保持經營性現金流為正。
這不,一攬子地產刺激政策已經釋放了,且看萬科未來如何出牌。
關注 大爆炸 運氣 大爆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