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氏祖墓葬地中,除去山水田園的記載外,計有三個村以上的行政地名,沐瀆保、吳慣保、中柵保:如始祖天福葬“沐瀆保石囷村”,二世德慶葬“沐瀆保青礁村”,三世興智與子天從合葬“沐瀆保石囷村”,三世妣白氏與長媳沙氏葬“吳慣保東坑山”,五世仙童夫妻合葬“中柵保歐垅山”,六世澹壘葬“中柵保金沙后埭頭”。
這三個保,乃宋代海滄的三個明星地名,比海滄、青礁等更早出彩。
北宋元豐八年(1085年)定稿的《元豐九域志》,在描述海滄所在的龍溪縣時,僅羅列了六個地名,“海口、峽口、清遠三鎮;吳慣、沐瀆、中柵三鹽團”,這其中海滄竟占到了4/6,分別為海口鎮和吳慣、沐瀆、中柵鹽團。起初,筆者根據吾貫社、沐瀆嶺,推測吳慣、沐瀆在海滄,不曾想錦里譜不但明確歸屬,甚至也道出了各自大致的位置。而中柵保,可謂是錦里譜帶來的最大驚喜。
崇禎《海澄縣志》卷七兵防志「兵防考」載,“宋時瀕海有中柵寨,而海口濠門有寧海寨”;明《備倭記》卷上載,“漳州之中柵寨則在龍溪中柵保,沿海寨則在漳浦南詔塢,今為詔安縣,共寧海寨在海口鎮外濠門,蓋紹定二年漳守李勛請建也”。如此,考慮到沐瀆鹽團、寧海寨的位置,中柵保應該位于后井以東沿海較為合理,只是指代何處仍需再考。
注曰:柵若讀shan,和鐘山在官話中相當接近,但作為沿海水寨,不宜內縮于海灣之內。又吳慣地名,有多個出處用字皆如此,可見坊間偶傳的“吾貫”源自五個人家應是訛傳。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譜。余少時尤愛讀史,故自號春秋,然所讀皆不精;十年前,改習方志,閉門造車自得其樂;近來,頗好識譜,蓋補方志不足,亦有樂趣,奈何舊譜難覓,所得不豐。今借得錦里林勝勇珍藏的乾隆本《錦里林氏族譜·林澹壘公家譜》,發現新知無數,特摘錄一二共饗其成。
乾隆本《錦里林氏族譜·林澹壘公家譜》讀譜之二,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