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給大家介紹,志愿軍使用的西方機槍。
通用機槍篇
首先介紹一個大家都不怎么熟悉的家伙。
丹麥的麥德森通用機槍,這種槍的口徑多變,中國為了后勤方便引進的為7.92mm。
其實細看抗戰前民國引進的這些機槍,你會發現基本上都是以歐洲小國的產品為主,不知道這是不是為了防止帝國主義列強入侵,為避免資敵而刻意這么選擇。
麥德森機槍算是通用機槍的鼻祖,圖中國軍士兵背著的就是它的三腳架。麥德森機槍裝在三腳架上,就能作為防空機槍和重機槍使用。這個三腳架設計后來被德國抄去,成了MG通用機槍的標配。
不過麥德森機槍別看一副機槍的外表,其實跟前面介紹過的很像自動步槍的瑞士啟拉利機槍正好相反,它本來是作為一款半自動步槍設計的!因此麥德森機槍雖配備了三腳架號稱通用機槍,但是它一般還是更多地被視為輕機槍。
這張照片拍攝時間說法不一,有的說是解放戰爭,有的說是新中國民兵訓練,從裝束看碼字的懷疑這就是志愿軍。這么多挺七九勃然輕機槍,以及裝在三腳架上的麥德森機槍,顯然這是一個防空陣地。
不過志愿軍使用的最多的通用機槍,還是這款美制M1919A4式勃朗寧通用機槍(7.62mm),畢竟朝鮮戰場上繳獲了一大堆。這槍一般都稱為重機槍,但是它可以被單兵攜帶使用,所以實際上應該是通用機槍。
前面介紹日械武器時,碼字的犯了一個錯,將這張圖片里的機槍當成了12.7mm機關銃了。仔細對比了下,這挺八路軍戰士腳邊的機槍應該是,M1919A4式勃朗寧通用機槍的空用型。這款機槍應該也是日本仿制的,飛機被八路軍擊落后從飛機上拆了下來。
所以這款槍,也是人民軍隊的老熟人了。
志愿軍這個在對繳獲的武器進行測試,趴著的志愿軍在測試繳獲的M1919A4,而后面站著的志愿軍似乎在測試斯登沖鋒槍。
在河岸邊由兩挺M1919A4構筑的機槍陣地,志愿軍的服裝和河岸背景十分契合。
志愿軍使用繳獲的M1919A4向美軍簡易機場發起攻擊。
志愿軍的七九勃然射手使用曳光彈,為M1919A4射手指示目標。
重機槍篇
哈奇開斯(哈齊開斯、霍奇克斯都是它)重機槍(7.92mm),這款一戰就已經參戰的老爺槍,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被引入中國,并按民國要求改為了7.92mm口徑。
在抗戰時期,國軍一共擁有2792挺哈奇開斯重機槍,可以裝備465個重機槍連,到了抗美援朝戰場上,這種老爺槍依舊在發揮著余熱。
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就是仿制的該槍,不過日本那奇葩的彈板供彈,使得該槍引以為傲的高射速,完全在九二式重機槍這個后輩身上看不到了。
說到重機槍,民國的軍工有一點蠻有趣的,馬克沁重機槍在民國時期基本實現了國產化。然而輕機槍這塊所謂的仿制,其實就是用進口零件進行拼裝,實際上國產化率極其低下。
不過M1917A1式勃朗寧重機槍(7.62mm),大多還是用進口的美國零件拼裝而成,它的國產化率非常低。
這種M1917A1式勃朗寧重機槍是馬克沁機槍的美國仿制品,可它在中國出場的時間很早,基本上與清朝時北洋誕生的時間重合。民國仿制品稱為卅節式重機槍,因為它的水冷套是用黃銅打造的,所以被士兵們戲稱為‘老黃牛’。
勃朗寧重機槍與馬克沁重機槍最大的區別在于,馬克沁使用的轉柄,而勃朗寧拉柄是直列的。這張紅軍照片中,紅軍使用的是馬克沁還是勃朗寧,大家一起來鑒別下吧。
M1917A1式勃朗寧重機槍在防御陣地上無疑是作為核心存在的,但是這種重機槍在面對擁有火力優勢的日軍時生存率都堪憂,因此像是這樣在開闊地上布置用以對戰美軍,應該并不常見。
像是這樣在山頭作為阻擊敵軍的火力中樞,應該才是M1917A1式勃朗寧重機槍在志愿軍手中的日常用法。
志愿軍用M1917A1式勃朗寧重機槍對高地進行拋射掩護步兵進攻。
前面介紹的M1919A4通用機槍,其實就是取消了水筒的M1917A1式勃朗寧重機槍的輕量化版。
美制M2重機槍(12.7mm),這可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大家伙了。被它的12.7mm子彈擊中,打在胳膊和腿上立馬就把你胳膊和腿卸下來,打在軀干位置上那更是中者無救,會直接把人給撕碎。
M2HB重機槍的遙控版就是M3航空機槍,照片中的就是一挺M3航空機槍,顯然這是志愿軍戰士從被擊落的美軍飛機上拆下來的,直接被志愿軍當作防空機槍使用。
沒想到就是說一個機槍竟然都打了這么多字,下一篇再繼續介紹志愿軍使用的西方火炮了。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