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這一出自《戰國策·燕策》的寓言故事,因其蘊含深刻的寓意、生動有趣的情節,成為中小學必讀名篇之一,得以入選小學《語文》課本。它向世人揭示:在各種紛亂復雜的矛盾斗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可現狀是,道理人人都懂,然而陷入其中的兩方,往往自信可以取得最終勝利,故此有意無意的忽視了兩敗俱傷可能。
鷸蚌相爭
明代宗室斗爭中多有此類實例,比如嘉靖年間魯藩的館陶王朱當淴,因為田產問題與侄孫魯王朱觀(火定)相互攻訐,結果他的兄弟們落了好處,他倆反而吃了掛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飄忽不定的序齒
朱當淴(音hū,《明史》作當涊,音niǎn),生于弘治六年(1493年),為魯莊王朱陽鑄的嫡子,生母魯莊王妃張氏,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受封館陶王。
之所以不提他的排行,因為魯莊王諸子的序齒就是一筆剪不斷理還亂的爛賬,需要仔細清理才行。《魯莊王壙志》稱朱陽鑄共有五嫡五庶十子:
“子十人,女八人。嫡長子當漎,次當沘,第三當滋,第四當淴,第五當沄。漎受封魯世子,于弘治十八年十月初三日以疾卒,謚懷簡……嫡次沘受封東甌王,滋郯城王,淴館陶王,沄翼城王。庶五子,長當漬,次當?,第三當湄,第四當沍,第五當泘。庶長漬受封滋陽王,次?陽信王。湄高密王,卒,謚康穆。沍歸善王,以有事,卒。泘新蔡王。”
《明史·諸王表》的記載與壙志相同。王世貞在《弇山堂別集》中同樣稱魯莊王有十子,只是與壙志及《明史》“分嫡庶而另列行”的序齒方式不同,產用了“統嫡庶而列行”,也即諸子不分嫡庶,按長幼一體排行,稱嫡子為前五子,庶子從第六子開始排序。
如此說來朱當淴當是朱陽鑄的嫡四子,甚至是第四子。
不過我們也不能忽視另一種現象,即古代序齒時,有時會將所有子嗣都計入,有時又會將早夭的子嗣剔除,比如明太祖的第九子朱杞,雖然受封趙王,可一早夭亡,因此大多數時候沒有將他計入朱元璋諸子的排行之中。
透過《明實錄》的記載,可以發現朱陽鑄諸子中同樣存在因早夭而未被壙志計入排行,只是實錄的記載同樣非常混亂,基本按“分嫡庶而另列行”,可有時標明嫡庶,有時又不標,且早夭諸子時而被不計序齒,時而不計入,主打就是一個隨心所欲,飄忽不定。更無語的是還存在重名現象,嫡三子與庶三子都名朱當沘。
《魯莊王壙志》
檢索《明實錄》的相關記載可知,朱陽鑄當有七嫡七庶共十四子,其中嫡長子和庶次子未名早夭,庶三子朱當沘及嫡四子朱當沋未及封爵夭亡。
弘治九年(1496年)庶七子當泘受封新蔡王,其后嫡五子朱當滋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受封郯城王,在接下來便是朱當淴,嫡七子朱當沄的受封時間實錄未載,《明史》記載為正德四年(1509年)。
由此可知朱當淴當為魯莊王朱陽鑄的嫡六子及第十三子。
順便說一句,據《魯莊王壙志》記載,八女之中有七女屬于嫡出,也就是說,魯莊王妃張氏一生育有七男七女十四個子女,這生育能力高到嚇人。由此可知,朱陽鑄年輕之時放浪形骸,甚至違背禮制讓王妃公然陪酒,可夫妻感情應當是和諧的。
聚眾殺人的惡魔
朱陽鑄在位48年,在魯藩諸王之中僅次于乃祖魯靖王,雖然以“莊”作為蓋棺定論,可實則是一位毀譽參半的藩王。一方面,他作為一國之主、一宗之長,積極操持著本府大小事務,在宗室生活困難時積極上書朝廷申請關照,在義軍攻城時積極率眾退敵并協同當地布防,屢次得到皇帝嘉獎。另一方面,因早年嗜酒,晚年昏聵,引發了一系列震驚朝綱的事件,影響最大的當屬聚眾暢飲遂致宮人淫亂,及受人蒙蔽告發庶六子歸善王朱當沍謀反二事,魯藩宗室不法行為也在他在位后期驟然而增。
魯莊王對此也有所察覺,遂于正德九年(1514年)以自己年老、世子早卒為由,奏請由魯世孫朱健杙(音yì)代理府事,獲得明武宗應允。
朱健杙此時年僅弱冠,到底還是年輕,有鑒于魯藩宗室多有違背魯靖王制定的《魯王遺訓》,遂重手懲治王府所屬及宗室成員。結果因為用力過猛,惹得宗室怨聲載道,引發反彈,詞連朱當淴。
正德十一年(1516年),有人冒充安丘、東阿、陽信等王筆跡,向山東巡撫控告:館陶、郯城、新蔡、翼城等郡王,因為朝廷常常不及時發放祿米,心懷怨懟,世孫瞅準機會假借給魯王妃張氏營造墳園之名,在外結交礦賊,企圖聯合幾個叔叔一道造反。
滕州狐山
山東巡撫的方面大員內心都清楚此事因魯藩內部“相傾害”而起,屬于典型的誣告,派人查證之后果然如此,遂據實上報。至于誣告者,因“事涉詭秘,不必深究”不了了之。魯王妃墳園卻因此遭劫,朝廷認為選址太過遙遠,要求改到近處安葬。最終由嶧縣巨梁山(在今棗莊市山亭區北莊鎮)改到藤縣狐山,也即現在的魯莊王陵所在。
說朱當淴謀反自然屬于誣告,不過由此認為他是清清白白的白蓮花,那就大錯特錯。嘉靖元年(1522年)十月,他因聚眾行兇,無端打死平民,遭明世宗嚴厲斥責,被革三分之一歲祿。
“丙子,魯府館陶王當淴招集兇惡毆死平民。事聞,詔革祿米三之一。仍降敕切責,并治長史盧銳等罪。”(《明世宗實錄》)
“招集兇惡”意即召集兗州當地的地痞流氓。朱當淴敢仗著人多圍毆打死平民,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具有的行為。可見平時身邊聚集著一批市井打手,在兗州招搖過市,惹是生非,也是魯藩惡宗的一員,兗州百姓心中的惡魔。
與大惡魔魯端王放對
就在朱當淴在兗州城內橫沖直撞逍遙快活之時,魯王府的局勢悄然發生變化。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初五,魯莊王朱陽鑄薨逝,享年77歲。五年后,魯世孫朱健杙的遺腹子、魯莊王嫡長曾孫朱觀(火定)襲爵。
沖齡襲爵的朱觀(火定)乏人教導,在典膳秦信、引禮張容、儀衛正張山、典儀韓元佐、護衛指揮夏宗堯、章璉等王府群小環繞下,小小年紀就恣意妄為,荒淫無度,化身無法無天的混世魔王,簡直是第二個魯荒王。
比如魯王府舊有一座名為東園的離宮,朱觀(火定)進行了一番極其奢華的改造,在園內疊石為山、疏浚水池,修建各式各樣的復屋、曲房。充當自己的游樂基地,與群小或挾娼樂在其中晝夜暢飲,或在池中打開男女天體大會,毫無一點禮義廉恥。
炮烙
關鍵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身邊之人但凡敢私下議論,或對其非禮勿視行為稍有異色,能給個痛快都是好的,一個不好便會炮烙加身,受盡折磨而亡。秦信等人自認是魯王親信,行事恣意猖狂,動輒使用殘忍手段殺人。
懼于魯王權勢,兗州上下敢怒不敢言。這讓朱觀(火定)自我感覺無比良好,但朱當淴偏偏不肯給他面子。
同為惡魔,朱當淴與朱觀(火定)遭遇之后,并沒有因為臭味相同,而引為知己,讓作惡能力發揮出1+1大于2的水平,反而演變為針尖對麥芒。
追根溯源還要從魯莊王說起。一直以來郡王府的服務人員都有定數,亡故后需要從其原籍補錄。朱陽鑄體恤民苦,于正德二年(1507年)四月上疏朝廷,提出魯藩各王府服務人員缺額,至今往后從王府護衛、儀衛司余丁之中選補。
此外出于愛子之心,他在世時對魯王府所屬的莊田進行了二次分割,留下一半作為大宗傳承的底蘊,剩余一半則一分為九,劃給其余諸子。
這些措施利好各郡王及朝廷,可對魯藩大宗而言是在侵害自己的利益。朱觀(火定)對曾祖損大宗而肥小宗之舉非常不滿,待他掌權后,徑直動用大宗的權勢將此前被分出去的莊田和余丁全數奪回。
到嘴的肉誰肯放棄。于是乎,利益受損的郡王們怨聲載道,其中尤以館陶王朱當淴為最。為拿回屬于自己的東西,糾集魯藩內部與朱觀(火定)有矛盾的朱觀爝等鎮輔國將軍一同發難,各自上疏朝廷,將魯王的罪行曝之與眾。
朱觀(火定)也毫不示弱,反手就將朱當淴等人朋比為惡,形同禽獸,戕害無辜等事遞交到明世宗案頭。
當年魯王府所在地
叔祖與侄孫互掐,暴露出的一樁樁、一件件罪惡令人震驚不已。明世宗立即派出由刑部左侍郎楊志學,錦衣衛都指揮袁天章,戶科給事中周珫等組成的專案組前往兗州勘合。
結果不出意外,雙方所奏樁樁屬實。被震驚的無以復加的楊志學等人,上疏奏請明世宗絕棄私恩,對朱觀(火定)等施以重處,以正法典。
可對明世宗而言,犯罪對象終究是自家成員,又有《皇明祖訓》橫亙在那,最終選擇了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嘉靖十六年(1537年)九月,他做出最終判決:朱觀(火定)行為乖張,有違《祖訓》,依法當革去王爵,姑念其年幼,從輕發落革去三分之二祿米,令其改過自新;朱當淴再行革去現今俸祿的三分之一;朱觀爝等停發俸祿半年;秦信等處決;莊田按原數還給各府。
“上曰:觀乖違祖訓,法當革爵。朕念其幼穉,姑從輕革祿米三分之二,令圖省改。當涊仍革今祿三分之一,觀爝等住祿半年。秦信等處決,發遣如擬。莊田仍予各府如故,離宮成造既久,姑勿毀之。”(《明世宗實錄》)
阿越說
經此一役,朱當淴徹底消失于實錄,連其卒年都沒有記載,倒不是他自己以后就徹底老實了,而是很快便迎來了自己的人生終點。
據《明史·諸王表》記載,朱當淴薨逝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王世貞稱他享年51歲,朝廷賜謚曰宣思。謚法“圣善周聞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問周達曰宣”,總之宣有大、廣之意,是一個美謚;“道德純一曰思”、“追悔前過曰思”、“柔能自勉曰思”不管是品德美好,還是能有過則改,都是美德,也屬于美謚。朱當淴的所作所為與宣、思一點都不搭,負責制定謚號的禮官臉皮的多厚,才會給他上這個謚號。估計是館陶郡國一代而終的結局,在其中給他加了不少分。
盤龍山周邊地形及區劃
清《兗州府志》記載鄒縣(今山東鄒城市)有館陶寧思王墓:在縣東北盤龍山。“寧思”就是對“宣思”的誤記。盤龍山位于鄒城與曲阜交界處,離尼山近在咫尺,屬于平原上異軍突起的小山丘。明代這里屬于兗州府管轄,在兗州府城東南約50里處,無論是政區,還是距離都很合適。朱當淴的墳園應當就坐落于此,不過歷經數百年風雨,地上蹤跡估計早已不顯。
相關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