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介紹了志愿軍使用的西方手槍、步槍、沖鋒槍,本篇介紹志愿軍使用的機槍。
輕機槍篇
說到西方的輕機槍,想必大家和碼字的一樣,立馬就會想到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輕機槍(7.92mm),也就是ZB-26輕機槍。這款由捷克國營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后來被民國政府定為了國軍的制式機槍。
這款機槍的射速碾壓日本的歪把子,比之九二重機槍在射速上也更勝一籌,因此日軍也很喜歡這款機槍,繳獲了國軍的捷克式輕機槍后也大量裝備,甚至自行仿制。
但實際上這款機槍并不太符合中國當時的國情,因為它的制造成本太高。不知道當時民國政府為何會選擇這款機槍作為制式裝備,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而且該槍使用20發裝彈的彈匣,使得火力持續性也不太好。它的連續射擊能力和當時的輕機槍一樣不好,一個彈匣絕對不可以摳著扳機打完,那樣做必然卡殼。
因此影視作品中端著捷克式輕機槍狂掃的畫面,在現實中那樣操作可是會被班排長揍的。
志愿軍進行反登陸作戰,ZB-26輕機槍正在行進壓制性射擊。
在防御陣地上,正在進行壓制射擊的志愿軍ZB-26輕機槍班組。
不過在二戰中有兩款輕機槍,是可以摳著扳機不放直接將一個彈匣打完的,這兩種機槍都是ZB-26輕機槍的堂弟,而且這兩種輕機槍志愿軍都有裝備。
下面我們就有請這兩個ZB-26輕機槍的堂弟登場吧。
英國根據ZB-26輕機槍仿制的布倫輕機槍(7.7mm),它是世界上使用彈匣的輕機槍中第一款,你可以摳著扳機一次性瀟灑打完一個彈匣的。這種機槍在抗戰后期才進入中國,由于性能優異所以在英國援助之外,民國也自掏腰包向英國購買了不少。
因此志愿軍自然也就有了這款神器。
正在使用布倫輕機槍向山下攻上來的敵軍掃射的志愿軍機槍手。
來一張全家福,照片中由近到遠,正在進行防御作戰的志愿軍,他們的武器依次為加蘭德半自動步槍、M1卡賓槍、布倫輕機槍。
抗戰時期根據英國與民國簽訂的援助協議,英國向民國援助了布倫輕機槍。但是這款優秀的輕機槍,在國軍使用中卻出現了難以克服的問題,它的7.7mm子彈供應不上。而且布倫輕機槍使用的彎彈匣,也與捷克式的直彈匣沒法通用,這又增加了后勤的難度。
布倫機槍(左)與七九勃然機槍
而這時英國本土的兵工廠正全力為歐洲戰場制造武器分身乏術,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于是英國委托加拿大的兵工廠替自己,為民國制造一款新的布倫機槍。這款新的布倫機槍,不但將口徑改為了與捷克式輕機槍一樣的7.92mm,還能與捷克式輕機槍通用直彈匣供彈。
這種機槍被稱為7.92mm布倫機槍,不過它在中國更知名的還是七九勃然輕機槍,因為該槍的中文銘文就是七九勃然。
布倫輕機槍仿自捷克式輕機槍,而七九勃然就是布倫改了個口徑,所以這三種槍的外型基本上一模一樣。不過布倫取消了捷克式的散熱片,而七九勃然使用與捷克式一樣的直彈匣,這也是三者外觀上最直接的區別了。
關崇貴
作為一款專門為中國軍隊制造的輕機槍,七九勃然比它的親哥布倫在中國軍隊中裝備的數量多了不少,也因此七九勃然在志愿軍中留下了諸多佳話。
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志愿軍特等功臣、‘二級戰斗英雄’關崇貴了。
P-51‘野馬’戰機
在1951年志愿軍發動的第四次戰役里的龍頭里阻擊戰中,關崇貴帶領兩名戰士在2月24日至2月26日的三天兩夜中,就憑著一挺七九勃然機槍堅守前沿陣地。他們先后打退了美韓軍隊發起的500余人的進攻三次,斃傷敵軍50余人。而在這次戰斗中,關崇貴創造了用七九勃然輕機槍三個點射,便擊落美海軍P-51戰機1架的奇跡。
戰后獲悉關崇貴事跡的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下令關崇貴直接火線升三級,從班長一口氣提拔為了副連長!
關崇貴演示他如何用七九勃然擊落美軍的飛機。
在坑道作戰中,志愿軍七九勃然射手通過射擊口向敵軍掃射。
志愿軍七九勃然射手豎起標尺對目標進行精準點射。
七九勃然輕機槍和布倫輕機槍深受志愿軍戰士喜愛的一點,就是它們可以這樣直接提在手中,伴隨部隊進攻提供實時的火力支援。
這一點捷克式輕機槍是做不到的,捷克式輕機槍這樣使用很容易卡殼。所以影視劇中士兵端著捷克式輕機槍,邊沖鋒邊開火的畫面,在實戰中是很難見到的。
來一張志愿軍七九勃然輕機槍手的合影,端著機槍沖鋒確實挺帥氣。
再來一張全家福,志愿軍戰士從右到左使用的武器,依次是湯姆遜沖鋒槍、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七九勃然輕機槍。
從志愿軍全面換裝英美半自動、自動武器,我們不難看出火力貧弱的日械已經被淘汰掉了,消耗彈藥巨大的英美械成了志愿軍的主力武器。這也反映了志愿軍在后勤上的巨大改善,展示了新中國軍工取得的長足進步。
下面幾款志愿軍使用的輕機槍,都沒有能找到志愿軍使用的影像資料,因此只做簡單的介紹。
說到‘大盤雞’機槍,想必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的都是蘇制的DP-28機槍。不過在中國出現的第一支大盤雞,卻是上面這種比利時制造的劉易斯輕機槍(約7.7mm)。這種槍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那包裹槍管的散熱大鐵筒,這個設計是因為它本來是作為航空機槍設計的,所以這個大鐵筒在高速運動的飛機上,能很好的起到散熱的效果。
由于這個大鐵筒,這種劉易斯機槍的缺點也很明顯,它空槍比捷克式輕機槍就重了快3斤。再加上那個47發的大彈盤,它絕對是輕機槍里的‘重量級人物’了。
該槍在人民軍隊中服役從紅軍就已經開始了,但是由于條件限制,直到抗美援朝也沒留下人民軍隊使用它的清晰照片。不過碼字的在哈里森·福爾曼的影集中,找到這一張照片。照片里最左邊伸出的被布包裹的粗大槍管,應該正是劉易斯機槍。
八路軍戰報里有一種50響的機槍常常被提及,其實那就是把47發彈盤的劉易斯機槍誤記了。作為一種已經使用了三十多年的老武器,劉易斯機槍在抗美援朝中依舊寶刀不老,這種機槍的質量還真是杠杠的。
這是瑞士老牌軍火企業SIG公司制造的啟拉利輕機槍(7.5mm),它的外形酷似自動步槍。但是不同于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既BAR步槍)是自動步槍兼職輕機槍,啟拉利是正兒八經的輕機槍。
正是由于它的古怪外形,因此瑞士軍方不愿意采用,但是它卻受到了萬里之外民國的青睞。抗戰時期民國軍隊擁有上萬支啟拉利輕機槍,算是抗戰中國軍裝備的主力機槍之一了。為了與捷克式輕機槍通用彈藥,民國仿制型將口徑改為了7.92mm。
人民軍隊使用啟拉利輕機槍的歷史很久遠,紅四團飛奪瀘定橋時,為紅軍23名渡橋奪橋頭堡的勇士提供火力支援的,正是啟拉利輕機槍和迫擊炮。志愿軍使用的啟拉利輕機槍數量并不少,志愿軍總部曾經一次性就下發了上百支該機槍給前線部隊,可惜碼字的一直未能找到照片資料。
輕機槍總算是介紹完了,下面介紹志愿軍使用的西方通用機槍和重機槍。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