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及其出處
典故:1、少年中國、中國少年,2、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錦、來日方長。
出處: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參資:古詩文網《少年中國說賞析》。
梁啟超像
二、寫作背景與社會影響
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流亡日本,于光緒28年〔1900年〕,創作了《少年中國說》。
那一年,八國聯軍侵略我國,攻陷了天津北京,還污蔑我國是“老大帝國”、“東亞病夫“,就像“一盤散沙”,不能自立,只能靠列強共管或瓜分,企圖瓦解我們的民族意志。而我們中國人中也有一些無知昏庸者,跟著散布悲觀論調,叫嚷什么“三日內,任何列強都可滅亡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這時候,為了駁斥帝國主義的無恥讕言,也批判—些國人自暴自棄的崇洋媚外心理,喚起我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我們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啟超站在歷史的最前列,運用救人必先救心的偉大真理,寫下了這篇振聾發聵、氣壯山河的《少年中國說》。
《清議報》
《少年中國說》在他創辦的《清議報》上,一經載出,立即風行海內,極大地鼓舞了仁人志士、熱血青年,推動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運動,“少年”—詞也一躍而變成時髦的革命詞語,當時追求進步的年輕人,競相以“少年中國之少年”,或“新中國之少年”自稱,使“少年”這個普通名詞理想化,升華為革命先鋒、歷史創造者的血肉之軀。
《少年中國說》語錄墻
三、《少年中國說》全文內容簡介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的代表作之—,是一篇抒情性的政論文,作者站在維新改良派的立場上,將古老的封建帝國,與他理想中的少年中國,作出鮮明的對比,極力贊揚中國少年勇于革新的精神,鼓勵人們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表達了作者急切盼望祖國繁榮強盛的強烈愿望,以及愛國圖強的積極進取精神。世人公認,本文“開文章之新體,激民氣之暗潮”,是作者思想意義最積極、感情色彩最激越的經典篇章。
開篇,從列強稱“我中國”為“老大帝國”下筆,引出新論點“少年中國”。這兩者,一為侮辱性的稱號,一為遠大美好的新成語,對比鮮明,壁壘森嚴。
接著,論證中華民族現狀,既有光輝爛燦的歷史文明,代有唐虞郅治、秦漢雄杰、漢唐隆盛、康乾武功的盛世輝煌,也有隨著歲月流轉,而“面皴齒盡、白發盈把”的頹然老朽之現狀,風雨飄搖、山河破碎、國勢衰微;生命危淺、朝不慮夕、民心渙散,“國為待死之國,民為待死之民”。
隨后,分析論證“頹然老矣”的根源,不是國家本身老朽,而是制度的因襲、官員的守舊,因此,只要撤換了這批“中國老朽”官員,改革因襲守舊制度,就能煥發出“老朽中國”的青春,從而脫胎換骨,創造出一個“少年中國”。
少年強則中國強字幅
作者又進而論證,創造“少年中國”的力量,不是他人,而正是“中國少年”。為什么呢?因為“中國少年”跟“中國老朽”本質不同,“中國少年”有民族崛起的自信心、有繁榮國家的責任心,一旦由“中國少年”執掌權力,運轉乾坤,實行愛國創新的主張,那么,就能創造出“少年中國”。
“前程浩浩,后顧茫?!?,中國少年當自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同疆!”
英武豪邁,振奮激昂,氣勢宏大,文采飛揚。
中國少年,如日初升
四、小學語文課《少年中國說》
小學語文課《少年中國說》,節選自原文末尾部分,選詞精當,句式整傷,散駢結合,詞采絢麗,氣勢恢宏,感染力極強,課文如下: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錦,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同疆!
中國少年如黃河奔流,朝氣蓬勃
五、課文翻譯
所以說,今天的責任,不在別人那里,全在我們少年自己身上。少年聰明、我們國家就聰明,少年富裕、我們國家就富裕,少年強大、我們國家就強大,少年獨立、我們國家就獨立,少年自由、我們國家就自由,少年進步、我們國家就進步,少年勝過歐洲、我們國家就勝過歐洲,少年稱雄于世界、我們國家就稱雄于世界。
中國少年啊,就像紅日剛剛升起,前途充滿霞光;就像黃河從地下冒出,洶涌澎湃浩浩蕩蕩;就像潛龍從深淵騰起,舞動鱗爪神采飛揚;就像初生虎犢咆嘯山谷,五禽百獸都害怕驚慌;就像雄鷹猛隼振翅欲飛,卷起疾風塵土飛揚;就像奇花含苞待放,華美瑰麗燦爛輝煌;就像寶劍干將剛剛磨礪,閃耀出炫目的光芒。中國少年呀,頭頂著蒼天,腳踏著大地,擁有悠久的文明積累,富有遼闊的疆域資源,前程就像大海一樣寬廣,事業興旺發達,來日方長。
美麗啊,我少年中國,必將天長地久、萬壽無疆!雄壯啊,我中國少年,必將與祖國共存不老、精神昂揚!
中國少年,頂天立地
六、課文內容結構與筆法賞析
這篇課文,思路清晰,條理分明,可分三段。
段一、詳細介紹中國少年肩負著建設少年中國的重大責任。首先用散句總寫,以“不在……而全在……”的并列復句,作出正反對比,突出少年肩負的責任,不僅重大,而且必須全力承擔,從而強調:時代重任,責無旁貸。
接著用駢文分寫,以一組8個緊縮假設復句“少年……則國……”組成的排比句,從“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勝于歐洲、雄于世界”8個層面,又逐層遞進,表達出中國少年與少年中國之間的休戚與共的邏輯關系,從而,酣暢淋漓地強調中國少年責任的重大性:國家的強大,靠的就是少年;少年的歷史使命,就是讓國家強大起來。中國少年,任重道遠,語氣緊湊,激情飛揚。
段二、歌頌中國少年志向遠大、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完全勝任建設少年中國的重大責任。首先,駢文如詩,以“紅日、〔黃〕河、潛龍、乳虎、鷹隼、奇花、干將”意象的動態描寫、一共7個表意雄偉而美好的單句,組成博喻兼排比,極力鋪陳描寫中國少年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精神形象,龍騰虎躍,意氣風發,完全勝任肩負的重大時代責任。節奏急促,韻律鏗鏘,意象鮮明,意境恢弘。
繼而,對句似歌,先以夸張的手法,描寫中國少年“天戴其蒼,地履其黃”,是頂天立地的英雄豪杰;再用“縱有千古,橫有八荒”,描寫他們擁有幾千年繁榮昌盛的古老文明可供借鑒,又有地大物博的九州八荒疆域可供馳騁,用令人信服的歷史遺產和物質財富為理由,最后,順理成章,說明他們的事業必然興旺發達,“前途似錦,來日方長”。三組對偶,詞美意濃,筆力千鈞,豪邁輝煌。
這段韻語,以如詩駢文、似歌對句,塑造出中國少年的非凡形象,特具執掌乾坤,舍我其誰的霸主氣概,從而,告訴人們一個令人信服的歷史結論:只要有了中國少年,必然能創造出少年中國!
段三、抒發對少年中國與中國少年的贊美之情。因為,前兩段以描寫手法,刻畫中國少年與少年中國的光輝形象,以及兩者之間的血肉關系,所以,最后則水到渠成,發表感慨,祝福少年中國萬壽無疆,并呼喚中國少年與祖國共命運,從而實現與祖國同壽,把兩者有機組合起來,又是并列,又是因果,很自然地總結了全文。
總之,本文熱情歌頌中國少年志向遠大、朝氣蓬勃,又極力激勵中國少年奮然崛起,勇敢地肩負起時代的重任,投入到創建少年中國的戰斗中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少年一代的無限熱愛與殷切期望,又表達了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昌盛的美好愿望,以及愛國圖強的積極進取精神。
七、課文的句式賞析
這篇課文不僅選詞精當、意象鮮明,創造出文采飛揚、意境宏富的語言藝術效果,而且句式整飭、簡短押韻,又運用了對比〔含對偶〕、排比〔含遞進〕、比喻〔含博喻〕、夸張、反復等修辭格,鏗鏘有力、瑯瑯上口,創造出豪情激越、蕩氣回蕩的文氣藝術效果。
譬如第一段,運用8個緊縮假設復句組成的、逐層遞進的排比句,描寫出中國少年與少年中國之間的休戚與共的血肉關系,句式整飭,邏輯嚴密,層層相關,逐層深入,雄偉美好,朝氣蓬勃,氣勢充沛,令人信服。當然,作者用的是緊縮復句,理解的空間大,前后兩分句,姑且看作假設關系,可理解為:“如果少年智,則國智”,等等;如果看作條件關系,又可理解為:“只要少年智,則國智”,也尚達意。甚至還可當作因果關系理解。
又如第二段,運用7個比喻句組成的博喻兼排比,描寫出中國少年的非凡風采,動態意象,意境富麗,筆力千鈞,激發斗志,大有舍我其誰的主人翁氣概。
對仗句式,極具特色。寫頂天立地,用“天戴其蒼,地履其黃”;寫時空蒼茫,用“縱有千古,橫有八荒”,不僅寫出了形象之高大偉岸、境界之廣闊高遠,而且給人以無限美妙的暇想:“前途似錦,來日方長”,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中國少年的豪邁英武、精神富有、浩氣四溢、主宰天地的英雄形象。
梁啟超是國學大師,學貫中西,才華橫溢。他愛國愛民,寓情于筆,文采飛揚,氣勢恢宏。學習此文,學做其人,寫正能量的文章,做愛國圖強的“中國少年”。陳存選2024、05、19
梁啟超紀念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