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介紹志愿軍使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生產的步槍。
半自動武器
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7.62mm)和M1卡賓槍(7.62mm),都由著名的美國輕武器制造商溫徹斯特公司設計制造,這里就一起介紹了。
本來M1卡賓槍按要求是制成沖鋒槍的,但是因為美國軍方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催得太緊,產能有限的溫徹斯特公司就停止M1沖鋒槍的研制,全力制造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但是后來美國軍方因為戰場需要又舊事重提,溫徹斯特公司便利用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生產線,造出了M1卡賓槍應急。
這槍最后彈夾自動彈出的‘當’一聲,是它最著名的特色。
美軍正在教遠征軍士兵使用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二戰時各國其實都研制過半自動步槍,但是只有美國把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大量投入到了部隊中,并其取代老式的拴動步槍成為士兵的標配。這是因為美國佬財大氣粗,別家都舍不得讓士兵霍霍子彈。
因此,無論在歐洲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美軍步兵班雖然沒有制式機槍,但是在火力上依舊能壓對手同等規模的班組一頭。
這名志愿軍戰士手持的正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而他的背上背著六支繳獲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正在吃凍土豆的志愿軍士兵們,他們都背了一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志愿軍大量使用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也反映了新中國在軍工生產上的巨大進步。由于新中國迅速實現了自產7.62mm子彈,所以一線的志愿軍中三八大蓋被迅速替換掉了。
不過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空槍都重達4.37公斤,由于過于沉重不太適合亞洲軍隊使用。加上后來的坑道戰中這種槍過長,所以對峙階段志愿軍用莫辛納甘騎槍大量替換了它。
相對來說M1卡賓槍更適合中國人的體型,因此在遠征軍中就被大量配備。影像中史迪威身旁的兩名警衛員,都是使用的M1卡賓槍。
這是中國第一名裝備M1卡賓槍的民兵,時間是1944年的夏天。不過拍完照后,還是得還給哈里森的助手愛潑斯坦就是了。其實這種槍非常適合華北的敵后根據地民兵使用,它200米的有效射程對于擅于隱蔽的民兵來說正合適。
M1卡賓槍深受志愿軍戰士的喜愛,正在吹號的志愿軍戰士使用的正是M1卡賓槍。
這張照片中,志愿軍戰士大多用的都是波波沙,但是最右邊的戰士拿著一支M1卡賓槍。
M1卡賓槍據說在戰后曾經入選過人民軍隊的制式裝備名錄,但是終究因為制造工藝過于復雜而被移出了名錄。
M3卡賓槍(7.62mm),是一種美軍為了夜戰專門研制的武器,它附帶了T120紅外夜視瞄準儀。槍口的喇叭狀狀消焰器,是它與M1卡賓槍最直觀的區別。
這種槍在朝鮮戰場,曾經被志愿軍連帶著了T120紅外夜視瞄準儀一起繳獲。作為夜戰單兵武器的先驅,這種槍的表現并不好,不過它正式開啟了單兵夜戰武器的先河。
自動武器
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7.62mm)也叫BAR步槍,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所以美軍班組不怎么需要機槍,這種自動步槍常常被裝上腳架充當機槍使用。
該槍算是世界上第一款被大量裝備的自動步槍了。
這種槍中國裝備的歷史很早,但是并不是原版的美國貨,而是比利時的仿制品,而且引進來民國軍隊就是當做機槍用的。
這槍作為機槍的缺點很明顯,就是它只能采用20發彈匣,所以在火力延續性上比起專業的輕機槍來顯然有差距。而且采用下部裝彈也延長了裝彈時間,所以作為輕機槍使用時,這槍確實有點不太稱職。
無意中找到的一張志愿軍使用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的照片,從腳架位置推斷應該是美制的后期型。
由于在戰場上大量繳獲了該槍,秉承著人民軍隊拿來主義傳統的志愿軍也就拿來用了。這是志愿軍將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做為步槍使用。
裝上了腳架后,志愿軍作為機槍使用的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從裝有提把看,這是后期型的了。
湯姆遜沖鋒槍(11.43mm)跟中國軍隊是老相識了,但是志愿軍使用的是M1928A1式湯姆遜沖鋒槍,這也是美軍真正大規模裝備的湯姆遜沖鋒槍。
老版的湯姆遜沖鋒槍由于造價高昂,所以被美軍所拒絕,但是它卻在中國的軍閥混戰和美國黑幫火并中大放異彩。中國所謂仿造的湯姆遜沖鋒槍,其實都是從美國進口配件組裝的。在抗戰時期由于封鎖造成的配件進口困難,最終使得中國抗戰前裝備的沖鋒槍,基本上都在抗戰中因為零件損耗而報廢了。
隨著抗戰后美援到位,中國軍隊才又迎來了一個裝備沖鋒槍的高峰期。
隨著二戰爆發,美軍又想起了湯姆遜沖鋒槍這個老家伙,于是新造了M1928A1大量裝備部隊,到1945年停產時已經生產了140多萬枝。遠征軍是最早裝備M1928A1的中國軍隊,抗戰勝利后美軍將大量的M1928A1轉交給了國軍。
在人民軍隊中,這種M1928A1是作為班排長用槍的。所以軍中有句俗語:拿起九斤半,就把排長干。照片中最右邊的志愿軍戰士使用的就是M1928A1,他應該是一名班排長。
不過從這俗語也可以看出,M1928A1的重量還是相當大的,加上子彈重量已經接近10斤了,只有人高馬大的戰士使用M1928A1才順手。
美制M3沖鋒槍(11.43mm),因為槍頭酷似注油壺,也被叫做注油槍。
這張著名的照片中,面對我們的志愿軍戰士拿著的應該就是一支M3沖鋒槍,而背對我們的志愿軍戰士手中拿的應該是一支M1928A1。
這名志愿軍戰士拿著的就是一支M3沖鋒槍,志愿軍使用這槍的清晰照片還真不好找。
斯登沖鋒槍(9mm),二戰中英國制造的著名丑八怪,但是它的成本是真便宜,僅僅才9美元,所以吝嗇的英國佬造了375萬支!
這槍常常出現在紅軍時期和抗戰時期的影視劇中,但是這槍不但是二戰時才出現,而且它進入中國的時間也應該是在抗戰勝利后。顯然影視劇導演將這種槍與花機關(MP18,也是9mm口徑)搞混了,可能是因為兩者都是側面裝彈。
抗戰時期這種槍僅僅只有駐印軍配備的有,要等抗戰后英國為了處理庫存,才會將這種廉價的沖鋒槍大量贈送給民國。
志愿軍在朝鮮戰場肯定使用過該槍,但碼字的未能找到志愿軍使用它的照片。
本篇最后來一張全家福吧,遞東西的志愿軍抱著的是一支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而散兵坑邊放著一枝湯姆遜沖鋒槍(從裝有槍口防跳器看,應該是早期型號),而在散兵坑邊緣還有一挺日制的96式或99式輕機槍。
一個散兵坑配有一支湯姆遜沖鋒槍和一挺輕機槍,志愿軍的單兵火力還是很強的。
下一篇介紹志愿軍使用的西方輕重機槍。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