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增速正醞釀新變化,很多人沒注意到!
1、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01.19萬億元,同比增長7.2%。
在我的印象中,M2增速7.2%應該是歷史新低。過往M2增速不斷發生新變化,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到2010年5月,M2增速基本是20%以上。2010年5月-2017年03月份基本是10%以上。2017年03月-2020年2月基本是在8%以上。新冠疫情后又反彈到10%以上。
如今M2增速7.2%是歷史罕見,且未來可能成為新常態。
2、央行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直接融資正在加快發展,未來隨著柜臺債和企業債等債券規模進一步擴大,這些投融資活動并未通過傳統的銀行存貸款業務來實現,存貸款和貨幣供應量也會下降。
也就意味著未來我們可能需要適應M2較低增長。
廣義貨幣(M2)是居民存款、企業存款以及社會上現金的總和,相當于市場上的總資金量、總貨幣量。過往我們經常說的印鈔增速主要是指M2增速。
在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趨于飽和的情況下,我國穩增長、穩就業需要貨幣政策的支持。主要就是貨幣要適度增長、資金價格更便宜。
在貨幣供應量(M2)可能低增長的情況下,更多地只能靠引導利率下降,讓資金的價格更便宜。
最近的政治局會議提到,要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20余家銀行相繼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等高息存款,僅是5月以來就有約11家銀行跟進調整。
上海證券報發表的文章有提到,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即將到來。
存款利率下行后,其它固收類理財收益率大概率也會下行。未來既低風險又能享受高收益的理財已不存在。
不過,在利率下降的情況下,對超長期限的國債來說反而是大機會。一是因為利率越低,國債價格越會上漲,且長期限國債是超長久期,對利率下降更為敏感。二是長期限國債主要靠買賣差價獲取收益。
目前我國超長期限國債主要是30年期的,普通人可以買30年期國債,但是要去銀行柜臺排隊買,比較不方便,投資者通過ETF布局更加便利。
隨著我國貨幣增速醞釀新變化,長期限國債發行力度也在增加。5月13日,財政部公布2024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有關安排,今年計劃發行的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分為20年、30年、50年三個品種,今天就開始首發第一批30年期限的特別國債。
為了支持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降低財政發行成本,下半年降息是很可能的,率先來臨的可能是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