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篇介紹了志愿軍使用的日械,這一篇開始介紹志愿軍使用的西方武器。
由于民國時期的各個軍閥大多都有西方國家做靠山的背景,加上抗戰時期英美對國軍的武器援助,所以國軍裝備的西方武器五花八門,這也使得人民軍隊在戰場上繳獲了大量的西方武器。而在朝鮮戰場上,志愿軍也繳獲了大批的美制武器,本著拿來主義的原則,志愿軍將這些武器拿來就用,向著它們的前主人噴出了火舌。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志愿軍使用的西方武器都有哪些吧。
手槍篇
日制的王八盒子手槍(南部十四)確實不太好用,所以并沒有成為人民軍隊的制式手槍。但是原產自德國的駁殼槍——毛瑟軍用手槍(7.63mm)自從進入中國以來,一直深受中國各種勢力軍隊的喜愛,據統計全球生產的七成以上的毛瑟手槍都賣到了中國,人民軍隊繳獲起家自然也是大量裝備。
這種手槍之所以能在中國大行其道,是因為它可以快速連射,能夠作為微型沖鋒槍使用。不過一般這么用的毛瑟手槍都是20響的,也就是所謂的快慢機。
當時的中國軍隊流行將裝備這種手槍的士兵,編成專門的精銳連排單位。在攻入敵軍陣地和敵軍就要攻入陣地前,裝備毛瑟手槍的部隊站成幾排密集隊形,對著敵方一陣狂掃,然后抽出背后的大刀身先士卒沖上去肉搏。
裝備毛瑟手槍的紅軍戰士,照片中這種上部供彈的結構,說明這是可以20發連射的毛瑟快慢機。紅軍當時的毛瑟手槍的使用方法跟一般軍閥部隊一樣,所以裝備這種毛瑟手槍的紅軍戰士也是軍中精銳。
由于毛瑟手槍的戰場用法,所以在抗戰前它很少作為軍官的配槍,反倒是常常作為微沖下發給專門的精銳部隊使用。
到了抗戰時期,由于日軍裝備大量擲彈筒等火炮,這種毛瑟手槍密集陣戰術便無法再使用了,于是毛瑟手槍便慢慢成為了軍官配槍。照片中左邊離我們最近的志愿軍軍官,手持的就是一把毛瑟手槍。
這種手槍雖然是德國原創,但是仿制品眾多,像是20響的快慢機就是西班牙最先搞出來的仿品,然后又被各國抄襲轉賣給中國,而國內也有大量仿造品,所以它的來源非常復雜。
這種勃朗寧手槍也是有多國版本,其中以比利時和美國的最負盛名。這種手槍以威力大著稱,不過由于中國所有數量并不多,所以在志愿軍中只有中高級指揮官才配備的有。志愿軍軍服都比較接近,加之沒有軍銜很難辨別職位大小,但是腰上別一把勃朗寧的,老兵都知道那一定官不小。
栓動步槍篇
毛瑟步槍鼎鼎大名,但是該槍跟中國一直犯沖。像是老套筒本來想學的就是毛瑟步槍,結果卻被德國人忽悠仿了1888式委員會步槍。上圖中的捷克Vz.24步槍(7.92mm),也是被德國軍火商當成毛瑟98K忽悠了民國。
但是捷克武器在當時一向有精品之名,所以這種有獨特的四個槍帶圈的10萬枝步槍,在裝備德械師后大獲好評。而此時恰逢日本發動七七事變抗戰全面爆發,所以民國集中了一批戰略物資,不惜血本向德國軍火商再求購10萬枝‘毛瑟98K步槍’。
而這一次德國軍火商在1938年,真的向民國交貨了10萬枝正牌的毛瑟98K步槍。然而收到貨的民國卻發現這次自己真當了冤大頭,這批98K步槍全是德國陸軍淘汰的舊槍。而且為了能盡快出口,德國軍火商將槍支上的國防軍編號全部人工磨去,進一步造成了這批槍的精度下降使用壽命縮短。所以僅僅一年左右,這批正牌的98K步槍都被民造的中正步槍取代。
這10萬枝捷克Vz.24步槍中有一批最終到了人民軍隊的手中,并隨著志愿軍到了朝鮮戰場。照片中離我們最近的志愿軍戰士,使用的正是捷克Vz.24步槍。
春田步槍(7.62mm),也叫M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它是美軍一戰二戰的制式步槍。不過在朝鮮戰爭時期它已經基本退出了現役,但是朝鮮戰場上一部分美軍狙擊手們還在使用該槍,這一點在電影《水門橋》里有體現。
栓動步槍普遍精度高射程遠,所以至今也被作為狩獵槍使用。
這種在二戰中已經逐漸被美軍淘汰的步槍,被美軍大量援助給了國軍,自然而然地人民軍隊也就裝備的有了。
這張著名照片中,最左邊的志愿軍戰士手持的正是春田步槍。志愿軍拿著美械繳美軍的械,還真是提氣的歷史瞬間啊。
志愿軍裝備的西方步槍肯定還有其它的一些(如英七七),由于缺乏歷史資料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介紹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