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年來最火的癌癥療法,免疫療法中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絕對是焦點之一。
在全球癌癥細胞免疫治療領域,CAR-T細胞療法依舊是獨占鰲頭。
CAR-T無疑是最令人期待的治療手段之一。這項技術近年來在治療各種惡性腫瘤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已成功應用于多種血液惡性腫瘤的治療,迄今為止,美國FDA已批準了六種CAR-T細胞療法上市。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能夠修改免疫系統的T細胞以靶向并殺死癌細胞,該過程涉及到要去除體內的T細胞(對人體免疫反應至關重要的白細胞),并在將其注入患者體內之前對它們畸形基因改造。
雖然,CAR-T療法在實體腫瘤方面如肝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統腫瘤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是少之又少,這主要是礙于靶點選擇困難、CAR-T細胞進入腫瘤組織困難、CAR-T細胞進入腫瘤組織后容易被其他免疫抑制性的分子或細胞所阻擋無法發揮作用等。
但國內外的學者針對CAR-T進行了多種改造,不斷地發現新靶點,以用于治療多種實體腫瘤。近期備受矚目的2024年第115屆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年會剛落幕不久。作為全球歷史悠久的腫瘤研究學術會議之一,AACR年會一直引領著腫瘤研究的前沿。其中就不伐抗癌領域的焦點——細胞治療,大會上也更新了大家備受關注的CAR-T療法。
病灶完全消失超3年,疾病控制率81.3%,CAR-T治療腎癌卓有成效
在2024年AACR會議上,來自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Samer A. Srour博士公布了一項新型CAR-T療法的臨床最新數據。有研究表明,利用CRISPR/Cas9技術可以優化CAR的結構,包括調整抗原識別區域,以提高CAR-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識別和攻擊能力。
CTX130是一款同種異體CRISPR-Cas9 CAR-T細胞,其靶點是CD70,此次研究公布的是CTX130治療腎透明細胞癌(ccRCC)患者的1期持久反應和穩定性。
CD70 是一種與 CD27 相互作用以控制 T 細胞活化的配體,它在活化的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和成熟樹突細胞上瞬時表達。在腎癌中,異常 CD70 在超過 80% 的患者中高度表達。這使得它成為探索腎癌的理想靶點。
共納入16例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種檢查點抑制劑(CPI)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后進展的晚期ccRCC患者,均給予劑量遞增治療。所有患者入組時均為IV期,先前接受治療中位數為3次,CAR-T細胞的劑量范圍:從3×107-9×108,未發生劑量限制性毒性。
數據截至2023年10月9日,1 例接受3×107CAR T細胞第一劑量水平治療的患者(6.3%) 達到了完全緩解,第3個月并維持在36個月。值得注意的是,完全緩解者的基線 CD70 表達水平為 100%。
此外,12例(75.0%)患者達到疾病穩定 (SD),其中 1 例患者維持疾病穩定超過 12 個月,所有患者疾病控制率為81.3%,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2.9個月,中位總生存期(OS)為20.5個月。
研究數據表明,COBALT-RCC研究的最新結果證實了CTX130令人鼓舞的抗腫瘤活性和卓越的安全性。
由于目前我國的CAR-T療法主要是針對標準治療失敗(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PD-1治療等)的復發難治性患者,因此國際上的臨床研究進展無疑給我們指明了一條道路,也讓復發難治性腫瘤患者多了一個治療選擇。
目前無癌家園醫學部招募癌種: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T細胞白血病(T-ALL)、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多發性骨髓瘤等癌種!
總緩解率為50%!斯丹賽實體瘤CAR-T直擊結直腸癌
斯丹賽基于自主研發的CoupledCAR?平臺技術開發的首發候選產品GCC19CART的報告,該產品被開發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結直腸癌(R/R mCRC)患者。
2022年4月19日,上海斯丹賽生物宣布,其開發的實體瘤CAR-T產品GCC19CART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
GCC19CART是一款自體CAR-T治療產品,是用于治療復發難治轉移型結直腸癌(R/R mCRC)的實體腫瘤領先療法。不得不說,這項殊榮讓CAR-T療法在攻克實體瘤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可喜可賀!
何謂復發難治型結直腸癌?美國國家綜合癌癥委員會(NCCN)認定的定義為:經多線標準治療無效或發展轉移的患者,這類患者只有極少的有效治療選項。簡而言之這類患者均經過多次常規治療后無效,幾乎沒有治愈的可能。而美國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復發難治轉移型結直腸癌三線治療的客觀緩解率為1%~1.6%,總中位數生存期僅為6.4~7.1個月,有大批的患者未得到滿足的醫療需求。
GCC19CART專門靶向并清除表達結直腸癌腫瘤標記物GCC的癌細胞。公開資料顯示,靶向鳥苷酸環化酶C(guanylyl cyclase C,GCC/GUCY2C)屬于受體鳥苷酸環化酶家族中的一員,是鳥苷酸、尿鳥苷酸和大腸桿菌腸毒素的受體,在胃腸道的液體和離子穩態中起關鍵作用。大約80%的結直腸癌患者腫瘤中GCC表達陽性。GCC在正常組織中的表達僅限于腸道內腔上皮細胞頂端,不在其他組織器官中表達,近年來研究發現,GCC在原發性結直腸癌細胞中穩定表達,而在轉移性結直腸癌細胞中異常高表達,被認為是轉移性結直腸癌的特異性標志分子之一。
一項在中國進行的由研究者發起的多中心I期劑量爬坡臨床試驗顯示,根據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低劑量組(1×106CAR T/kg)的客觀緩解率為15.4%(2/13),中劑量組(2×106 CAR-T/kg)的客觀緩解率為50%。
基于臨床醫生的評估,劑量水平1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3.8個月;劑量水平2(2×106?CAR T/kg)的試驗正在進行中。
初步結果表明,GCC19CART在難治性轉移性結直腸癌中展現出有意義的臨床活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
疾病控制率高達90%,EpCAM CAR-T治療胃癌小試牛刀
通過CAR-T細胞靶向EpCAM是胃癌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EpCAM在胃腸道系統的各種癌癥類型和轉移部位高度表達,它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預后標志物和治療靶點。
此次大會上公布的試驗中期分析結果顯示,EpCAM CAR-T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輸注后4周的隨訪期內未觀察到與治療相關的死亡。EpCAM CAR-T在胃癌(GC)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胃癌患者總緩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別達到20.0%和90.0%。
這提示,內在單核細胞亞群作為CAR-T療效和CRS的決定因素的關鍵作用,可能為預測和提高CAR-T細胞療法治療實體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價值的策略。
中國CAR-T細胞臨床試驗進入井噴時代,或彎道超車!
根據國家藥審中心及企業公告梳理,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的記者發現,目前國內在研的CAR-T產品超過25款,其中包括傳奇生物、科濟生物、藥明巨諾、森朗生物、馴鹿醫療、西比曼生物、信達生物等。這些公司在布局新一代CAR-T以及異體CAR-T技術,初步數據優異,有望獲得全球市場。
2021年我國迎來了細胞免疫治療的元年,作為先鋒的CAR-T療法,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CAR-T療法主要在于改造T細胞來使其識別腫瘤細胞的特殊靶點,理論上,可以有無數種針對不同靶點的CAR-T療法,這意味著蘊含著無限可能。
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夠在國內外醫學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降低細胞療法毒副作用,降低價格,突破實體瘤的瓶頸,讓越來越多的晚期癌癥患者獲益!
本文為無癌家園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