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幾乎所有銀行的凈利潤都在下降,比如農行、招行下降了2%,工行、建行下降了3%,中行降了5%,真不知道該解讀成利空還是利多。
好的一方面是,社會總利潤基本是固定的,銀行賺的少了,自然其它部門就有可能賺更多。比如,從19年至今,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房貸利率)已經降了約1個百分點,大城市房奴每月差不多能省大幾百塊呢。
眾所周知,銀行在中國經濟中異常強勢。去年,約5300家A股上市公司合計創造了5.3萬億凈利潤,然而僅42家銀行就賺了2.1萬億,占比近40%,真正的一家頂百家。
因此,銀行的讓利空間是巨大的,假定到年末,上市銀行平均少賺5%,那就可以讓市場多賺超1000億,比我大西安一年的財政收入還要多,或者更具體,平攤到7.6億勞動力身上,每人可以分140元。
老實講,改開四十年,銀行早已賺得盆滿缽滿了,現在經濟遇到困難,讓它做一些犧牲應該也不為過。
但是,反過來想,連銀行如此強勢的部門現在也賺不到錢,可見經濟冷到何種地步了。這其中,固然有央行降息的影響,但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錢貸不出去了,更不要說不少人甚至在提前還貸。
根據央行數據,今年前四個月,居民新增貸款僅8000億出頭,比去年同期一口氣少了約5200億,不管是短期消費貸還是長期房貸,反正老百姓都不想再貸款了,因為完全不知道將來還不還得起。
更夸張的是新增社融總量(全社會一起借的錢,包括居民、企業和政府),4月份竟然同比轉負了,也就是說,該月全社會向銀行還的錢比借的錢還多,創下自2005年以來的記錄。
除了政府,真是沒人愿意貸款了。
因此,總的來說,其實很難將銀行凈利潤減少理解為利多,因為這大部分都是由于信貸和經濟萎縮,而不是銀行主動讓利,悲觀的看,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收縮才要剛剛開始。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