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小米作為科技巨頭,它們的納稅數字頻繁成為熱議話題。但你知道嗎,盡管這些公司納稅額高得驚人,真正的納稅大戶其實并非它們。那么,站在納稅巔峰的是哪家企業呢?
民營納稅巨頭
研究中國的稅收領域時,華為和小米等科技巨頭常常被提及,據2023年數據,華為的營收規模為7041億元,凈利潤869億元,而所得稅達到了106億元。
同年,小米的營收規模為2709億元,凈利潤174億元,所得稅則是46億元。這些數字在社交媒體和新聞報道中頻頻出現,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作為民營企業的標桿,華為小米為大家展示了民營企業發展的更多可能性,同時也是市場經濟活性的體現,然而民營企業納稅再努力,也抵不住一個“恒大”拖后腿。
國企在國有經濟中的支柱地位
盡管這些科技公司的數字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們并不是納稅的最大貢獻者。
國有企業如,中石油和中石化,這兩家公司的年營收常年超過萬億人民幣,凈利潤也多次突破千億大關,其納稅額遠超一般民營企業。
再如國家電網,其年度納稅額經常超過1000億元,其財務規模和對國家財政的貢獻極為重要。
即便這些央企在財政貢獻上占據了高位,真正的納稅冠軍卻是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行業領頭羊——中國煙草。
根據煙草專賣局的官方數據,2023年煙草行業實現稅利總額高達1.52萬億,實現財政總額1.5萬億。這個數字不僅遠超所有民企,甚至是大多數央企的總和。
中國煙草的納稅額相當于21個華為、22個茅臺。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比例,考慮到貴州茅臺2023年的營收為1500多億,凈利潤747億,上繳稅金666億元。
與之相比,煙草行業的稅收規模展示了其在國家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和無可比擬的影響力。
誰替國家造飛機
但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也離不開中國廣大煙民的“貢獻”。煙酒行業的利潤大家都知曉,然而煙草產品在中國受到嚴格的國家壟斷,這不僅僅是為了經濟安全,更是其帶來的可觀收益。
所有生產和銷售活動都由國家控制,這確保了稅收的高效率和完整收取。盡管公共衛生倡導者長期呼吁減少煙草消費,但煙草稅和利潤對國家財政的貢獻使得政策制定者必須在公共健康和稅收收入之間尋找平衡。
2023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納稅總額為1.25萬億,這也顯示出即使是國內最強大的500家民營企業的納稅總和也無法與中國煙草一家相比。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中國煙草的貢獻亦反映了我國對某些關鍵行業的特殊稅收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如何支持國家經濟的整體穩定和發展。
例如,2023年我國國防預算開支為1.55萬億,中國煙草的稅收幾乎可以單獨支持這一開支,顯示了其在國家經濟中的重要性。
結語
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都是我國經濟的一部分,都應當重視煙草與華為和小米各方面都沒有可比性,因為不是在一個維度里的,華為和小米等高科技民營企業能發展到如此層面,已然相當優秀了。
今日話題:中國第一納稅大戶:一年上交1.5萬億,約等于21個華為、22個茅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