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畢亞軍
4月:
社融,即企業和居民貸款融資總額,2005年以來首次負增長,—1987億,同比大幅多減1.42萬億元。
借錢不積極,更嚴重了。
M1,活期存款+現金,余額66.01萬億元,增速也是負數,同比下降1.4%,增速較上月末低2.5個百分點。
實體經濟沒活錢,更嚴重了。
M2,M1+定期存款,依然增長,余額達301.19萬億元,同比增長7.2%,M2比MI增速差8.6,也就是:
定期存款加倍跑贏活期+現金。
如果把定期存款狹義地定義為不流動,不參與經濟活動的“死錢”,那就是:
錢還在越來越多的“死去”。
對應到實體經濟,就是更那啥了。
很多人因此高喊國家放更多水來促經濟,國家其實已經努力,水已經在那,超300萬億了,還要怎樣?超長國債也都長到50年了,還能怎樣?
但看看上面數據,關鍵問題和問題的關鍵是缺水嗎?
并不是。
流水不腐,現在的關鍵是,水不怎么流啊!
如果水越來越多成“死水”,錢越來越成“死錢”不解決,就算放再多水,賬上的錢再多,實體經濟也還是缺錢。
怎么讓水活起來?
要敢用、敢借,核心是企業更積極地投資,居民更積極地消費。
如何才能更積極?
很多人都在呼吁企業創新,企業家精神,鼓勵民間活力和信心,但這些可能只是果,不是因。
真正的因,是國家的意志和行動。
讓大家更積極的關鍵,在國家的推動和筑底:對創新創業的推動和保障,對消費的根基——解決大家后顧之憂的社會保障的筑底。
創新與消費的活力與馬力固然在民間,中國人也不乏創新奮斗精神、智慧與勤力,不乏美好生活向往,但這一切:
總閥門和總油門在國家手里。
這也是我們的國情決定的。
4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就是打開了這個總閥門,然后不斷踩油門,激發和釋放了整個國家的活力與馬力,而打開這個的關鍵,是政府,而不是民間。
國家不開這個閥門,不踩這個油門,只有投機倒把和小作坊,沒有企業和企業家,企業和企業家都沒有,何來企業家精神。
今天的經濟發展,需要更大更強的活力與馬力,也就是需要打開更大的閥門,踩更大的油門,關鍵依然在國家的設計與推動。
如果要談企業家精神,首先也是迫切需要政府更有企業家精神。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崛起,很關鍵一個也就是政府官員們很有企業家精神,他們敢闖敢干,能闖會干,領著大家一起冒險探索,一起沖。
他們不是企業家,勝似企業家。既像企業家一樣創新創業,也給真正的創業者、企業家培植創業創新的沃土,守護創新創業的環境。
一地官員有企業家精神,背后可能跑出來一批又一批企業家;一地官員沒企業家精神,甚至讓企業家沒精神,背后可能就是一批企業的黯然凋落。
打開今天的經濟版圖,一個事實也是顯然的,越是官員有企業家精神的地方,這個地方的經濟就越發展與發達。
反之亦然。
這還是由我們的國情所決定的。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