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與美女是男人的*藥也是毒藥,蕓蕓大眾熙熙攘攘大多是在權色,哪怕能南柯一夢也是好的,以至于“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成為時下快餐化網文的主流。有人視權色為人生最高追求,自然也有人“糞土當年萬戶侯”,棄之如敝履。比如春秋時期曹宣公之子公子欣時(子臧),面對唾手可得的國君之位,毫不動心而是讓給了公子負芻(曹成公),世稱子臧讓國。
明代也有一位郡王視爵位為糞土,主動向朝廷請辭。他便是魯藩第二代安丘王朱當澻。他為何要辭去郡王爵位,又能否如愿以償呢?
安丘王府的源起
魯藩的始封祖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生母寧妃郭氏。郭寧妃繼李淑妃之后負責管理后宮事務,代理皇后職權,關鍵她還有兩個哥哥,淮西二十四將之二的:鞏昌侯郭興和武定侯郭英,身份可謂是顯赫。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明太祖第一次封建諸王,出生才兩個月的朱檀被封為魯王,是受封諸王之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魯荒王墓出土的錯金云龍紋鐵鎖
《明史》稱朱檀“好文禮士,善詩歌”,對其評價很高。可實際上這位魯王殿下是個讓百姓聞之色變,更是能令小兒止啼的惡魔。他沉迷于丹道,為求長生,伙同王妃湯氏在封地兗州大肆搜捕兒童,獲取藥引,搞得天怒人怨。這場鬧劇最終以朱元璋大發雷霆,魯王妃湯氏被賜死,朱檀處以髡刑而告終。
出于父子天性,明太祖還是給了朱檀機會,結果他卻死性不改,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十六日,因過量服用丹丸,毒發身亡,時年20歲。明太祖在悲痛之余,實事求是地給了兒子一個謚號:荒。
“嗚呼!父子,天性也。謚法,公議也。朕于爾親雖父子,詎得以私恩廢公義?今特謚爾曰荒,昭示冥漠,用戒方來。”(《明太祖實錄》)
官方謚號屬于身后哀榮,不到一定級別欲求而不得。故一般而言,后世子孫提及有謚號的先祖,大都會自豪感爆棚的以謚號進行尊稱,明代宗室更是如此。比如蜀王朱椿謚號為獻,后世都以“獻王”、“獻園”指代。即便是唯二讓老爹親自撰寫祝文破口大罵的另一個主角,朱檀的二哥秦愍王朱樉(音shǎng),后世子孫也以“愍王”相稱。唯獨朱檀,子孫后代不稱其謚,代之以“魯先王”。實在是“荒”比隋煬帝的“煬”還不如,過于難聽,令人難以啟齒。
魯荒王朱檀身后只留下一個不到兩歲的庶子:朱肇煇(音huī、yùn或xūn)。被祖父明太祖取回,撫養于宮中。建文二年(1400年),13歲的朱肇煇被封為魯世子,永樂元年(1403年)三月襲封魯王,并于永樂六年(1408年)七月重新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兗州魯王府。作為獨苗,振興魯藩成為其背負一生的職責。
在祖父及嫡母魯荒王繼妃湯氏、生母次妃戈氏的培養下,朱肇煇不同于作死作到死的老爹,他禮賢敬士,素稱賢王,忠以事君,孝以事親,淡泊自守,與朝廷保持著良好的關系,為魯王一支宗室壯大做出了巨大貢獻,最終獲得“靖”這個蓋棺定論。
朱泰坾(音zhù),生于永樂九年(1411年),為魯靖王朱肇煇庶長子,生母傅氏。雖為朱肇煇長子,可二弟朱泰堪乃嫡出,一早被確立為繼承人,故庶出的他只能屈居其下。宣德二年(1427年)六月,四兄弟同日受封,朱泰堪封魯世子,朱泰坾則被封為安丘王,同時冊封西城兵馬副指揮孫鐘之女鐘氏為安丘王妃。
尼山孔子像
成化二年(1466年)七月,魯王朱肇煇薨逝,在位64年,享年79歲。來時,父王因荒唐而早逝,整個魯藩就剩下他一根獨苗在風中飄搖,隨時都可能熄滅。去時,四世同堂,兒孫繞膝,使得本命懸一線的魯藩得以開枝散葉、茁壯成長。望著病榻前的兒孫,朱肇煇滿是成就感,不過心中又有不小的危機感,畢竟各支宗藩不肖子孫頻出,甚至累及整個支系。為此,纏綿于榻的魯王效祖父太祖高皇帝故事,留下《魯王遺訓》,回顧自己艱難守業的一生,用以警示后人,要求魯藩宗室團結一致,忠于朝廷。
正是魯靖王樹立的優良家風,使得魯藩宗室口碑良好。在父王的教導下,朱泰坾非常低調,《明實錄》上幾乎難見他的活動記錄。對朝廷、對百姓而言,宗王少見活動記錄是好事,能上實錄的往往是大事、惡事,安丘王猶如神龍見首不見尾,意味著他為人安分守己,不惹是生非,不管是否有所建樹,在那個時代能做到這一點,可以稱一句賢王。
成化八年(1472年)二月二十六日,安丘王朱泰坾薨逝,在位46年,享年62歲,朝廷賜謚曰靖恭,屬于實打實的美謚。
主動請辭爵位的安丘王
朱當澻(音suì),生于天順二年(1458年),為追封安丘莊簡王朱陽鐆(音suì)的嫡長子,安丘靖恭王朱泰坾,生母衛氏。
其父朱陽鐆生于宣德六年(1431年),為朱泰坾嫡長子,生母安丘王繼妃孫氏。景泰二年(1450年)受封安丘王長子,確立為繼承人。結果待機時間太次,沒能熬過老爹,于成化三年(1467年)去世。
其后,按照支系倫序原則,朱當澻成為安丘王的當然繼承人,被冊立為安丘王長孫。祖父去世時,他年已15歲,早滿足襲爵條件,然而好事多磨。此時嗣王需服滿孝期才能襲爵已成為主流,不過仍有部分宗王不受服喪制度影響,得以在先王去世的次年襲封,但他沒能享受這一待遇。即便是居喪期滿襲爵,成化十年便已到期,結果直到成化十二年(1476年)三月,朝廷才冊封他為安丘王。
青蓮公園
當年十一月,在朱當澻的奏請下,朱陽鐆被追封為安丘王,賜謚曰莊簡,得以如王府宗廟享受冷豬頭肉。
朱當澻與乃祖一樣,實錄中幾乎名聲不顯,有數的幾則記載多為給其子女賜名賜爵賜婚,唯一的例外便是主動上疏請辭爵位,事情發生于弘治十年(1497年)。
朱陽鐆去世時,朱當澻年僅十歲,少年失怙,與母親衛氏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有賴衛氏既當媽又當爹的辛苦撫育,才得以健康成長,成為魯藩又一代賢王。這其中衛氏付出的艱辛難以言表,故他對母妃非常孝順。
弘治十年,衛氏撒手人寰。少年失怙,中年失恃,壯年喪偶,老年喪子,是為人生四大苦。年介不惑的安丘王殿下,陡然歷經前兩大苦,想到自今以后再無母親可憑恃,不禁悲從中來。為母守孝時,出自《詩經?小雅》的《蓼莪》這首詩所描寫情景,正是他當下心情的寫照。
因喪母之痛,而無法從自己多舛的命運中自拔的朱當澻,當即作出了一個在父母墳前廬墓而居,以報父母之恩的決定。可大明宗室不同于尋常百姓,特殊身份給他們帶來諸多特權的同時,也將他們禁錮在了藩地城池這一片小天地中,別說是長期在城外結廬而居,即便是想要送葬出城或出城祭掃,都要先報朝廷審批,待獲批后才能成行。
朱當澻身為郡王,列居宗室權勢頂端,身上所受到的約束自然更為嚴苛。想要以此身份長期在城外結廬而居,別說是這輩子,連下輩子都不可能。
當年八月,打定主意要為父母守墓安丘王殿下,毅然上疏朝廷表示決意在莊簡王墳園結廬守孝終老,正好嫡長子朱健樸已然長大成人,可以襲爵,為避免朝廷難做,他打算放棄王爵,讓朱健樸繼任。
兗州護城河
爵位不同于官職,屬于終身制,只要不犯大錯可以終生保有,對宗室而言更是如此。朱當澻竟然舍得眼前的榮華富貴,的確是個大孝子。可對朝廷而言,他意圖內禪的行為是整個大明宗法體系的挑戰,自然不可能同意。然而古代以孝治國,天大地大孝道最大,對這位安丘王這位規則挑釁者,即便反對也不能進行處罰,反而要好言規勸。
“己酉……魯府安丘王當澻奏:‘臣甫十歲喪父,賴母妃衛氏教育成立。今母薨,合葬父墓。乞令長子健樸襲爵,得遂結廬墓側,麻衣終身,以報父母之恩。’上曰:‘王欲為親廬墓,孝心可嘉。但舊無事例,只于本府居喪行禮。’”(《明孝宗實錄》)
眼見自己的孝心得不到朝廷的祝福,朱當澻只能遵旨在府中為父母守孝。
阿越說
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一月十七日,安丘王朱當澻薨逝,在位30年,享年48歲,朝廷賜謚曰榮順。關于他的壽數《明實錄》存在重大錯誤。
“壬辰……魯府安丘王當澻薨。王,莊簡王嫡長子,母妃衛氏,成化十二年四月初三日襲封,至是薨,年三十有四。訃聞,輟朝一日,賜祭葬如例,謚榮順。”(《明武宗實錄》)
據此推算他應當生于成化八年(1472年),可實錄明確記載其父朱陽鐆去世于成化三年(1467年),即便是遺腹子,出生時間也不會晚于成化四年,是故上述記載明顯有誤。他在請辭爵位奏疏中提及父親去世時,年僅10歲,由此可推算他生于天順二年(1458年),王妃韓氏與他同日受封這點也可以驗證,其所言不虛。
朱當澻之后,安丘郡國又傳端惠王朱健樸、榮恪王朱觀熑、溫僖王朱頤堀、康懿王朱壽鏛(未封早逝,兒子襲爵后追封)、安丘王朱以浩(謚號不詳)及末代安丘王朱弘槚,一直傳承到明末,與國同休。歷代安丘王中只有朱健樸在正德八年(1513年)因信任群小虐害他人,被罰停祿米半年。其余諸王都顯得籍籍無名,不管是安分也罷,平庸也好,至少沒有做出什么殘害民眾之事,對百姓而言這樣的宗室才是好宗室。以明朝的眼光,稱一句賢王家族并不為過。其中尤以為給母親盡孝,甘愿放棄郡王爵位朱當澻最為耀眼。
魯藩離曲阜近在咫尺,歷來與衍圣公府關系密切,雙方多有聯姻,安丘王府便是其中之一。《明實錄》明確記載有三位安丘王妃出自孔府,分別為:端惠王妃、榮恪王妃和朱以浩王妃。
曲阜九仙山
曲阜市吳村鎮北部有座凝煙涌翠的九仙山,素有“小泰山”之稱。九仙山東南部小村莊:會泉峪村,村北李子山有三座墓呈“品”字形大墓,其中兩座封土完好。1958年當地農民在耕作時,其中一座出現地面坍塌,露出磚券墓室,并挖出一通墓志銘,銘曰:“魯府安丘王鎮國將軍壙志銘”,為篆書陰刻,志底刻安丘王家世及生平。壙志顯示墓主人為安丘莊簡王朱陽鐆的第三子鎮國將軍朱當沿。1977年12月,該墓群被定為“明安丘王墓群”,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一座大墓被認為是安丘王墓。歷代安丘王及其子孫應當就安葬在左近。
相關文章
魯惠王朱泰堪:天下安有四十年之世子?朝廷為何連金寶都愿不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