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粉絲想讓我聊一下政府收儲的大政策。坦率說,我真的不想再聊政策了。不是故作姿態語,咱們都是微民,能做好自己都難死了,就別老是操心宏觀了。而且,這兩年的這些個政策,整體看下來,我的感覺是很亂套,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么評價。最近看國際機構評價國內房地產越來越密集,調門也變得積極,事情當然是好事。但是總是讓我閃回到阿西莫格魯的那句話里:對房地產,人民比專家有著更正確的理解(套用)。妄圖去預測底部,總是被證明是最愚蠢的一件事,我做不到這一點。
宏觀是宏觀,你是你。個人操作,無所謂樂觀悲觀,要注意逆向思維,這個思維真的非常有用。經濟的運行很奇妙,經常會讓你一拍大腿:哎呦,我咋沒有想到!是以,你們說,這段時間么多的政策出來,別看我文章更新的少,我真的超忙的,我忙不迭的一個想法是:趕緊炒一把房地產股,賺一波然后把房貸還清去,哈哈。相比于勢大力沉的房地產市場,房地產股的市場無疑是更值得參與啊,等到大家都反應過來,這一波反抽又該結束了。這要比你天天追著政策跑,有價值的多。
說點我的看法。
1)政策和市場現在的特征。讓我非常直白的說出來:決策層其實也不知道怎么搞。10幾萬億的行業就這么塌下來,那一定是所有的“逆風”都具備了,并且花了許多年,你想把它短時間內扶起來(扶到什么地步又不明確目標),想都不要想。政策和市場就是互相看,市場期待政策刺激,而政策要看市場表現,互相推著走,走一步看一步。許多觀點非常認真的探討政策,假設的前提是:政策是對的,政府知道該怎么做。實際上,完全不是,政府要是真的知道怎么干,他們哪會隔三差五的召集開發商開座談會啊。就是因為不知道,才要天天去摸底市場,但是市場短期瞬息萬變,而且市場先生也常常“犯錯”,還要確保你的信息都是真實準確的……那誰能做得到,國家統計局那些新房數據能是準確的嗎?(限價限了那么多年)。
一句話,面對這樣的市場調整,從未見過的市場調整,政策其實也是在摸索。過去的政策都不管用了,新的系統性的政策又拿不出來,只能是一個個試。這個情況下,任何單一的政策,拿出來講都沒有什么效果。疊加的政策,需要時間,也許很久。但判斷這些,最根本的一條是:經濟規律。
2)政府收儲房子。之前說了這個,其實這是一個不得已的辦法,也是必然的路子。因為一方面,大城市的政府需要新建大量的保障房(保租房、公租房、配售保障房等等),而另一方面,是市場上建了太多的商品房賣不掉。最好的結果就是有一個大金主把賣不掉的房子收過來,然后做一個城市的龐大的“公共住房庫”,提供保障。這個理論上講得通,但是現實中走不走得通,我不知道。有倆問題,一個是政府收購的類型和收購價,另一個是收購量和政府的錢打哪里來。
比如說收購公寓、商辦還是住宅?要是說便宜、做保障,那應該去收購非住宅,因為打的折猛啊,像深圳龍華的公寓都能打到2字頭,羅湖的3字頭,整體收購1字頭都能拿下,不少公寓的回報率能做到3-4%了,就算是未來租金下跌,政府長線出租也有的賺。但是住宅夠嗆,得打幾折回報率才能打平?如果打的折反推回報率搞到3%,那開發商市場上也能賣掉。
再比如說第二個問題,收購的少,起到的意義就是象征意義,忽悠人,那收購的多,錢從哪里來呢?按道理應該是財政來兜底,這個……有道德風險,怎么向市民解釋還挺費腦筋的。再說,隨便拎出一個城市,財政還有錢嗎?還敢花嗎?(這得多少錢啊,隨隨便便幾百上千億)。我看有信息說用國有銀行的貼息貸款(不如直接用三大行的PSL咯),這個咱真不懂咋玩。我只知道,PSL搞得猛的時候,都有一大堆人在講,會產生信貸擠出什么什么的。如果國有銀行都在貼息了,干嘛不直接一把降LPR呢?把它打到1、1.5,那個利率,真會有很多人去買房子的。民間的錢,比政府的錢多,也快。
3)市場的問題。回到上面,市場的問題是啥要弄明白,因為現在市場存在三個反差:政策、市場、思維。似乎可以這樣描述:政策覺得,這限購什么的,可不能一把放,放了很容易翻頭上漲呃。主流思維呢,覺得還是得靠貨幣大放水,只要開動印鈔機房價就能“通脹”起來。但是,請注意,市場沒買賬,一直沒給臉。這就尷尬了。反證也很好找,你們說放貨幣就有用,日本肯定不同意。說明這些變成了“舊思維”,不管使了,市場的問題需要重新描述。
我理解,市場的問題就是沒錢(咱別用學術的話講,就是大家窮了)。房地產現在是剛需的市場,投資者不入市了,而剛需撐不起來這個量。沒錢的話,你刺激是刺激不起來的。而至于為什么沒錢,這里面有經濟規律的因素,也實在有政策的鍋(覺得政策沒錯的,你對對)。我們講事實:房地產是支柱,現在你得承認,這無關對錯。這個支柱倒了,按正常邏輯,你得有新的動能撐起來,比如說高科技、互聯網、中概股什么的,但它們也倒了。這就是,一批人沒了(失業了),一批人降了(比如金融),一批人跑了。就是說,曾經創造中產、富人群體的支柱,都差不多倒掉了,市場扛不住。
解決方案就一個,得讓人們重新有錢起來(以及預期能賺到更多錢起來),而這,需要時間。因為你需要你的新經濟增長動能起來,創造龐大的就業、提供體面的待遇、擁有造福的IPO,那就能重新轉動起來。但是,你看最近什么水電燃氣高鐵開始漲價,嚯,就很神奇(經),到底是想靠這個提振CPI呢還是想緩解地方財政呢?不管哪種動機,想想看那個結果,本來就不敢消費,你又提高這些必需公共品的價格,那不是更不敢消費了嗎?我是無法理解。
所以,你問我,這些政策的意義。我覺得對房地產股有意義,但是對房地產市場,當然都是利好,但不會那么快。看看杭州、廣州、鄭州,這些要么是限購放開的,要么是搞過收儲的,市場也就是那樣子。房地產是實體經濟,不會像股市反應那么快。必須要等到一些條件具備,市場才會真正的觸底,政策只是其中的一個條件。
得多點耐心,慢慢等,調整已經三年了,它其實就是在提醒我們:得熬上一陣子。別再有過往的那種“舊思維”,恨不得一出政策馬上市場就要大力奮起。要慢一點,在耐心中等待、尋找、抓住新機會。
樓市、股市交流,備注加V:budao20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