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瓶行宇宙」已啟動,正在持續“建造”中,并即將于 15 天后落地莫干山。
每一個時代都由當代最具創新變革精神的青年人引領。「瓶行宇宙」社會創新節正是這樣一群關心公共議題,有善意又有創造力的青年人和組織的聚會。
我們將在 6 月 1 日 - 6 月 2 日的兩天一夜里,跳脫過往的身份和角色,扎入這個共同進行向善創造的世界,在 17 個「瓶行對話」中吸收分享者們帶來的洞察和靈感,在幾十個「社會創新體驗 Camp」里探索我們對不同議題的行動潛力。
在接下來的三周時間,我們會在這里陸續和你分享,進入「瓶行宇宙」意味著進入一個怎樣的世界;目前在這片土地上,又有哪些“建造”已然發生;以及你可以在這里做些什么,又將帶著什么離開這里。
聚會即將開始,歡迎你隨時購票加入。
活動時間
2024.06.01-06.02
活動地點
浙江莫干山勞嶺村
義遠有機農場
我們在 2014 年制作過一個原創動畫
更詳細地解釋了什么是社會創新
如果你感興趣
誰適合來到「瓶行宇宙」社會創新節?
從我們過往 3 屆「瓶行宇宙」的參與者背景來看,大多數的伙伴都在日常生活中從事著與社會創新、公益無關的工作。但這些伙伴也大都在活動后找到了在自己的角色上加入公共生活、尋求個人意義感的方式。
所以,如果你是正在反思現有工作價值、希望尋求人生脫軌可能的朋友,歡迎登陸「瓶行宇宙」。你可以在關于“創造幸福”的板塊里尋找看看是否有與自己相似的畫像,在“來去城鄉”的板塊里聽聽城市之外的另一種可能。
如果你在從事著品牌市場、產品設計、供應鏈相關的工作,希望圍繞性別、銀發、鄉村等議題創作更有意義的表達和產品,歡迎登陸「瓶行宇宙」。你可以在“美好商業”、“社區可持續經營”等板塊獲取靈感,在“無障礙”、“氣候變化”等板塊找到未來同行的共創伙伴。
如果你已是經常參與公司、學校、或社區里的公益活動、習慣于加入公共討論和行動的朋友,歡迎登陸「瓶行宇宙」。你可以在“有效公益”、“社區共益”等板塊找到自己能夠更進一步創造真實改變的路徑。
如果你是文化、創意、內容行業創作者,歡迎登陸「瓶行宇宙」。在“社會設計”、“科技 x 可持續”等模塊中,探索藝術創作對公共性的回應。
如果你是家長、是老師,歡迎登陸「瓶行宇宙」,還可以帶上學生、孩子一起。我們可以一起重新了解“滋養我們的土地食物”,以及鼓勵下一代以更具向善創造的視角了解世界。
如果你是警察、是理發師、是醫生,歡迎登陸「瓶行宇宙」。在我們過往 12 年來報道的創變者中不乏你們的角色,一起來這里看看“每個人都能站在原地改變世界”的可能性。
人人都是創變者。在這一場社會創新節中,我們會將一起沉浸于以下五大議題中,用有創造力的、有活力的、具備多元表達形態的方式,一同看見和面對那些曾經嚴肅的社會挑戰。
進入“”了解議題詳情
已準備就緒,即將登陸?那么先一起來看看,在你抵達前,此刻有那些“建造”正在發生:
五大議題模塊,我們如何逐一進入?
今年我們取消了往年聚光燈式的單人演講,轉而以「瓶行對話」的方式,將在不同議題領域耕耘的行動者和研究者們編織起來,去碰撞我們共同關注的時代議題的“下一步”。進入「瓶行對話」,你可以不設限地去吸收、去交流、去獲得思考靈感,探索行動潛力。
在這樣一場更開放、屬于我們共同的社會創新節中,我們每一場對話在籌備時都以「先找到對這個議題有著一定全局思考的“召集人”,再由召集人和我們共同邀請議題下能夠彼此深度對話的嘉賓」的方式推進,以此期待盡可能地找到最具針對性、又最具多樣性的對話者。
也正因此本版塊內容非常多,建議先深呼一口氣,再慢慢閱讀哦!
目前 17 個「瓶行對話」已集結完畢,各模塊都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前期同頻,并將在 15 天后和你一起開啟探討。
這是個不斷加速與懸浮的時代:從 996、007,到“內卷”,到“卷也卷不動,躺也躺不平”……每個人像是被卷入了巨大的漩渦中,“幸福”成了越來越難被抓住的奢侈品。
過去幾十年里,進步主義敘事和消費主義一直主導著我們對于幸福的認知和追求;如今,這些觀念正在逐漸動搖、失效……
到底什么才是幸福?面向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我們不再有標準的幸福模版或藍圖,而是需要重新審視何為幸福,深入挖掘生活和生命中真正的價值與滿足,共同尋找突破當下困境的幸福之道。
在這場由未來學家俱樂部擔任召集人的「瓶行對話」中,我們將從幸福觀變遷、生活方式、工作、親密關系、自我成長等不同視角解構未來的幸福,探索活出幸福的新可能。
在個人層面,三餐吃什么這種食物議題,看似無足輕重;但當放眼全球,食物和饑餓、貧困,土壤流失和生物多樣性話題卻緊密相連。
在人們不斷探索更好的農業實踐、組織技術的同時,我們作為個人可以做的第一步,至少是知道我們選擇的食物,從哪里來,如何生長,如何進入生活。
從一粒種子生長成為一顆碩果,食物除了要經歷陽光和雨露的滋養,更有看不見的大奧秘在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種植者的呵護之心。那些懷著愛與善念、默默耕耘的微小個體,是真正“攪動生命之土”的魔法師,為更多人們帶來豐盛的果實。
有意識地審視自己和食物的關系,打開認識食物的新視角,也是和生活建立深度聯系的開始。
本場「瓶行對話」由來自柴米多的 Max 召集,我們請到 12 位在農食領域里親耕勤作的生產者、料理者和觀察者,Ta 們將從不同的視角,帶領我們走進許多段土地、食物和生命交織的美妙故事。
大都市空間面積不斷擴大,人們的生活空間也正在不斷延展。
本屆瓶行宇宙的選擇地為莫干山,在十多年前,這里絕大多數迎接的都是從上海、杭州來的短途旅客,而今天,莫干山正慢慢長出了獨屬于在地的社區氛圍。從上海市中心出發到莫干山之間,及由此輻射到的更廣范圍,這些年正在慢慢生長出不同屬性的空間、場所,社區。
每個空間都在強調自己的在地性,嘗試探索不同的空間經營方式的同時,構建自己的社區,探索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豐富聯結。與此同時,“在地”與“社區”的力量,如何能為不同的空間產品提升吸引力和經營力?
RQ 商業觀察室是這場「瓶行對話」的召集人。?期研究城市更新與商業對未來社區關系的她們,邀請了 4 個不同地區的商業項目負責人,一起聊聊對這一題目與自身可持續商業經營關系的思考,并試圖找尋其中的共性。
疫情仿佛是催化劑,加速了我們對生活、物質、環境等各個方面觀念的轉變——其中之一,是讓我們更在意本地和當下,與“附近”的人事物連結的價值。
而社區,就是構建社會支持網絡的最小單元。這也是為何,最近政府、商業機構、公益慈善組織和創變者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社區營造”。
不過,社區營造究竟在探討些什么?建立一個讓不同背景的人們都找到共同利益,互相支持的空間,可行嗎?
想要找到更多“活在附近”的視角,那就來參與這個「瓶行對話」吧。作為召集人,大魚營造聯合創始人何嘉找來了全國各地“典型”與“非典型”的社區營造者們,來聊聊ta們的故事和經驗。
一談到“無障礙環境”,腦子里只想到增設盲道嗎?
那這場對話,將會改變你對無障礙的想象——無障礙,不單單指物理空間的無障礙,還有信息環境,藝術,更是人和人之間的態度……
無障礙概念覆蓋的人群其實很廣。6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有 46% 是殘障人士,每 5 名婦女中就有 1 人可能在生活中經歷殘障,而每 10 名兒童中就有 1 名是殘障兒童。
但很多時候,我們很少思考無障礙和我們之間的關系;在職場里,社會環境中,我們也很少考慮到隱形的無障礙需求;甚至,我們人生里的某個時刻,或多或少都需要無障礙環境的支持。
這場關于“無障礙”的「瓶行對話」,由樂平基金會 · 殘障融合實驗室召集,將帶來一場打破思維局限的討論:讓“無障礙”更無限,創造更具包容性的未來。
家鄉,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隨著中國近代城市化的進程,“家鄉”消失在了高樓大廈里,成為了回不去的他鄉。可無論如何奔赴夢想,向往世界,我們終究是渴望身心安頓于鄉土之上的,鄉村,哪怕是他者的鄉村,一旦有了聯結,也有了落地生根建立家園的可能性。
來去城鄉,何以為家?如何回得去鄉村,如何在他鄉建故鄉?這是一條早有人下鄉生活、創業摸索過的道路。
來自麥昆塔未來鄉村研究院的程大富召集了這場「瓶行對話」,邀請來自東北七峰山生態村、云南大墨雨村,四川甘孜州八郎村,蒲江鐵牛村,浙江桐鄉正河邦村等 5 位駐村伙伴,還有從日本遠道而來的設計師共享在城鄉之間來去的故事,講述在他鄉建故鄉,在故鄉激活傳統創新創業的酸甜苦辣,讓這些故事成為更多你敢試一試回到鄉村的點點星火。
現代生活繁忙勞碌,容易讓人身心疲憊。如果說,有什么無需太多金錢消費,就可以尋回生命力的方式,那學習“祖先”從自然找靈感,也許是一條路徑。
印第安人、瑪雅人、中國古人……人類的祖輩們,走在山河百川光影流云之間,從觀察自然中,習得知識和生活智慧。跟現代人改造自然理念不同,久遠的部落里,人也是自然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
在這個由野聲 WildBound 創始人姚松喬召集的「瓶行對話」中,嘉賓們將跨越山河,從不同歷史與族群為你帶來人類共享的智慧;你還將會討論這些話題:怎樣將這些久遠的文化與智慧轉化為“種子”,為當下所用?在附近的日常,又有哪些自然而然的靈光?
有人說,這是人人都在設計的時代。也有人說,這是設計與被設計的時代。
當下,我們賦予設計極大的期待,同時也有嚴重的質疑:“被設計過”可以用來描繪通過精心地思考和雕琢所產生的事物,也可能用來描繪因滿足私利而被狡詐算計過的情景。這是為什么呢?
在信息與資源的連接度更高的世界中,設計更有能力通過整合與重組不同學科知識與技術來創造有影響力的解決方案。而為誰的利益去設計、為什么樣的未來而設計,成為了設計自身的棘手問題。
這場「瓶行對話」由造點共益設計咨詢合伙人 Linda 召集,聚焦設計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思考與實踐,看到中國本土設計實踐在教育、鄉村振興、環境、文化等公共議題中的潛力;你也將參與到現場的大型思辨設計體驗中(設計小白友好)。
無論你是設計師、設計專業的學生、想參與設計的社會創新者、或是一位不甘愿“被設計”的青年,都希望你通過這場「瓶行對話」,發現自己可以如何通過設計參與公共議題。
這個場次,其實不需要語言介紹。
當文化藝術作為一種公共議題回應,語言是次要的,因為我們為你準備了更豐富的體驗——我們邀請到的嘉賓來自于各個文化藝術領域,你會聽到音樂,故事,會受到視覺沖擊,還會觸摸到溫度紋理各異的器物……
文化藝術不論載體,本來就有超越語言直達人心的力量,若表達的主題跟公共議題相關,它就更能調動那些集體感受和關于群體的思考。
無須多言,希望你享受這一次文化的沉浸,打開理解自己與世界關系的想象力。
過去 400 年,科技成了人類社會前進的最重要動力,也塑造了現代生活方式——遍布全球的電網讓我們擁有不眠的城市,移動互聯網讓我們可以快速找到幾乎任何信息任何人。
但當前,世界充滿不確定性:極端天氣,生物多樣性喪失,能源短缺,人口老齡化,饑餓和不公……而科技如何才能幫助我們應對這些危機,而不是成為加速分化和不平等的工具?
參加這場由清潔能源創新加速器 New Energy Nexus 召集的「瓶行對話」,你將會見到科技背后的“人”——多位致力于科技向善的推動者,將會分享以人和生態為中心的,探索可持續的積極解決方案。
可持續的生活,不僅僅是吃飯、睡覺、運動、走向海邊或山野......我們還需要把自己放在一個真實而溫和的內容信息環境,與足夠深入而友善的社群關系中。
就像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在其自傳《活出生命的意義》中寫到的那樣:“在刺激與回應之間留出一段距離,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那里。”在他寫下這句話的 79 年之后,我們甚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認真去思考,我們期待在日常生活中接收到怎樣的內容信息“刺激”?畢竟,在信息極度易于獲取、內容形態極度豐富的當今,我們已經充分擁有了對自己所受“刺激”的選擇權。
你花了最多時間去攝入哪些內容信息?最疲憊無力的時候你會看些什么?你喜歡怎樣的創作者?又期待參與怎樣的內容社區?
這一次,讓我們一起聊聊我們的“內容生活”,也聊聊如何用內容與社群構建生活的堅實堡壘。
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利 Ta 時代:只要動動手指,我們就可以完成捐款,支持遠方的人們。
但你是否想過,同樣一筆錢,用在不同的項目,創造的影響力可能相差甚遠?
數據說話:只有 3% 的人會根據效果來捐款;75% 的公益項目表現出了低效果、無顯著效果,甚至負面效果。
如果你想讓世界真正地變好,要不要來探索一下這條超越直覺和感覺的“理性”之路?那就來參加這場「瓶行對話」吧!
這一場由益盒 CharityBox 聯合創始人李治霖召集,他將以游戲化工作坊帶你認識何為“有效公益”;你還會與新生代中國公益人面對面交流。你將感受到,“有效公益”不僅能讓好心落到實處,也是一個很酷、很前沿、充滿挑戰與成就的職業方向。
被整個大的環境推著走,越來越多企業想要乘上可持續的列車。但上車意味著什么?它是一種投資還是一種投入?它是長期的策略還是短期的嘗試?它是品牌形象的建立,還是組織文化的重塑?
我們相信,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應該被推著走;“可持續”可以是企業實現創新、創造長期價值的新引擎。
「BottleDream 持續引力實驗室」召集了這場「瓶行對話」,圍繞“如何讓可持續成為持續引力”,召集討論可持續發展的新標準、新方法、新實踐,為希望主動乘上可持續列車的企業和組織們提供創新靈感,把握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美好品牌以其真善美的價值觀鼓勵人們在生活中發現、體驗、創造美。
我們相信可持續關于平衡現在和未來發展需求的理念,強調人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共生,讓我們更真實地面對自己,面對世界,成為這個美好世界的一部分,這種理念賦予了品牌以力量,指引著品牌生長為美好的品牌。
在此次活動中,我們將深入探討「美好品牌」實踐者,如何踐行可持續行動以及了解背后的靈感和意義。
這場「瓶行對話」由“美好品牌發現者”品牌星球召集,正在“考察”適合加入對話的美好品牌們。
如果沒有合作,即便擁有技術創新,我們也只會活在“孤島”之中。
世界卻從未如此割裂,但我們依然相信對話的力量,那些跨文化的探討,會讓我們更明確自己在世界中浪潮中的所在,并且共同找出前進的辦法。
這場「瓶行對話」,我們嘗試打開家門,往外走一步——BottleDream 邀請來自香港「MaD創不同」的 Ada Wong、AVPN 亞洲公益創投網絡的負責人葉律志、世界經濟論壇的孫淼,以及影響力投資者陸俊,一起討論社會創新這個“老話題”。
現場參與的嘉賓們,都已經各自在社會創新領域耕耘多年,而跨地域和文化背景互動,又會激起怎樣的火花?
世界變了。經濟在冷卻,實體和觀念的墻在加固,人們更多用“退”而不是“進”來描述方方面面的變化。公益、社創、個人行動、社群…… 我們改變世界的念頭強了還是弱了?什么是問題?發現自我,還是看見他者?
“對話GenZ”并不局限于關注某一個世代,而是著眼于回應當下的語境。我們希望這不是一場關于觀念和概念的熱烈討論,而是真誠的、自剖式的個體經驗與反思的分享。
這是一場共創式的“彩蛋場”瓶行對話,我們打造了一個“宇宙議事廳”,想和你聊聊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氣候變化。
關于什么是氣候變化,會怎樣影響人類,全球的科學家在 6000 多頁的 IPCC 科學報告里已經給出了答案,但對于一個普通人,我們對氣候變化的理解往往是從感受和共情開始的——
感受極端天氣給“附近”和我們的城市帶來的影響,由近及遠,發自內心的想為遠方的人們做點什么。那,行動的入口又在哪里?
如果不在科學報告中,那也許我們可以從行動者身上找靈感。
在這場對話,我們召集了一群活躍在氣候領域的行動者們,她們的共同特點是“非傳統”:氣候行動不僅是去災區前線救援、物資捐助或者呼吁減排,她們把氣候變化變成一個創作主題,用桌游、食物、騎行、影像等有趣工具進行探索,創造出一個個有趣的氣候行動入口。
這場對話不跟你聊什么大而空的道理,就想和你坦白聊聊:在宏大的氣候議題面前,如何通過創作緩解無力感,找到行動力?
在今年「瓶行宇宙」的兩天一夜里,除了進入一個個瓶行論壇的議題對話里,我們還將如何生活?
我們構筑了多個「基礎設施主營地」,供我們隨時扎入其中。它們包含書、影音、展覽、可持續商店,在我們看來這些是重要的日常生活靈感來源,也影響著我們當下的生活選擇。
瓶行圖書館
「瓶行圖書館」是專門為參與者在節日現場構建的一個社會創新圖書錧,從自然、社會、幸福、文化、城鄉等五個主題篇章,精選書籍與刊物,讓參與者通過文字與閱讀,進入我們共同關注的議題。但這里不呈現答案,只有問題、啟發、構思和可能性。
瓶行影院
這是一個只存在兩日的快閃放映廳,我們將呈現跨領域創作者在生態、地方文化、社會、可持續發展等不同議題下的影像作品,同時會有放映分享會,讓更多年輕人通過影像的故事進入公共議題的反思與探討。
瓶行影院是與 FIRST 青年電影展、騰訊 SSV、NEX China、社創高原等組織共創。
生態創意展廳
我們特地策劃了“生態創意展廳”,邀請跨領域青年創作者,以影像、文字、裝置等媒介,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回應生態危機下的反思與積極想象。我們希望通過青年人的創意力量,啟發更多人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對生活方式的反思,以及對個體與自然和諧共生有新的靈感與行動。展覽內容包括由 yehyehyeh 創新社發起的 Climativity 0 青年創意氣候計劃的優秀作品,以及來自各高校與藝術家的創作。
瓶行宇宙
可持續快閃商店
前一屆「瓶行宇宙」的主題是,「為想要的世界買單」,因為我們認為“你買什么,你不買什么”,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你在過一個什么樣的生活。今年我們也在莫干山搭建了一個可持續快閃店,我們挑選和邀請了十幾個關心地球和關心社會的品牌,你可以在這里找到它們的美好商品,也了解產品背后的更多細節。
圖片來源:莫干·庾街 折折院 打開合作社
與此同時,這兩日的營地更是由大量的同行者們共同建造。
我們在一個多月前發布了一份邀請,鼓勵在不同議題領域的行動者帶上自己的項目來到這里“安營扎寨”。最終確認加入的 Camp 大體可被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議題體驗,進入其中你會直接觸碰到某一社會議題的多樣化切面;第二類是介入社會創新的方式,在這些 Camp 中你將會感受到創意設計、文化藝術、技術、商業等不同路徑可以如何作為創新的介入方式實現對社會議題的回應。
目前大部分 Camp 都已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我們將在后續的推文中詳細介紹這些「自由營地」的帶領人和體驗。但我們也想先在今天和你分享,當這些 Camp 聚集在一起,將是一幅怎樣的兩日生活圖。
*清晨和上午*
在黎明來臨前,當太陽還沒正式升起,天空還停留于深沉的藍色與寧靜,你可以在此時加入潮汐 TIDE 發起的「幸福 wellbeing 聲音實驗室」,通過晨間冥想感受山間的飛鳥、樹木、微涼的空氣,在平靜自然的狀態中開啟新的一天。
也歡迎加入哥倫比亞發起的「夏日尋寶之旅」。正巧是六一,我們可以在莫干山古道里,像曾經小時候的自己一樣享受自然、探索自然,融入自然的懷抱。沿途還有許多處寶藏,有童年的回憶,也有自然的饋贈。和玩伴們一起去徒步,去感受身處自然時的變化,就會發現一個秘密——自然會把大人變成小孩。
「五月 may Camp 7 年成果交流會」也將在這里進行,五月的伙伴們將和大家分享過去 7 年在臨海老城里發生的一次次觸發式嘗試,分享那些“回到臨海的年輕人”是如何思考、參與、行動,建立與這座城市的關系,用真切的感受塑造一座新的城市的。
大海和深圳奇廟社區朋友們的「在莫干山的奇廟時間河」也即將開始流動。Ta 們將在這里“邊策展、邊分享、邊連接”,通過一個在兩天里持續發生的參與式工作坊,將過去三年的社區營造過程和故事逐一鋪開,形成一條“奇廟營造·時間長河”,歡迎你隨時加入和街坊們傾傾計(聊聊天)。
而在木墨的「木的癖性」展覽,你可以以“木”為原點觀察樹木與森林,感受木的癖性與木之多用。
你還可以去到 SEED 社會創新種子社區的「SEED社創游園會」,加入黑米的「觀系游戲」、息納的「綠色時光機·造舊趣玩社」。
*中午和下午*
時至中午,可以散步到由柴米多發起的「農夫市集」中。這里匯聚了一群真正對食材和食物用心的生產者,你可以在試試新鮮蔬果的同時,和這些埋頭土地、為更健康的食物而耕耘的新農人自然而然地發生更多元、深入的交流。在場地附近的 CHIMIDO 柴米多生活學院,還有一個生產者之詩肖像展正在發生。
與此同時,好瓶 HowBottle 的「好開心運動會」也將火熱進行。你可以選擇加入水生、陸生、微生物的不同戰隊,成為鯨魚、小鹿、雞腿菇等不同物種,開啟一場以可持續材料為支持工具的運動大比拼。在這里,我們可以一起通過開心的在地活動,讓人與人、人與地球重新流動和聯結起來。
《窗外飛過一只鳥》的作者、英國自然作家西蒙·巴恩斯曾推測,當原始社會的人類剛剛能夠把目光投向蒼穹,就開始觀察鳥類了。你可以跟隨自然美育團隊小宇宙自然藝術研習社,在「Nature 100% 走進自然 100 分鐘--觀鳥 walk」中一起去森林里找鳥兒。
不如也去到由在野人類學研究者&策劃人卡拉帶來的「《末日松茸》衍生桌游工作坊」,在這一款敘事游戲里用想象力創造意想不到的聯系,促使新技術、新經濟、新身份、新文化等新興事物誕生。
而在野聲 WildBound 創造的「林間空地」,這里想邀請每一位加入的伙伴以非語言表達的藝術創作來回應來自自然與自我的十個邀請,包括記憶地圖、來自未來世代的感恩、我們對世界共同的擔憂、傾聽非人類的聲音等等。
別忘了禾希有物的「共織計劃」,在這里將通過與織織盒的互動及編織體驗,一同關注到殘障群體和其他社會議題。
*傍晚和入夜*
夜幕即將降臨時,一場「大地的聯結 · 模塊化劇場」即將開始,新媒體藝術家阿頹將和 Rachel 一起帶來一場由人與聲光共同交互帶來的獨特視覺呈現。
在小黑的「如何用原住民儀式解決社會問題」Camp,你還將了解到各類原住民生活方式,體驗“植物的愛-神圣可可儀式”,感受傳統智慧對當代議題的回應。
靖庭的「個人“新游牧生活”紀錄片《IN FLOW》」也將進行放映,一同在這坐下吧,聊聊新游牧生活方式、附近的重建,探討如何構建“跨越邊界的社區”
入夜,「BottleDream 話題市集」也從 basecamp 搬來了莫干山,多位社會創新實踐者會現場開攤,歡迎你自由加入、隨意流動。
本次劇透到此,更多社會創新體驗 Camp 詳情可鎖定下一篇推文!
部分 Camp 體驗需預約,后續開放
如我們在啟動「瓶行宇宙」后一直和大家分享的,今年我們跳脫出了以鋼筋水泥作為場地的傳統形式,重新回到大自然里,通過更有創造力的、分布式的一些場景構建,來打造這樣一場社會創新節。
我們最終找到了作為本次聚會的大本營!
這是一片有牛羊、有山林、有健康水果蔬食的山野,歡迎大家自由地、熱烈地,來到這里。
圖源:老熊本月攝于義遠有機農場
兩日日程Rundown
活動將于 6 月 1 日上午 9:00 開幕,部分清晨體驗將于 7 點左右開始,所以建議大家于前一日抵達哦!
怎么來?
我們推薦大家優先考慮低碳出行。
騎行
杭州市中心
至活動地點 55 公里,騎行約 5 小時
上海市中心
至活動地點 190 公里,騎行約 18 小時
臨近火車站
德清西站
距離活動地點 10 公里,騎行約 44 分鐘,駕車約 20 分鐘
德清站
距離活動地點 18 公里,騎行約 88 分鐘,駕車約 35 分鐘
湖州站
距離活動地點均約 44 公里,騎行約 4 小時,駕車約 1 小時
?? 臨近機場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
距離活動地點 87 公里,駕車約 1 個半小時
如何住?
活動門票不含住宿,大家可根據需求選擇免費露營或自行訂購周邊民宿酒店哦。
op1. 預約露營空地
響應大家前期對于露營的“高昂呼聲”,我們最終場地附近確定了一片可供 45 個帳篷免費露營的空地!不過,這不是一片專業營地,只是一個臨時場所。如果你認可和期待這樣更具“野性”的戶外居住環境,可以購票后在周五進入小程序最下欄的“露營”頁面預約。
露營環境:
露營空地位于活動場地內及活動場地附近 2 公里,按報名成功順序優先安排活動場地內營地。
露營空地附近有臨時淋浴間,但無熱水。
露營須知:
露營供已購票參與者申請。
所有露營人員需自備可放置于“3m x 3m”范圍內的帳篷及其他設備。
遵守“不留痕跡”及其他露營原則
可接受露營過程中存在的不便和風險(如不良天氣、淋浴無熱水等)
預約方式:
“露營”預約頁面將在 5 月 17 日(周五)中午 12:00 后開放。
如信息填寫完整準確且同意露營守則,將按照“先提交先預約成功”的方式鎖定營位。
如進入小程序時仍可填寫預約信息,即為填寫時仍有空位,但考慮到可能會有信息缺漏或同一時期多人填寫等情況,需等待二次確認是否露營預定成功。我們將在預約后 24 小時內發郵件確認。
預定填寫時請準確填寫各項信息,如有信息缺失,不視為預定成功,需重新排隊填寫。
op2. 預定周邊民宿&酒店
如預約周邊民宿&酒店,建議訂在勞嶺村“義遠有機農場” 附近。活動無特別推薦酒店,大家可自行預訂。
吃點啥?
活動門票不含餐食,我們整理了一些在場地內及周邊的餐飲指引,大家可自行選擇前往。
柴米多與 BottleDream 發起的農夫市集
地址:「瓶行宇宙」社會創新節會場內
營業時間:10:00-18:00(以當日活動時間為準)
義遠有機農場餐廳
地址:莫干山卜宿喜度民宿東門西南 380 米
營業時間:09:00-14:30;16:30-19:30
CHIMIDO 柴米多生活學院 · 莫干山
地址:湖州市德清縣莫干山鎮庾村石頤路 200 號
營業時間:營業時間 10:00-20:00
定位“莫干庾街·M20公社”搜索附近美食,有較多可選擇餐館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黃郛東路與興旺路交叉口南 40 米
兩周前 100 張超級早鳥票 65 分鐘售罄。
如錯過早鳥,也可邀請朋友拼團購票,2 人成團,“899 RMB/人”即可購入原價“1299/人”門票。
此外,作為一個社會創新節,我們非常鼓勵還處在讀書階段的同學們來到現場,因此設置了一個學生專屬價。歡迎同學們在這里找到更多向善靈感!
該門票僅供全日制義務教育、專本碩博階段學生購買。
購票后需填寫學校相關信息完成領票,并于活動當天攜帶學生證件入場,現場將嚴格查驗,如人證不符不予入場且門票無退回。
如上門票權益統一為:
1. 可參與 2 天 17 場瓶行論壇活動(含 101+ 嘉賓發言)
2. 可參與 2 天全日社會創新體驗活動(部分活動需預約)
3. 其他全程完整體驗(如社會創新基礎設施、開幕式閉幕式、其他驚喜活動等)
一經購票,非活動取消或遇客觀災害,不提供退票。
如有任何疑問或希望
遇見更多同行伙伴
可加入活動資訊群
之前已加群的伙伴
無需再次加入
害羞想單聊的伙伴
可戳瓶行宇宙資訊官
葉子
「瓶行宇宙」正在持續“建造”中,我們還會在后續的推文中和你分享:
兩日社會創新 Camp 的體驗詳情及帶領人介紹
如何進入「瓶行宇宙」:世界觀、原則、生存指南
更多現場活動精彩劇透
場地容納人數有限,建議盡早購票加入哦!
在本周四晚上 19:30,我們還準備了一場直播,本次「瓶行宇宙」總召集人阿菜將和內部小伙伴一起,和你聊聊目前籌備的最新進展!
歡迎預約觀看。
合作入口
我們目前開放兩種類型的合作「品牌贊助」和「媒體聯合傳播或報道」。你可以在小程序的下欄“合作”板塊找到意向填寫表單,收到后我們會盡快聯系你。
發起方
BottleDream 是一個推動年輕人關注社會與環境議題的文化品牌,是一家共益企業(B CORP)。我們擅長聯結不同文化圈層的品牌、合作伙伴與年輕受眾,通過多媒介、跨圈層的內容生產和文化表達,激發年輕人的公共意識和公共行動,以此共建一個更可持續更包容未來。
BottleDream 響應聯合國環境署世界環境日倡導
戰略合作伙伴
特別支持
銀河創變伙伴
美好生活場地共創方
森林創變伙伴
瓶行對話 & 體驗共創方
數字體驗共創方
場景共創方
聯合傳播伙伴
及鳴謝各瓶行對話 & Camp 體驗共創方的聯合傳播
*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