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年逾八十的老媒體人張川耀先生,給我發來了一篇他采寫的蜚聲中外著名水墨《三國》《水滸》畫家張新之的文章??次淖x圖之后,我以為,這是他給厚誼幾十年的老友、另一位即將跨進八十門檻的美術家寫的美術點評,可以說,是對這位藝術家八十華誕的祝賀,或者說,是他們交往友誼的見證和藝術人生的階段總結。今特刊出,以饗熱愛書畫的朋友。
前不久,一家裝修古樸大氣的酒樓開張,吸引賓客的不僅是劉歡那充滿磁性和激情昂揚的《好漢歌》和匯萃南北特色的美味佳肴,而是掛滿兩側廊道和大廳栩栩如生,水泊梁山那108將不同服飾、兵器、英姿、動感、造型,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呼保義宋江、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行者武松、黑旋風李逵、小李廣花榮、霹靂火秦明、母大蟲顧大嫂、神行太保戴宗、浪里白條張順.....一人一故事、一位一英姿、人物鮮活、綽號與經歷、性情與場景高度契合。嘉賓食客顧不得落坐入席,深深被漫畫與戲劇造型,水墨特寫與涉筆成趣的畫面吸引,穿梭拍照留影忙得不亦樂乎。這就是蜚聲中外、年近八秩著名水墨《三國》《水滸》畫家張新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新之先生作為筆墨造型底蘊醇厚、技法多元繪藝全面的人才,曾被重慶多家報社爭搶著挖去擔綱美編部主任。這時其漫畫作品以視覺犀利、憎愛分明、詼諧風趣、諷刺幽默、潑辣尖辛、健筆快手飲譽傳媒。作品頻頻在《人民日報》《四川日報》《重慶日報》《重慶晚報》《重慶晨報》《文摘周報》《諷刺與幽默》等報刊上發表。他被中國漫畫界大家方成、丁聰、馬丁看好,享譽全國的重慶藉漫畫名家尤路、武輝夏、黃勇智、艾早先、游江,新秀陳超超等對其也是倍加贊賞。
盡管新之先生在漫畫領域的成就可圈可點,但是從客觀上講,漫畫路子窄、受限太多、水平能力難以充分展示發揮。正值盛年精力充沛又擁有扎實國畫山水、花鳥和人物功底的新之先生,為不荒疏自己的藝術,他在出色干好《重慶工商報》美編部主任、不停漫畫創作的同時,冥思苦索、努力探尋藝術上的出路和突破。
為紓解創新的彷徨、苦澀和郁悶,他走進劇場釋放壓力。一出京劇《古城會》,豹頭環眼、燕頜虎須、粗獷魯莽、豪放瀟灑的張飛,面如重棗、丹鳳美髯、橫刀立馬、神威武勇、一身正氣的關云長......讓他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瞬間頭腦中涌現出一絲破局的靈感,自此變技換法開始在他心中蘊釀萌動。
新之先生四處收集有關《三國志》《三國演義》的資料,從明清、民國的線裝文言到新本白話、繪本,建國后各個時期,國內外各種《三國》圖文版本、連環圖畫、新潮卡通、動漫畫集在家里堆積如山。他宵旦不分精研細讀、對比分析,反復觀察品味,從八方尋覓來的十多尊各種材質的《三國》人物塑形。
在研究中,新之先生發現聯合國五常的美國西點、英國桑赫斯、法國圣西爾、俄國伏龍芝、中國國防大學都把《三國演義》作為培養高級軍事指揮人才必讀的“軍事著作”;日本松下幸之助靠一部《三國演義》指導,創造了世界五百強之一的松下電器;泰國數十年來一直把“草船借箭”等作為中學課本,啟迪開發學生智力......
系統地熟讀《三國》后,新之先生深知這部著作博大精深、偉大厚重的世界名著,其圖文并茂的的衍生品浩如煙海。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無論男女老幼,喜歡、熟悉書中段子和人物,能如數家珍、繪聲繪色講出其中情節的熱衷者無以數計,可見《三國》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巨大影響和無窮魅力。鑒于此,新之先生深感選對了題材、看準了方向、走對了道路,同時也感到山一樣的壓力。好在他是“彈簧”性格,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壓力愈大其奮起的力度就愈強。
天下之事,無不是謀劃容易成事艱難,新之先生是怎樣沖破樊籬、獨辟蹊徑,自創一格的呢?
他深知離開傳統藝術去創新,是無根之木、盲人騎瞎馬,尤其是從事中國國畫的人,千萬不可忘記歷史源流,若偏離這條主線,將一事無成。厘清思路的他博觀約取、篩選對比,充分調動藝術智慧,大膽吸納年畫的粗獷大氣、質樸稚拙、色調明快;借鑒漫畫的言簡意賅、夸張寫意、形神幽默;學習京劇臉譜夸張特征、戲劇效果、美丑分明;參考石刻藝術的線條流暢、質感雄強、沉穩傳神;承繼發揚國畫本源的以形寫神、虛實相向、深邃厚重。總之,凡是有益于自己目標的技藝和表現形式,皆大膽篩選、不厭其煩、比較嘗試、融匯變通。
一千八百年前,魏、蜀、吳三國鼎立,系冷兵器時代,主要是在馬上爭奪江山,畫《三國》人物離不開兵器戰馬,為畫好十八般兵器和戰馬,新之先生沒少費功夫。多種中國冷兵器大全置于案頭,供其反復研習,為畫好戰馬他不僅親到牧場馬廄觀察習性,仔細琢磨歷代名家韓干、韋晏、李公麟、趙孟頫、郎世寧、徐悲鴻畫馬的筆法圖式,甚至連唐太宗昭陵石刻六駿,他都進行了反復對照描繪。為讓自已筆下出彩,他反復嘗試借鑒西畫光影、造型、色彩運用,尤其關注攝影藝術瞬間神韻把握。新之先生深悟老子“道中道、非常道”的含意,為此十分重視傳統與創新融合、多種畫技和藝術形式的優勢疊加互補。
新之先生溫文爾雅、行事低調,但他對藝術卻出奇地嚴謹認真,他深知雖然確定了目標,但是通往成功的路卻異常艱難曲折、坎坷漫長?!度龂萘x》光彩照人的英雄人物數以百計,他們身份、地位、神形、背境、角色、作用各不相同,要不失傳統又擁有新意,一圖準確表達膾炙人口的章節和人物特色,好在嫻熟的技巧、厚實的學養、堅韌的性格是新之先生的底氣和動力,他的設計理念是風格樸實、民族氣息濃郁、傳統文化鮮明、接中國地氣。
通過體味古今,他著重在意趣翰墨上下功夫,不厭其煩試兵器、試戰馬、試服飾、試眼神、試表情、試色彩、試對決、試馳騁......分析吃透摸準每位人物的性格、形體、履歷、職務、地位,分門別類、一點一滴、一步步攻艱克難,合理有機調度、融合各種畫技和表現形式。終于,一幀幀兵器交鋒、戰馬奔馳、忘命廝殺―《三英戰呂布》動感性強的肢體沖突、《長板坡》慘烈的戰斗場景、《千里走單騎》整個畫面豪邁無畏......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畫圖、內涵深邃的作品,不僅常在四川、重慶乃至全國性的報紙刊物上展現。
特色獨具的水墨重彩和寫意是新之先生特定的符號、獨有的標箋、與眾不同的印記,無論在什么場合,即使你遮住款識,人們也會一眼認出,這是新之先生的作品。他“三國”系列中的《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諸葛撫琴圖》《隆中對》《挑戰袍》,一幅畫作里便把情誼、智謀、鎮定作了完美深刻詮釋。
1995年2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新之先生水墨重彩寫意畫《張飛醉酒圖》,這幅畫把張飛豪放、瀟灑、粗獷、勇武、耿直等性格展露無遺,來信專門求購此畫者信如雪片。
新之先生獨樹一幟開創了水墨重彩《三國》人物系列全新境界,他的成功在于緊緊抓住描繪對象的特定神情、典故,其系列作品滲透著醇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風格濃郁,擁有獨特的筆墨語言和藝術標志。因此日益被關注看好,多次受邀到京津滬、廣州、南京、成都等中心城市展出,不僅國人爭相收藏,還作為文化使者走出國門,被美英法日德韓泰等20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三國》迷買走珍藏。三國故城漢中,對新之先的作品情有獨鐘,非常感謝他對水墨重彩人物繪畫的摯愛和傳播,這不僅提高了漢中知名度、也提升了漢中歷史文化內函,為此授予新之先生榮譽市民、還專門安排場地長期展出“張新之水墨《三國》”作品。
十年前,新之先生傾畢生之才情心力精心創作的長200米巨制―《三國英雄譜》,這幅長卷由西南大學出版社編輯印刷成大型精裝冊頁出版,深受民眾和旅游者青睞。一位企業家見到這幅作品十分喜歡、愛不釋手,慕名找上門,施以重金把這幅原作買走當做傳世之藏。新之先生的水墨重彩《三國》,自成功推出30余年,他為中國傳統文化推陳出新,讓中國優秀文化擴大影響走向世界作出了積極貢獻。
為了紀念自己即將邁進八秩門檻,他聽從藏家、“粉絲”建言,耗時一年多,從《水滸》人物綽號入手,深入解析人物性格、武藝、經歷等特征,剛完成108將水墨重彩畫像,便被一位成功人士全部買走,于是才出現本文開始的精彩一幕。
☆作者簡介☆
張川耀,男,筆名寒礪,重慶南岸下浩人,弱冠喪父、年少家貧。參過軍、去過“五七”干校,任過基干民兵連教員、演出隊隊長,當過秘書、曾出任過市級財貿系統工會主任、《現代工人報》社社長。
先生在位時,擅長評論、游記、人物通訊,退休后把精力集注到藝術評論和重慶文史研究。他先后撰寫了錢君匋、蘇葆禎、趙子岳、時樂濛、周伯溪、王旭東、徐無聞、盧望明、黃永鎮、巴山、張健、武輝夏、高濟民、呂彭祥、潘登、楊哲三、張新之等一批書畫、藝術名家。
退休二十余年,他手勤心不閑,撫去塵埃、拼接碎片,廢寢忘食、自掏腰包,從史海中鉤沉起底重慶“故城”的曾經和過往。他撰寫的《記住鄉愁.下浩》已經出版,《紅巖》《今日重慶》《重慶藝苑》等雜志曾多次摘選連載?!队涀∴l愁.下浩》《故城時光.母城》已經上線音頻“喜瑪拉雅”和全國名大門戶網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