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高管集體“塌房”
之于外界,云南白藥一直有很濃厚的一層“光環”。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如果要選一個武林人士居家旅行必備的藥,那必然是金瘡藥。武林人士大多為性情中人,免不了打打殺殺,受了傷用點金瘡藥,就可以止血,治愈傷口。說到這,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耳熟能詳的藥物:
云南白藥。
它跟金瘡藥一樣神奇,因為它的配方是屬于國家級保密配方。這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品牌,以其百年的品牌歷史和深厚的產品積累,一直是行業的佼佼者。
然而,近日這個老牌藥企的高管窩案引發了外界的震驚。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2023年年初以來,云南白藥原董事長王明輝、原首席運營官兼高級副總裁尹品耀、原首席銷售官王錦、原首席人力資源官余娟、原董事楊昌紅,這5名公司前高管,因涉及同一事項,陸續被紀委監委部門帶走調查。
此消息一出,迅速沖上微博熱搜。有網友吐槽道:
“難怪牙膏賣這么貴,原來是因為有人貪了”。
還有股民在東方財富股吧直言:
“我們碩鼠特別多”。
一抓就抓走五個,可見涉及的案件并不簡單。
王明輝等人都是在云南白藥工作多年的元老級人物,其中王明輝已在云南白藥工作近20年,被稱為公司的“靈魂人物”。
尹品耀、王錦、余娟等人也各自在公司內部擔任重要職務,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就是這樣一支看似無懈可擊的團隊,突然陷入如此深重的危機之中,讓人不免有所猜疑。
雖然這幾位被冠以“前高管”、“原董事長”的稱呼,但他們的離職也透露出一絲不尋常。
王明輝、王錦、尹品耀和余娟四人離職時任期尚未屆滿。楊昌紅則于2022年11月任期滿后不再擔任公司高管職務。
根據其他媒體的所披露的信息:
在云南白藥公告披露王明輝、王錦、尹品耀、余娟四人辭職之前,他們其實已經被紀委監委帶走調查。
云南白藥到底怎么了?
0 2
涉嫌國有資產流失?
事情的始末還要從2017年說起。
2017年2月23日,云南白藥旗下清逸堂與上市公司萬隆控股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投資注冊成立云南白藥清逸堂香港有限公司。
同年9月7日,云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與萬隆控股簽訂協議,認購其16.67%股權。
2019年,王明輝就已接任萬隆控股主席,原主席周泓調任副主席兼任萬隆控股行政總裁。
之后云南白藥再次“加碼”。同年10月,云南白藥披露,擬以自籌資金7.3億港元為對價,認購萬隆控股的可換股債券。
加上此前持有的股份,云南白藥將持有萬隆控股經擴大后股本的45.86%,成為“第一大股東”。
前后長達數年,耗資億萬,云南白藥到底看上萬隆什么了?
云南白藥的說法是:
看重其工業大麻業務。
可事實上,萬隆控股的工業大麻業務(大麻二酚萃取物貿易)僅占公司總營收的0.23%,比例微乎其微。
足以見得此番說法存在不實。
云南白藥歷經“千辛萬苦”也要收購的萬隆控股,在收購完成后不僅沒有提振公司業績,反而帶來了個“大雷”。
2022年,云南白藥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為5.79億元,主要為要約收購萬隆控股產生的商譽減值;因萬隆控股部分借款人違約,云南白藥還計提萬隆控股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5.38億元。
換而言之,收購萬隆沒有為云南白藥帶來一毛錢收益,反而倒虧5個億!
事實上,萬隆的主營業務之一實際上是放債和商貿。云南白藥發起全面要約收購時,萬隆控股的主營業務占比為放債(7.21%)、貨物和商品貿易(92.6%)。
花如此大的代價收購這么個玩意,也難怪被按上個“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名頭。
其實,收購萬隆不過是那兩年他們的常規操作之一。
這幾年云南白藥最熱衷干的事不是搞新藥、新產品,而是買公司、炒股票!
云南白藥是2018年開始炒股,19年云南白藥主要還是買債券,股票買的不多。也沒有虧錢,小賺3億,是一個快樂的開局。
2020年中報顯示云南白藥投資金額追加到了131億。當年股市行情不錯,云南白藥年底算了算賬,賺了20億,享受了一波“股神”的快樂。
但是,好景不長,云南白藥2021年開始虧錢了。
小米虧了14億,騰訊虧了1個億,恒瑞虧了2個億,七七八八合計虧了18億。
2022年,因為炒股,又虧了近6.2億元。
2023年加上萬隆留下的“窟窿”,終究是頂不住了,于2024年1月17日公告:
“以后金盆洗手,不再炒股了”。
其后不久,就發生了靈魂人物和幾個前高管相繼被帶走的故事。
想必,是要清算這筆賬了。
0 3
問題還是在自身
云南白藥為什么會開始想到炒股,甚至會去混改收購一些不太好的企業。
一方面肯定是管理層有問題。
另一方面很可能就是企業最近幾年業績遇見了瓶頸,急于尋求突破導致的病急亂投醫。
曲煥章1902年發明了百寶丹這個就是云南白藥的前身,現在已經120年左右,屬于中藥的絕密配方,很少有中藥有這樣的壁壘。
所了解到的只有寥寥數個:
云南白藥;
漳州片仔癀;
北京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
廣州齊星藥業的華佗再造丸;
杭州雷允上的六神丸;
上海和黃藥業的麝香保心丸;
山西廣裕遠國藥的龜齡集。
近乎“壟斷”的市場定位,讓云南白藥在近二十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長。
1993年12月,云南白藥作為云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成功登陸深交所,以云南白藥散劑、氣霧劑等產品迅速打開市場。
2004年,云南白藥牙膏誕生,一年之內,僅牙膏的銷售額就突破了1億元。隨后逐漸成長為云南白藥的營收主力,讓公司的凈利潤年增長率超過30%。
王明輝辭職前的2022年,云南白藥的營收364.88億元,他當董事長這18年,云南白藥收入漲了18倍。
多年來,云南白藥一直坐穩著“牙膏一哥”和“中藥一哥”的兩把交椅。但如今,隨著快消化賽道的“內卷”越來越嚴重,云南白藥頹勢凸顯。為扭轉乾坤,云南白藥陸續涉及醫美、核藥等多個賽道,但目前階段來看,各個領域的發展都“道阻且長”。
后來,片仔癀反超了云南白藥,成為了新一屆“中藥一哥”。
相比較云南白藥專注于外傷止血,片仔癀的研發門檻相對較高,更何況民間宣傳的片仔癀可以“起死回生”、“延年益壽”等說法都受到了消費者追捧,對功能單一的白藥近乎降維打擊。
這讓云南白藥的危機感大增。止血產品賽道里,玩家越來越多,研發壁壘也相對較低,可替代性較強。
之前的創可貼+牙膏業務也都做到了瓶頸,一直在發力的其他洗頭的,護膚品發力比較慢,競爭比較激烈。
因此,別說去攻城略地,哪怕守住當前的一畝三分地都難!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導致云南白藥想走一點捷徑。
但云南白藥沒有意識到自身的根本問題在哪!
在成本方面和大多數中成藥企業一樣,云南白藥很舍不得營銷上花錢投入了差不多50億的銷售費用,另外還花了3.6億去搞研發,銷售費用是研發的13.8倍。
也許是因為云南白藥覺得自己是成熟的藥方,不需要再搞研究了。
但是過去幾年云南白藥系列產品的銷售增長率快速下降,從每年增長10%左右下降到每年增長不到3%,而這部分業務的毛利率超過60%,是最賺錢的板塊。
之所以云南白藥不愿意通過研發升級產品增加銷售收入,原因很可能是比別人更清楚云南白藥系列產品的技術潛力。
可是,沒有足夠研發投入的藥企是沒有未來的!沒有足夠技術潛力的企業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除非你這家企業壓根就不靠產品質量和效果,靠的是文化的品牌來“收割情懷”。
賺習慣了渠道+營銷+絕密配方的錢,云南白藥應該從這次內部的巨大變動吸取教訓。
不要成為那個在消費者心目中,仍然是那個只賣牙膏的傳統醫藥品牌。
| 金投研好文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