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說法》是家喻戶曉的央視金牌節目之一,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青睞。有不少知名的主持人都是在這個節目的主播席中被大家熟知:撒貝寧、李曉東、馮碩、王嘉寧等等。
而在更早之前《今日說法》有這樣一位主持人,她以其嚴峻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譽為是央視的“鐵面美人”。《今日說法》也是因為肖曉琳的參與才能順利誕生。
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央視主持人,為何在剛剛退休僅5個月時間就在美國離世?她臨終的遺言也為當下許多“社畜”敲響了警鐘!
一、湖南才女的廣電夢
肖曉琳是一位才女,她的經歷在眾多央視主持人中也是十分勵志的。
1962年8月,她出生在湖南長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湘妹子。她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在湖南的大學里擔任老師。
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肖曉琳小時候的夢想就是長大和父母一樣成為教書育人的老師。
小時候肖曉琳曾有一次不小心掉到井里,幸虧當時有一個好心人聽到了她的呼喊把她救了上來。
這位救命恩人卻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就悄然離去,有過這段生死經歷也讓肖曉琳改變不少,她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也更加有主見。
從初中之后,這個夢想悄然發生了改變,因為她接觸到了當時最流行的收音機。
在迷上了收音機之后,肖曉琳每天都會聽廣播,她喜歡那種播音員給她帶來各種消息、故事的感覺,新奇中又帶著許多趣味。
也是那時候,成為一名播音員的夢想在她心里埋下,在短短幾年之后生根發芽。
高中時,肖曉琳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她和老師坦言自己想成為一名播音員,已經填志愿報考了北京廣播學院時。
老師都一直勸她:
“你這么好的成績,可以報考更好的學校。如果你下個改志愿,我可以上報幫你修改。”
但肖曉琳卻十分決絕的拒絕了老師的好意,直奔北廣,向著自己成為播音員的夢想一往無前的奔去。
1977年,肖曉琳考入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學習,畢業后她回到老家長沙,成為了長沙市人民廣播電臺的第一批播音員。
后來長沙市電視臺成立,她又成為了電視臺第一批播音員。
在工作了10年之后,肖曉琳又考上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院,在新聞系研讀碩士研究生,因為出色的成績和表現第二年就被收到央視的調令。
央視的領導想把她從地方調到中央電視臺工作,也是因此她才有了后來在央視與觀眾見面的機會。
二、央視“普法大使”
進入央視后,肖曉琳的職業生涯迎來了飛速的發展。
1988年,她調入了中央電視臺擔任節目主持人和制片人,她參與了當時十分火的節目《觀察與思考》,正式成為中央電視臺的一員。
《觀察與思考》欄目是一檔深度報道節目,這檔節目不但要求主持人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敏銳的新聞觸覺和深厚的社會責任感。
那時候的肖曉琳憑借著自己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對新聞事業的熱愛,很快在節目中展現出了自己的特色,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和認可。
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湖南走出的才女肖曉琳在央視的舞臺不斷擴大,她參與了多檔節目的制作和主持:
《社會經緯》、《焦點訪談》《半邊天》等等
1989年,肖曉琳還短暫的主持過《新聞聯播》這檔家喻戶曉的欄目。
在央視,肖曉琳一直兢兢業業,對待每一檔節目都是十二分的尊重,在她的認知里,對新聞必須有專業的尊重,這也是對電視機前的觀眾負責。
也正是因此,肖曉琳主持的節目都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
1995年,一直追求卓越的肖曉琳去到了美國猶他州州立大學新聞系學習兩年時間,在異域他鄉她一頭扎在了知識的海洋里,學成歸來之后她回國創辦了《今日說法》欄目。
回國之后央視不少欄目都邀請她加盟,最終她去到了《社會經緯》擔任主持人,那時候央視人手短缺,新招的年輕人業務又不熟練,很多事情她都要親力親為。
策劃、制片、采訪、撰稿、制作、主持、導演,所有的事情她都打理的井井有條,對于年輕人她也是親身指導。
在央視和她接觸過的新人都十分感謝肖曉琳的提攜。
1999年,她和幾位資深的導演、制作人創辦了《今日說法》欄目,這個節目更是成為了國內普法教育的一個重要窗口。
也是肖曉琳這個欄目,改變了撒貝寧原本在北京大學法律系保送研究生出來成為一名法律從業人員的一生。
讓撒貝寧成為了如今家喻戶曉的主持人。
這檔節目不僅提供了一個法律知識普及的平臺,更讓觀眾看到了保障社會公正的法治精神。
她曾用兩年的時間到西南、西北最苦的地方采訪,餓了就啃幾口老玉米,有時一天只能吃上一頓熱飯。
辦《今日說法》時肖曉琳又接觸大量案件,面對那么多求助信,她心情沉重,所以難得見笑臉。
正是這些心靈的打磨,生活的積淀,她的心中才充溢著感激與悔。同事們都慫恿她寫一本書:“以你的經歷,以你的才情,不寫太可惜了。”
肖曉琳被大家的熱情所鼓動,說:
“是可以寫一本,就用“誰能記誰到永遠”作書名,封面淡雅一點。”
多年在《今日說法》欄目擔任主持人、制片人,還是創辦人之一,很多人都稱呼肖曉琳是“央視普法大使”。
對于這樣的稱呼嗎,肖曉琳說:“這正是我的夢想,只有當社會社會公正有序,人們才會活出味道來。”
三、退休無奈去到美國治病求生
肖曉琳在央視的職業生涯可謂輝煌燦爛,她從1988年調入央視以來,在央視里工作了29年時間。
原本她可以退休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她的退休生活卻并非如預期中的平靜。
2017年,54歲的肖曉琳在參加完《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年會》后宣布退休。
原本打算享受生活的她,卻在短短5個月之后就因為結腸癌在兒子美國的家中離世了。
確診的時候她還沒有完全退休,因為以她的年紀完全是可以返聘到央視繼續培養新人主持的。
早已經得知病情的肖曉琳,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如何最小化這個消息對觀眾的影響。
她一直堅守在主持人的崗位上,直到身體狀況不允許她繼續工作。
最終選擇了提前退休,她的敬業精神讓人敬佩,也讓人心痛。
在央視的退休演講中,她依然保持著專業和從容,沒有流露出任何病態,將最好的一面留給了觀眾。
甚至很多同事都不知道她的病情。
退休之后,在美國生活和工作兒子一直力勸母親去美國接受治療。
為了求生,肖曉琳在兒子的陪伴下遠赴美國,尋求更好的醫療治療。
在美國的日子里,她接受了一系列的治療,忍受著病痛的折磨。
然而,命運并未因此對她憐憫,經過多方努力,癌癥終究還是奪走了她的生命。
2017年6月28日,這位曾經在熒屏上閃耀的主持人,在美國的兒子家中安詳離世,享年54歲。
在人生的最后階段,肖曉琳仍然牽掛著她親愛的觀眾。她留下的26字遺言中,充滿了對健康的警示和對觀眾的感激之情。
她的一生都在為觀眾服務,為觀眾普法,奉獻自己的一切。她的離世,不僅是她個人的巨大損失,更是廣播電視界的一大損失。
肖曉琳的家人和廣大觀眾,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離去帶來的悲痛。
四、她臨終仍心系國人,遺言背后的警世深意
肖曉琳的離世,給世人留下無盡的思考。
在她人生的最后時刻,留給世界的是那簡短而意義深遠的26字遺言:
“要宣傳,不要像我一樣忽視健康。你們健康、長壽,我就在。感謝你們!”
這不僅是一個個體的告別,更是一種對社會、對每一個人健康態度的警醒。
肖曉琳的遺言,傳達了一個主持人對觀眾的最后期望,她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失去時才后悔莫及。
她的這番話,不僅是對個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對現代社會快節奏生活方式的深刻批評。
在遺言中,我們看到了肖曉琳一生對公眾責任的執著追求,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依然不忘提醒人們關注健康,熱愛生活。
肖曉琳的去世讓人痛心,但她的精神和遺言,將繼續激勵著每一個人。
在這個忙碌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加關注身體健康,珍惜與家人朋友的相處時光,過好每一天。
當得知肖曉琳離世的消息,不少認識她的同事好友都十分震驚,也十分可惜。
她的大學同學說:
“她人好,真的太可惜了,雖然過去很多年,但我依舊記得肖曉琳的音容笑貌。學校的一次演出她和另一位同學跳櫻花舞,全場鼓掌。其實曉琳在大學時非常出名,但她為人低調,不愿拋頭露面,加上畢業后分回湖南,名氣最初稍遜于其他同學。”
也有央視的同事說肖曉琳曾被很多央視人視為榜樣!
在眾多央視主持人中,肖曉琳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專業的主持風格,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尊敬。
不僅在屏幕前留下了莊重而自信的形象,更以其深入人心的節目內容,成為中國廣播電視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人物。
肖曉琳的離世,不僅在廣播電視界引發了深遠的影響,也在廣大觀眾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很多人都知道肖曉琳這位優秀的主持人,只是覺得好長時間沒有見肖曉琳出現在屏幕前了,卻不知道她已經離去了!
或許這就是肖曉琳為什么臨終遺言都說:“要宣傳,別讓大家像我一樣忽視健康!”的原因吧......
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