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能在朝鮮戰場上,與武裝到牙齒的美國為首的聯軍對峙,志愿軍戰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無疑是志愿軍的制勝法寶。但是現代戰爭已經不是靠勇猛就能打贏的了,碼字的便試著以本系列總結一下,志愿軍使用的各種武器裝備。
由于舊中國積貧積弱,所以中國的軍工發展從清到北洋再到民國,是一代不如一代。自造水平既然越來越差,那就只能外購武器裝備了,所以到了民國時期,中國軍隊已經成了萬國牌。繼承了民國武器裝備的人民軍隊所組成的志愿軍,自然也是多國武器并用。
碼字的根據能找到的資料,試著對志愿軍使用的武器進行了一個梳理,從中整理出了幾個大類,本周便將這些武器一一介紹給大家。
有些人總喜歡扯志愿軍在朝鮮戰爭是勝是負,這里就順便將日本教科書圖繪的朝鮮戰爭局勢圖附上吧。小日本的教材還是非常實誠的,三圖就將朝鮮戰場雙方的勝負,說得明明白白了。
步槍篇
說到日械,自然繞不過三八式步槍(6.5mm)了。該槍因為是明治天皇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而因此命名,由于在彈倉處加裝了一個防塵蓋,所以我國軍民形象地稱之為三八大蓋。
這種侵華日軍的標配步槍,自身長度就超過了1.5米,加裝刺刀后長度更是超過1.66米。說實在的這種步槍,即使是人高馬大的中國北方士兵用著都嫌長,日本那人均五短身材用著自然更是顯得累贅。
其實三八式步槍開始研制時,當時的世界上已經在流行便于跟隨摩托化行軍的短步槍。但是缺乏汽車的日軍根據自己的短板,依舊堅持研究一戰時期追求射程的長步槍。
第一次戰役中剛剛入朝的志愿軍沒有可以挑挑揀揀的余地,因此大量志愿軍士兵還是使用的三八式步槍。畢竟當時人民軍隊裝備的大批量步槍里,三八式步槍不但量大,而且因為日本軍工過關質量也不錯,自然也就成了志愿軍標配之一。
從志愿軍士兵破壞鐵絲網的這個鏡頭,不難看出膝頭的三八式步槍實在是太長了,一旦有狀況很難快速做出反應。三八式這種長步槍,在多山的朝鮮地形使用起來確實非常不便,因此在繳獲大量美械和換裝蘇械時,三八式步槍自然就成了志愿軍最優先淘汰的武器。
這張照片里,志愿軍士兵展示的三八式步槍使用方法很不標準,加裝刺刀后步槍重心會變的靠前,會嚴重影響射擊的精度。因此,無論是哪種步槍,一般都不會在加裝刺刀的情況下,進行中遠距離射擊。
這是志愿軍傳奇狙擊手張桃芳,在用三八式步槍進行射擊演示。不過,張桃芳在朝鮮戰場殺敵建功使用的是莫辛納甘步騎槍,這個以后介紹志愿軍使用的蘇械時再做介紹了。
日本傳說中的第一任天皇——神武天皇,所以日本有了一個特殊的神武紀年。日本人認為神武天皇是在公元前660年登基的,因此公元前660年就成了神武紀年元年。以后的年份便依次累加成為神武多少多少年,這也使得日本很多武器定型時間都是以這個神武紀年。
比如上面的1939年定型投產用于取代三八式步槍的九九式步槍(7.7mm),就是日本神武紀年2599年定型開始量產的。
這種步槍志愿軍少量裝備,這種步槍應該都是人民軍隊從國軍手中繳獲的,而國軍將這種步槍口徑改成了7.92mm,這很可能影響了該槍的精度。
輕機槍篇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俗稱歪把子,1922年是日本明治維新后,第二任天皇大正天皇執政的第十一年,該槍在這年定型量產所以得此名。
這種特殊的彈斗供彈是為了讓機槍可以直接使用步槍彈,初衷是為了減少后勤的負擔。可是這種特殊的設計使得機槍射速大大降低的同時,也造成該槍的彈斗需要一個人專門壓住里面的子彈,不但大大增加了射擊位置暴露的風險,也占用了更多的人力。而且這種機槍的腳架非常長,使得它的火線比中國軍隊常用的捷克式輕機槍高了5厘米左右,大大增加了射手暴露的面積。
總之,歪把子總體設計算是失敗的,日本追求射擊精度同時,卻犧牲了機槍本來應該起到的火力壓制作用。
由于這種機槍人民軍隊當時裝備量很大,所以志愿軍入朝參戰時也大量攜帶了該槍。但是該槍顯然在朝鮮并沒有什么突出的表現,唯一能找到的人民軍隊在朝鮮戰爭同時期使用該槍的照片,還是鴨綠江畔邊防軍的。
照片里鴨綠江對面那沖天的煙柱,向我們解釋了志愿軍為何要入朝參戰。
對于歪把子日軍一樣不喜歡,于是日本陸軍根據捷克式輕機槍,仿制出了96式輕機槍(6.5mm)。該槍定型時間是1936年,因為那一年是神武紀年2596年,所以稱為96式,俗稱拐把子。
這種機槍比歪把子可靠性好的多,而且射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該槍保留了日軍機槍能加瞄準鏡和上刺刀的傳統。
因此在志愿軍中,這種96式機槍留下了被用來防空的影像資料。
然而日本在借鑒捷克式輕機槍時,依舊在96式輕機槍身上保留了歪把子的一些設計,這讓該槍的結構過于復雜,在可靠性上依舊不是那么讓人省心。
日本陸軍一直堅持步槍彈與輕機槍通用,所以當九九式步槍定型時,日本陸軍同時也推出了使用7.7mm步槍彈的九九式輕機槍。這一次日本陸軍總算是沒有再抱著自家的歪把子不放,全面地抄起了捷克式輕機槍的作業,也因此九九式輕機槍成了日本二戰中最好的輕機槍。
該槍主要裝備東南亞和本土的日軍部隊,因此戰后東南亞軍隊保有大量這種機槍,在越南戰爭中它還曾經作為北越游擊隊的武器對抗過美軍。
不過這種日本二戰中最先進的輕機槍,在中國軍隊中保有的數量并不多,但是志愿軍有使用它的記錄。這種機槍外形上與96式無甚區別,只是在它的槍托上多了一個小支架,而槍口呈喇叭狀,這是它與96式外觀上唯二的區別。
圖上這挺機槍似乎志愿軍戰士并沒有用手托著,卻能在散兵坑邊放得穩穩當當,所以這槍很可能是99式輕機槍,它的尾部支架就是為這種情況設計的。
重機槍篇
日軍追求槍支的射擊精度到了瘋魔的程度,九二式重機槍(7.7mm)便是體現這一特點的佼佼者。但有一說一,在抗戰、解放戰爭這種敵方火力相對較弱的情況下,加裝瞄準鏡精準射擊的九二式重機槍,還是很管用的壓制武器。
1932年該槍定型量產,因為是神武紀年2592年,所以命名為九二式。
重機槍主要就是用來壓制敵方火力的,因此它的射速非常重要。但是九二式采用彈板供彈,這讓它的射速實際上還不如中國軍隊普遍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
志愿軍缺乏重機槍,因此這種射擊精度還不錯的九二式重機槍,被剛入朝參戰的志愿軍廣泛使用。不過,隨著大量繳獲美械以及蘇援到位,這種九二式重機槍成為了志愿軍第一批淘汰的武器。
這是一種錯誤的使用九二式重機槍的方法,這種火力貧弱的重機槍單挺完全不具備防空能力。不過對于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來說,也只能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志愿軍裝備的日械輕武器大體就是這些,下一篇介紹志愿軍裝備的各式日械火炮。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