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老師說:
“人生啊,不過是片刻的歡愉,片刻的痛苦,剩下的呢,都是似水流年。也許最難熬的,就是這似水流年的虛無。”
一成不變的生活過久了,人難免會陷入到極度的無聊中,自己好像對很多事都沒有興趣,被虛無籠罩,被孤獨吞噬。
這會讓自己陷入到一個惡性循環中,既感到無聊,又不想做事。
然而,人生沒有永遠的低谷,只有短暫的停留。
再無聊的時光也只是人生的一小段。
從小小的改變開始,人生就會有不同的體驗。
1、用很多事情填滿生活,不如專注做好一件事
自從隱居以來,我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這種生活方式的轉變反而會讓我有點不知所措。
因為我有太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恨不得把這幾十年來自己想做但又沒時間去做的事情統統做完。這多少帶有一些報復性補償的性質。
所以,我經常是忙碌一整天,看似我的時間是被填滿了。但是,我真正缺少的是一個明確的目標。
實際上,一個人想做的事情很多,能完成的事情就會越少。
我常常是做了很多的事,時間和精力都分散了,卻總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且在一些事情要完成的先后主次上,我也經常在調整。
以至于我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才想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以及想要的,然后明確了自己的中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這讓我徹底明白了,只有專注做好一件事,才能讓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以及復利效應的力量,以此來改變真正的虛無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的是自己最真實的變化,而不再是那些虛無飄渺的空想或半路放棄的無奈。
2、輸入不如輸出
相比而言,輸入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比如看書、看視頻,聽課等。
因為這些事情僅僅是在被動地接受別人的觀點,這從本質上會讓自己產生依賴的習慣。一旦遇到事情,自己的第一反應就是需要借用外力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雖然這看似是最高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但是也因此埋沒了自己的潛力,讓自己失去了更多嘗試解決問題的機會。
不僅如此,只輸入不輸出,輸入的信息越多,大腦只會越來越混亂。遇到不同的觀點,自己只會感到更加迷茫和困惑。
而輸出則需要自己的思考,更是對輸入的一種重構。只有自己主動輸出,那些被動接受的觀點、信息才能變成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
比如寫作、畫畫、各種DIY,能夠把自己的想象轉化為真實存在的作品。
在輸出的過程中可以讓自己進入“心流”的體驗,自己的能量會處于巔峰狀態,自己的思想也會變得更具體、更真實。
3、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無論選擇哪種生活方式,即使是自己向往的生活,時間長了自己也會感到乏味。人的內心總是會渴望一些有趣的事情,以此來應對一成不變帶來的無趣。
對此,我除了完成自己的目標任務以外,還會定期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去擴大自己的接觸領域,去探索更加廣闊的世界。
因為人的未知是無限的,這世上總有一些自己還不知道的新奇事物等著自己去發現、去探索。
每次探索一個未知的事物,往往就會收獲一次意外的驚喜。
除了日常的寫作、閱讀和學習之外,我還會不定期地研究各種美食和一些手工作品。
研究美食可以讓自己嘗試更多不同的口味,來豐富自己對生活的體驗。這對自己而言,是另一種味覺和心靈的享受。
而手工作品不僅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更是融合了創作者本人的情感、思想、智慧和技藝。
這不失為生活的一種調味劑。
The end
我是懿非宇,一個歸隱田園的自由寫作者。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劃人。專注自我成長,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