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8歲的女飛行員按時執行任務,上飛機前,攝影師突然將她拉到照相機前。女飛行員好奇地問:“照相做什么呢?”
攝影師嚴肅地附在她耳邊說道:“做遺照!”
女飛行員
女飛行員名叫張連芳,東北人。她從小學習優秀,1956年高中畢業時被學校選為了留蘇預備生,可謂前程似錦。恰好這時我國空軍開始招收第二批女飛行員,這激起了張連芳一直以來的報國夢想,于是她毅然投筆從戎,成為了一名女飛行員。
1958年,張連芳從航校畢業,被分配到空軍運輸機部工作。不論是空中作戰,還是救火、搜尋,都離不開運輸機,甚至一夜之間就可以讓它飛行大半個中國。如此大的工作強度,有時候連男性都吃不消,可張連芳卻總是爽朗地笑道:“離地三尺,不分男女!”
1964年春節剛過,正在工作的張連芳突然接到通知,上級叫她去一趟團委辦公室。張連芳有點納悶兒,從來下達任務都是直接通知,這一次......想到這里,她忽然忐忑不安起來:“難道自己犯了什么錯誤?”
輕輕推開辦公室的門,映入眼簾的便是郭政委異常嚴肅的臉。未等張連芳開口,郭政委就說道:“這項任務非常重要,需要你絕對保密,從現在起就不能再與家人通信。”
張連芳在飛機上
當她簽完保密協議后,郭政委便給她安排了一場特殊的“約會”。工作人員將她領到一個小房間門口,示意她進去,然后轉身走了。張連芳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可當她打開門的那一刻卻大吃一驚。小房間里坐著自己的男友張文波,也是一名飛行員,當他看見張連芳推門進來,立即起身拉住了她的手。
張連芳好奇地問:“你怎么在這里?”張文波對她微微一笑,沒有作答,只是滿眼深情地凝視著自己心愛的姑娘。
轉眼見面時間就到了,張文波趕緊叮囑:“多加點油,早點與塔臺聯系,注意安全”,說完便匆匆離開了房間。其實,當領導找到張文波時,他心里便有了數,作為一名軍人,他只能選擇默默支持和等待。
隨著上級一聲令下,目的地直指新疆馬蘭機場。而此次飛行任務是什么?誰也不知道。
我國第一批女飛行員
就在張連芳登機之前,攝影師走過來一把將她拉到照相機前。張連芳俏皮一笑:“這也要照?照來做什么?”只見攝影師一臉嚴肅地回答:“做遺照!”沒想到張連芳捋了捋頭發,笑道:“把我照好看點。”
攝影師顫抖著雙手按下了快門,他抬起頭哽咽地喊了聲“張連芳”,眼淚刷地流了下來。張連芳抬手替他拭去淚水,大大咧咧地說:“我很開心。”說完便轉身離去,瀟灑地登上了飛機。
看著她的背影,攝影師泣不成聲,他知道或許這就是最后的永別。
到了馬蘭機場,張連芳才知道自己的終極任務是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飛入蘑菇云采集樣本。要知道這未知的高溫和放射性的物質隨時都有可能吞噬生命,可當時的條件有限,只能人工采樣,所以上級才安排拍攝遺照。可張連芳不怕,從她放棄留蘇的那一刻就已經做好了為國家做貢獻乃至犧牲的準備。
1964年原子彈爆炸現場
現實中的大西北,遠比她想象中還要艱難。一望無際的大戈壁,寸草不生。沒有一處是淡水,喝到嘴里又苦又澀,最難受的就是用它洗臉,那種感覺就像被馬蜂蜇了一樣疼。
后來,指揮部照顧機組,給大家送來了一批西瓜,張連芳就將西瓜皮搜集起來,用來洗臉。
都說大西北一年就刮兩次風,可一次就得刮上半年,風級最大時可以達到13級,一個人住帳篷太不安全了。于是大家都擠在一個帳篷里,中間掛一床棉被將男女同志分開。
說到男女同志,其實也就張連芳一個女的,上廁所是最大的難題,根本沒地兒上。男同志們就用破席子和破雨布給她搭了一個簡易的,可一刮大風,就吹得沒影兒了。所以機組里經常都會聽到一句話:“姐,你的廁所又刮跑了!”
如果說生活上的艱苦對張連芳來說算不了什么,那大西北異常復雜的飛行環境絕對是對她最大的考驗。由于條件有限,馬蘭機場的導航設施并不完整,在茫茫戈壁上空飛行,很多時候都找不到地標參照物,再加上大風的肆虐,空域環境相當復雜。可就是這樣的飛行環境,在前十個月的準備期間,張連芳竟然創下了零失誤的奇跡。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張連芳的終極任務也上線了。只見原子彈爆炸后形成了一個大大的火球,升至高空變成了巨大的蘑菇云煙柱,乍一看還很漂亮,可其中卻隱藏著巨大的輻射力和殺傷力。
此時,張連芳就要駕駛飛機去穿過這朵“蘑菇云”,完成高空采取爆炸微粒的重要任務,因為這是可以分析爆炸效果的第一手最真實的資料。
隨著指揮部一聲令下,張連芳駕駛飛行迅速升空。空中能見度非常低,強勁的氣流使飛機產生劇烈的晃動,用張連芳后來的話說,像是要解體了。
此時的她臨危不懼,緊緊握住駕駛桿,向著還未消散的殘云追逐而去。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張連芳真的不知道,因為這樣的操作就沒有先例。
不到一分鐘,飛機就穿過了云團,樣本就算采集到了。可張連芳怕這么短的時間采得不準,她又調轉機頭,圍著那團蘑菇殘云一圈一圈地盤旋上升,每一個高度,她都采集一次,直到飛機爬升至5200米的極限高度,她才脫離云團,返回地面。
如此反復的采集,張連芳算是放心了。
張連芳
半年后,她又與機組人員執行了第二顆原子彈“空爆”的空中采樣任務。雖然她們也都安全地返回了,可后續情況就不妙了。
所有的機組成員都沾染了放射性微粒,檢查結果顯示張連芳是沾染最嚴重的一個。防化組人員趕緊替他們進行去污染清洗,然而由于張連芳是唯一的女性,不像其他組員有人幫助清洗,她是單獨一個人在帳篷里清洗,當時忘記了清洗頭發,留下了隱患。
沒過幾天,張連芳就開始大量脫發,她依然不怕,并做好了與輻射病長期斗爭的準備。可令他沒想到的是,男友張文波在這個時候要求與她結婚,張連芳不同意,她怕自己的身體會拖累他,但最終還是倔不過張文波的堅持,兩人于1965年國慶節喜結連理。
婚后,新的狀況又出現了,張連芳連續兩年懷孕都流產了。上級找她談話,讓她住院治療,說:“組織上一定要治好你,讓你生下孩子,讓你感受到做母親的快樂,你必須拿出執行任務時的堅韌精神,配合醫生的治療。”
輻射病的嚴重,大家都是知道的,不過這一次張連芳聽從了上級的安排,因為她想替丈夫生一個孩子。
張連芳
從未在困難面前認過輸的張連芳,在面對病魔時同樣是這樣。她不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還自己查閱了大量資料,同時加強體能鍛煉。
1968年,張連芳迎來了第三次懷孕。消息一傳出去,從上級領導到單位同事,每一個人都替她感到高興,大家都加倍地關心她,甚至輪流照顧她,稍微重一點的活兒都不讓她干。
十個月后,張連芳的大女兒出生了,三年后,二女兒又出生了。看著兩個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張連芳回到了工作崗位,在藍天里又繼續耕耘了13年。
這么一個巾幗英雄就這樣默默無聞地為祖國建設奉獻了幾十年,直到2014年,一篇名為《穿越蘑菇云的女飛行員張連芳》發表在雜志上,這個塵封多年的事跡才被人們所知,大家都對這位女英雄送上了由衷的贊美。
1964年攝影師拍下的張連芳
2024年2月,《吾家吾國》主持人王寧約訪了已經88歲的張連芳。王寧問她:“你去了一次,第二次為啥還去?”
張連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覺得人家看中我了,我高興。”
“那可是有生命危險的,你為啥高興?”王寧繼續問道。
“我這人就這樣傻兮兮的,所以我那些戰友都叫我傻連芳,傻得可愛。”張連芳輕描淡寫地形容著自己。
王寧滿臉敬佩地說:“不,您那是向死而生!”
往事談笑間,兩個人越來越輕松,越來越家常......
從張連芳的“傻”,也讓我們看到了她高于生命的忠誠,看到了她融入血脈的信仰,她飛向蘑菇云的壯舉,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