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丘成桐被罵漢奸,還是感到一絲絲震驚。
也好奇去查了查,原來這位老數學家,戳到一些人的痛處了。
他說國內現在的數學水平,還不如美國上世紀的40年代。你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也就算了,還用美國來對比,這不是對那些人的雙重刺激嗎?
這席話,無論是誰來說,都會被噴成篩子。哪怕你是丘成桐,哪怕你可以算得上當今華人數學界第一人。
很自然地,丘成桐收到了這樣的反饋:
這次事件再次論證了一個趨勢:現在已經找不到像樣的文科類公共知識分子了,于是一些理科類的公共知識分子便被懟到了前線。
當然,這種公共性可能是無意識的,丘成桐可能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一場小范圍的發言帶有這種公共性。但是,你是不是他們口中的“公知”,又怎能由得了你?
說你是,你就是,是不是,都是。
從前上網的人少,且平均學歷高,于是誕生了一批意見領袖,網絡上有可以討論問題的空間和環境。后來他們被稱作公知,再后來,消失了。
最初,這類公知多是文科出身,或者從事的是文科性質的事業領域。
文科是看似一個沒有門檻的領域,只要認識字的,都可以出來懟兩句。但是文科其實也有很大的隱性門檻,只不過它的門檻是抽象的,沒有那么清晰。
甚至從某些意義上講,文科的門檻更高。學不好理科,你也可以做一個人格健全、思想獨立的人;但是學不好文科,尤其是學偏了、學廢了,想做自我而不可得。
前兩年,在健康成為顯性話題時,醫療領域的不少專家也曾被貼上“公知”標簽,甚至有的一度連漢奸的帽子都扣上了。
比如,一個醫生“建議給孩子少喝粥多喝牛奶”,就能被懟成崇洋媚外。
我原以為,碰到理科這類顯見門檻比較高的領域話題,一些人該閉嘴了,沒想到他們的嘴張得就像是這個時代最大的風口。
事實再次證明,這股風一旦刮起來,就是無堅不摧的,沒有它不可以到達的地方。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領域,什么成就,大風過去,都是一片狼藉。
在風的面前,沒有文理之分,只有立場邪正,也從來沒有什么門檻。
如果非要說有什么門檻的話,他們自己就是門檻。若想獲得他們的認同,你得先過他們的自尊關,你得先加入他們,成為風的一部分。
只是,這樣的后果是什么呢?
沒有人敢說不好,所有人都得夸贊。
想象一下吧,如果這是塑造一個人,他將是一個怎樣的人。如果這是一個人孩子,活在這樣的夸夸家,他將長成一位怎樣的人。
難以想象。但可以確認的是,這孩子將來老去的遺言一定是:來年還生夸夸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