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畢亞軍
這兩天,對文旅消費的冷潮熱諷突然多了起來。主要背景是,以GDP而論,因文旅火爆出圈的幾個城市,成績都差強人意。
比如哈爾濱,2023年GDP5570億,增長3.1%,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也在東北主要城市墊底;
再比如,因燒烤火爆的淄博,2023年GDP為4560億,增長5.5%,低于山東6%的平均水平。
春節后因麻辣燙而火的天水,2024年一季度GDP190億,增長4.3%,低于全國5.3%,甘肅倒數第四。
于是,文旅就是窮游,文旅消費拉動經濟就是偽命題,哈爾濱們是白忙活,沒意義。
我覺得不應該這樣看問題。
1、有總比沒有強。
沒有文旅的火爆,這些城市的GDP一定是更差一點,而不是更好。
2、GDP也要講質量。
GDP總量大當然是好事,但它的質量,比如企業利潤、老百姓收入、政府稅收如何?
如果拉動了GDP,但附加值低,利潤小,甚至要靠政府倒貼,就算解決了就業,員工收入也不高。競爭再激烈點,時代再前進幾步,還可能變成一堆落后過剩產能。
這種GDP,除了有利于官員粉飾政績,還有啥資格去嘲笑文旅。
3、文旅有獨特價值。
最核心一條,文旅是最直接惠民的產業。
它帶動餐飲住宿交通文化娛樂等等行業,這些行業往往都是中小微,個體戶,是老百姓謀生的最重要途徑。
文旅拉動GDP有限,但卻可以讓有限的GDP,直接變成錢裝到老百姓包包里,而不是一堆數字看上去很美。
一個工廠產值上百億,但它可能還不如一個幾億的文旅消費,直接落到老百姓包包的錢多。
文旅,也是美好生活的必須。
4、服務業非常非常重要
我曾寫文章說,無論從經濟增長空間、可持續性,還是從就業、民生來說,包括從應對可能發生的更惡劣的外貿環境來說,現在都應該:
比制造業更重視服務業。
制造業是很容易拉GDP,但現在對制造業的重視已經足夠了,制造業規模也已經大到、強到讓世界害怕了,并且面臨著比較兇險的外部環境。
一旦出口大幅下滑,制造業過剩就是我們的現實。
這樣的局面下,還為了GDP去拼命開那么多工廠,上那么多產能,還因為不能立即做大GDP而輕視服務業,簡直是自斷退路。
而服務業,很重要的載體就是文旅。
所以,哈爾濱們的努力應該被重視、優化、推廣,而不是輕視甚至嘲笑。
就算是為了制造業,也應該更好地發展文旅。
沒有消費,你為誰制造?
搞好文旅,就是搞好消費的通路和場景。
滿腦子的唯GDP規模論,現在都2024年了,不應該這樣看問題。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