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分享
患者汪某某,女,32歲,黃山屯溪人,2024年4月10日就診。
主訴:右胸背起紅斑、水皰伴疼痛、發熱1周余。
現病史:1周前,患者無明顯誘因情況下右側胸背部刺痛,全身乏力,畏寒發熱,當地診所給予輸液3天,體溫38.9℃發熱不退,右側胸背部出現紅斑、水皰,在某市級醫院診斷為帶狀皰疹,給予伐昔洛韋+布洛芬緩釋膠囊口服,外用阿昔洛韋乳膏、患者體溫在37.8-38.9℃不退,經過朋友介紹來我中醫館就診。
刻證:發熱,體溫38.5℃,惡寒惡風、汗出、口渴,情緒焦慮。
舌脈:舌淡紅,苔黃,脈弦。
辨證:三陽合病。
方藥:柴胡桂枝湯加生石膏。
北柴胡24g、黃芩10g、黨參10g、清半夏9g、生姜15g、大棗10g、桂 枝9g、 白芍9g、生石膏30g、炙甘草10g。3劑,每天1劑煎水2小時一次頻服。
下午急煎1劑,傍晚服藥,子夜熱退,次日發熱退,惡風汗出等癥狀緩解,皮疹、疼痛減輕,情緒穩定。
4月13日復診。以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2周,皮疹疼痛逐漸消退、痊愈。
體會:帶狀皰疹的發病雖然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再激活,但同樣是感染性疾病,在初期往往會伴有發熱、惡寒等表現。此時表證的征象明顯,辨證的依據充分,正是采用解表法的好時機。若能夠合理使用,往往可截斷病程,不僅發熱、惡寒等會迅速緩解,皮疹和疼痛也會很快的減輕,縮短皮疹愈合和疼痛持續的時間,減少后遺神經痛的發生。此時若一味寒涼瀉火,退熱慢,皮疹和疼痛時間也比較長,增加了患者痛苦和治療難度。
本例患者紅斑水泡初起,伴有發熱、惡風惡寒、汗出,為太陽表虛的桂枝湯證;口渴為陽明石膏證;情緒焦慮為少陽證,故為三陽合病,治以柴胡桂枝湯加石膏。柴胡桂枝湯主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其不僅可以針對發熱、惡汗,還可以止痛,而且所謂“外證”者,也可能正是紅斑水皰等皮疹的表現。由于治療得當,故一劑熱退,皮疹和疼痛減輕,此時表證已解,后續采用龍膽瀉肝湯湯等加減而愈。
許柳田醫師簡介:主任醫師 安徽省基層名中醫 黃山名醫 安徽省首批健康素養巡講專家。
現任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中醫美容常務理事,附屬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火針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全國委員、安徽省常委,中國性學會中醫性學分會全國委員,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白癜風精準醫療聯盟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健康服務業協會皮膚健康分會常務委員等。
他溯源新安醫學理論和家傳中醫皮膚特色為基礎,擅長以五運六氣+五行脈+八卦九宮針法綜合診治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白癜風、黃褐斑、難治性痤瘡、脫發、皮炎濕疹、牛皮癬、陰疽、不孕不育等各種疑難雜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